学术投稿

氨基甙类药物玫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不良反应2例

陈连保;李碧磊;张春槐

关键词:氨基甙, 类药物, 迷走, 神经兴奋, 不良反应, 周围神经炎, 现报道如下, 平滑肌痉挛, 作用机制, 心动过速, 神经肌肉, 临床工作, 静脉滴注, 呼吸抑制, 过敏反应, 传导阻滞, 支气管, 心电图, 肾毒性, 耳毒性
摘要:氨基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耳毒性、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低血压、呼吸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肾毒性、过敏反应、周围神经炎、头痛等[1].目前国内尚未见静脉滴注氨基甙类药物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过度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自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44例患者中,男16例,女28例;年龄78~98岁,平均84.6岁.入院时44例患者均伴有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肺气肿、糖尿病、帕金森综合征等;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d.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Ⅲ型骨折20例,Ⅳ型骨折15例,V型骨折9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损伤原因:行走跌仆伤38例,车祸伤6例.人工假体采用国产及进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

    作者:凌义龙;李志龙;胡关彪;方国华;陈栋;黄洪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心静脉置管(cvc)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恶性血液病患者也较多地接受CVC技术,它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药物的使用,危重患者的救治,减轻长期输液患者的痛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本身的原因,加之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为此,本科从2005年10月起,对恶性血液病病人CVC的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cQI),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卫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极高.作者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为进一步观察大剂量巴曲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对本院42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作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力超;张美稀;黄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策略

    ICI是危重病人密集的场所,具有病人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这就导致了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甚至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适应能力,保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本院2007年3月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报道如下.

    作者:蔡小妮;张育苗;俞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育龄妇女是主要易感人群,症状时好时坏,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表现为下腹胀痛及腰部酸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月经不调和白带增多,严重者甚至继发痛经、不孕、异位妊娠等[1].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作者采用中药灌肠与抗生素配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排尿性晕厥24例报告

    排尿性晕厥是指排尿开始时、排尿过程中、排尿终末或结束后立即发生的一种晕厥[1].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07年6月曾在门诊接诊排尿性晕厥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楼忠裕;顾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无创面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29例临床分析

    急性左心衰竭是短时间内左心功能障碍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引起肺瘀血和组织灌注减少,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常迅速出现严重低氧血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重要脏器功能不可逆损害,在抢救过程中及时机械通气进行呼吸支持具有重要意义[1].本科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用无创面罩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29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安敏飞;周成杰;陈国忠;忻刚;劳逸波;郑钱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附85例报告)

    交锁髓内钉技术源于20世纪40年代Kunnscher.从此交锁髓内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骨折的固定及长骨骨连接不正、骨不连的治疗.而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无外固定支架的缺点,具有髓内固定优点亦无接骨板固定后欠稳定的缺点[1],且对髓内血运破坏干扰较小,骨愈合快[2],其应用逐渐增多.本院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85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慧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显微镜直视下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73例分析

    作者于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对73例急性和陈旧性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吻合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毓华;邓文香;毛思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8例腰椎滑移GSS固定治疗分析

    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6年11月收治腰椎滑移GSS固定患者培例,随访1~6年,X线摄片复查植骨愈合17例,按hengerson标准评论临床优良率94%.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泽富;褚卫涛;钭伟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前壁和右室心肌梗死1例

    急性前壁和右室心肌梗死病例非常少见[1],作者于2007年6月收治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突发胸痛4h入院.有长期吸烟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前4h前突发胸痛,胸痛呈绞痛,并持续存在,伴全身冷汗和恶心、呕吐.当时测血压90/60mmHg,心电图提示:V1-4、V3R、V4R、V5R ST段抬高,Q波形成(图1).心肌生化指标: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均阳性、肌酸激酶2500U/L,诊断急性前壁和右室心肌梗死收入院.即急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提示:单一冠状动脉畸形,右冠起源于前降支中段,前降支近端可见一80%狭窄,长约15mm.前降支及右冠血流TLM Ⅰ~Ⅱ级,可见回旋支到右冠脉及前降支的逆向血流(图2~3).故在前降支近端植入Firebird3.5×23支架一枚,释放压力14atm,术后未见明显残余狭窄,血流恢复正常,胸痛消失,未见心力衰竭征象.4d后出院.

    作者:吴连拼;杨鹏麟;林加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深度热压伤12例分析

    手部、前臂深度热压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处理相对困难.过去常以传统的腹部或胸脐带蒂皮瓣修复,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带蒂游离皮瓣修复其创面已成为其治疗方法之一.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本科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深度热压伤12例,术后患肢外形、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徐先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初始耐药监测

    近年来,结核病流行又呈持续上升趋势,结核菌耐药性的增加和天然耐药株的产生是主要原因之一.结核菌初始耐药趋势可以反映某一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掌握嘉兴市肺结核病初始耐药情况,作者对181例新发现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菌培养及药敏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史文;方宏安;宋秀兰;丁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创钢板接骨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利用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a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峰;卢奇;朱家骏;柴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38例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临床急诊之一,特别在基层医院.对顽固性鼻出血的处理缺乏相应积极有效的方法.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38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主动脉缩窄纠治术的麻醉处理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畸形,手术治疗是矫正畸形的唯一方法,麻醉过程中既要施行控制性降压又要不使血压降得过低,避免发生截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麻醉处理较为复杂.作者对本院2007年1至11月5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在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施行矫正手术,现将麻醉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赵有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IL-6相关研究

    近年来研究表明,脑梗死后存在着炎症性病理性损伤,缺血区产生大量的致炎物质,白介素-6(IL-6)作为炎性因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体外细胞培养发现IL-6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sICAM-1则可介导白细胞的黏附和聚集.作者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通过检测研究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组的血清sICAM-1与IL-6浓度,并测量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旨在探索急性脑梗死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介素-6相关的意义.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24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中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方法 取前段尿(VB1)及前列腺液,进行常规外观、显微镜镜检、分离培养(细菌、真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测,采用API与ATB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法测定细菌的耐药性;PCR法测定葡萄球菌的MceA基因;表型确证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Mycoplasma IST2试剂检测支原体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chemtrueTMchlamydia抗原检测法检测衣原体.结果 1244例前列腺液中702份标本中检出病原微生物.786株,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356株(45.3%)、支原体306株(38.9%)和衣原体119株(15.1%).葡萄球菌是引起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的病原菌,203株中126株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其对除万古霉素外的其他12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306株支原体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氧氟沙星(68.3%)、环丙沙星(80.4%)、红霉素(62.7%)、阿奇霉素(58.2%)、克拉霉素(51.6%)、四环素(21.2%)、强力霉素(12.7%)、交沙霉索(12.1%)、原始霉素(5.6%);31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ESBL阳性12株,阳性率38.7%;38株肠球菌中,链霉素高度耐药17株,庆大霉素高度耐药15株,链霉素+庆大霉素均高度耐药12株,耐万古霉素肠环球菌(VRE)2株.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加强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检测,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亚丽;王崇义;葛宏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35例临床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后有部分病人因并发症再次入院治疗.本科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患者3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姚吉;杨金校;任福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县(市)级医院开展对糖尿病患者知识教育探讨

    糖尿病患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中重要的和基础的一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嵊州市糖尿病防治中心和嵊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自2004年开展糖尿病患者教育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志春;孙春萍;应秋霞;楼丽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