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35例临床分析

姚吉;杨金校;任福锦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切除术后, 再入院患者, 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 再次入院, 手术方法, 分析报告, 并发症, 病人, 本科
摘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后有部分病人因并发症再次入院治疗.本科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患者3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及治疗对策

    股骨干骨折(fractures of femoral shaft)约占全身骨折的6%.骨折后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骨不愈合.本院自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26例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康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螺旋CT诊断价值(附27例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根据病情轻重分为单纯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别很大,重症胰腺炎常可危及患者生命.16排螺旋CT检查不仅能协助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还能评估其严重程度,发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16排螺旋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卢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创钢板接骨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利用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a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峰;卢奇;朱家骏;柴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临床应用

    近年来,以穿支为基础的皮瓣在临床应用与解剖学研究发展较快,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行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1~3],作者在临床应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基础上[4],改进了术式,采用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行带蒂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玉祥;张灵芝;蔡国荣;郭翱;伍辉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术中胆道损伤的即时处理

    随着胆道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胆道手术,尤其是腹腔镜胆道手术较普及,术中胆道损伤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2001年据报道统计165个医疗单位274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94%与胆囊切除有关,死亡123例,病死率4.5%[1].这说明临床外科医师应重视胆囊切除术,尽量避免或减少胆道损伤,至少一旦损伤在术中能及时发现并即刻处理,不要拖至手术后再处理,使问题更复杂化.

    作者:陆松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5例大Y染色体核型的临床效应分析

    目的 研讨大Y染色体核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技术对不育者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95例大Y染色体核型患者中无精子14例、少精子5例、偶见精子3例、死精子2例、畸形精子4例、睾丸发育不良3例、附睾发育不良2例、前列腺和精囊发育不良3例、隐睾1例、输精管缺如2例、尿道下裂1例、不育21例、其妻子有不良孕产史29例、生育缺陷儿5例.结论 大Y染色体核型显示出一定临床效应.

    作者:夏爱丽;周惠耕;周黎明;赵雅云;孙亦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右肺中叶不张95例诊治分析

    肺不张系指一个或多个肺段或肺叶的容量或含气量减少.它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x线表现.其中又以右肺中叶不张多见[1].作者于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进修期间,收集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95例右肺中叶不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因、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志;汪慧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育龄妇女是主要易感人群,症状时好时坏,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表现为下腹胀痛及腰部酸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月经不调和白带增多,严重者甚至继发痛经、不孕、异位妊娠等[1].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作者采用中药灌肠与抗生素配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极高.作者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为进一步观察大剂量巴曲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对本院42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作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力超;张美稀;黄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6例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内镜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的l临床内镜特点及病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6例口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 (1)EP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中下段并且与食管炎相关,易被误诊为息肉及白斑.(3)治疗后15例患者随访3个月正常,11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1例2年后在原来不同部位再发EP.结论 (1)EP是否并发临近脏器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2)黏膜慢性炎在EP发病中起一定作用.(3)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EP的发病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4)EP的发病是否与遗传基因相关也值得关注.

    作者:朱伟青;苏慧;陈芝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喉部恶性淋巴瘤误诊喉结核1例

    原发性喉恶性淋巴瘤少见,仅占喉恶性肿瘤的0.37%[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与慢性炎症等疾病相混淆,误诊率甚高.作者报道喉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误诊为喉结核1例.

    作者:胡锡栋;周水洪;凌玲;汪审清;徐盈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疾病腔镜下手术分析

    因乳房为实质性器官,腔镜用于乳腺手术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探索,腔镜乳房手术已经涉及乳腺外科的各个方面.乳房腔镜手术首先应用于乳房美容整形,现在腔镜下乳腺肿瘤切除术已成为乳房良性疾病治疗的一种新手术方法;在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治疗中,腔镜辅助下的皮下腺体切除及重建手术,腔镜辅助下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因乳房腔镜外科可选择较隐蔽部位的小切口,减少对乳房外形的破坏,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模式.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本院对乳腺疾病采用腔镜手术8例,作者对8例乳房手术进行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尚闹;陈道宝;陈杰;孟旭莉;杨红健;邹德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rmal tumor,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作者搜集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5例小肠间质瘤,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王明杰;梁峰;叶叔文;陈淑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评估结肠癌的重要检查手段.作者用多层螺旋CT对4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估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观宝;周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与预后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并分析糖尿病足分级、其缺血与否与感染细菌的菌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取5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52例糖尿病足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获阳性结果 46例,阴性结果 6例.共检出需氧菌20种,菌株61株,革兰阳性球菌3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见,分别为12、6、5株;革兰阴性杆菌24株,以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多见,分别为8、6、4株;革兰阳性杆菌5株,念珠菌2株.其中有15份标本为混合性细菌感染,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混合存在.本组糖尿病足分级与感染细菌的菌种无明显相关,与预后明显相关,其缺血与否与预后明显相关,但与菌群无明显相关.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以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分别对万古霉素、亚胺堵南敏感.重视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 ,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糖尿病足感染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徐灵芝;杨叶虹;叶红英;应素芬;何斐;鲍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拟清肺汤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45例疗效观察

    寻常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毛囊口小毛囊漏斗部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的过度增生,从而导致毛囊堵塞,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及嗜脂孢子菌繁殖,分解皮脂,刺激毛囊,引起炎症.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被认为是主要的因素,而女性迟发性(≥25岁)痤疮的产生更与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1].作者用自拟清肺汤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45例,与异维A酸口服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具有相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旭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显微镜直视下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73例分析

    作者于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对73例急性和陈旧性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吻合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毓华;邓文香;毛思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心静脉置管(cvc)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恶性血液病患者也较多地接受CVC技术,它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药物的使用,危重患者的救治,减轻长期输液患者的痛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本身的原因,加之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为此,本科从2005年10月起,对恶性血液病病人CVC的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cQI),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卫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分析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c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随着科技发展,CT的普及,三维CT的临床应用,CLDH的诊断报道在增多[1].本科自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906例,共诊断并手术64例CLDH.就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以及手术方式等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锁坤;梅锦荣;王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AV)又称咳嗽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多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由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易误诊或漏诊[1].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本院收治的35例CAV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汪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