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灵蓝胶囊治疗慢性乙肝30例

陈金亮;吴相春

关键词:慢性乙肝, 参灵蓝胶囊, 中西药对照
摘要:自2002-2004年,笔者采用参灵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陈锐深治疗卵巢囊肿经验

    介绍陈锐深教授治疗卵巢囊肿的经验.陈教授认为,卵巢囊肿的病机可概括为虚、瘀、痰、湿、毒,治疗常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辨证使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健脾利湿、补肾活血等治法,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治气治血,标本兼治,常屡治屡验.

    作者:黎壮伟;张广丽;陈志坚;谭开基;曹洋;陈锐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陆德铭辨证论治癌症术后经验

    导师陆德铭师承名老中医顾伯华,得其心传,擅长治疗外科疑难杂病,对中医扶正法治疗癌症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及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的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跟随陆师学习,体会颇深,兹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梅;张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保元排毒丸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保元排毒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血透、降压、纠正贫血、补钙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元排毒丸治疗.使用KDQOL-SFTM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检测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保元排毒丸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排毒丸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身菊;陈岱;张福产;张志坚;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剂量生脉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衰12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128例做对照,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53%,明显优于对照组74.22%(P<0.05),且疗程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周仲羽;刘冀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干眼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干眼症是眼科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通过对该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进展的综述,对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加以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作者:张云霞;高卫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威灵仙治疗便秘和咳嗽

    威灵仙性辛咸温,有祛风湿、治骨鲠之功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辨证使用于便秘和咳嗽等病证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金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风池穴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蹻之会,是临床常用的腧穴之一.但其针刺方法,各家经验不一:有向鼻尖方向斜刺者,有向对侧眼眶刺者,有向同侧眼眶刺者,有向咽喉方向刺者,更有横刺透风府等多种针刺方向,且进针深度亦因人因病而异.气至病所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本文就风池穴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林翠茹;张金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范畴.胎黄湿热阻遏肝胆,致肝失疏泄是本病主要因素.文中将8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治疗组,另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静滴泰特或百能注射液,口服联苯双酯滴丸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虎蛇茵陈蒿汤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优于对照组13个百分点.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邓玉萍;彭兆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垫结合负压装置治疗慢性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垫结合负压装置治疗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垫结合负压装置治疗)58例,对照组(单纯换药)29例.每3天换药,观察创面肉芽生长及细菌培养情况,10天为1个疗程.并对肉眼及病理检验观察创面肉芽生长采用记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细菌培养转阴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表明中药垫结合负压装置治疗慢性溃疡是一种操作简便、痛苦小、疗效高的方法.

    作者:杭明富;王跃;肖经丙;徐东来;刘锁华;邹正平;金寿同;黄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黄保中治疗杂病经验举隅

    黄保中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倡导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想,提倡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经典著作的反复学习,临证中思路独特,遣方精简,疗效显著,善治急慢性肝病及内科疑难杂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举几例与同仁共析.

    作者:吕文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组给予益心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治疗组总有效率96.8%(P<0.05).心肌酶谱恢复情况:对照组恢复正常率为68.0%,治疗组恢复正常率为90.0%(P<0.05).结论: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使心肌酶水平下降,有明显临床疗效.

    作者:石淑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丹黄生肌栓治疗肛裂85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丹黄生肌栓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肛裂患者85例,便后肛内纳入丹黄生肌栓,连续治疗1周,治疗期间普食(多食纤维性食物),忌辛辣、油腻.观察治疗后①临床疗效及证候积分变化;②肛管静息压和肛管蠕动波变化,并以体检健康的志愿者25例进行对照研究;③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三烯B4(LTB4)、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结果:1周后,肛裂Ⅰ、Ⅱ、Ⅲ期治愈率为80.0%、77.8%、66.7%,总有效率为100%、100%、95.8%;中医证候疗效,血热肠燥、阴虚津亏、气滞血瘀愈显率分别为84.0%、83.4%、83.4%;肛管静息压、肛管蠕动慢波振幅及频率、极慢波出现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且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或P>0.5);治疗后血清CRP、IL-1β、LTB4、PGE2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01).结论:丹黄生肌栓治疗肛裂疗效显著,且具有松弛肛内括约肌、抗炎及外源性镇痛作用,抑制辣椒素受体激动,降低痛觉反应可能也是其镇痛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刘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甘麦大枣汤合半夏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28例

    为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用甘麦大枣汤合半夏汤加减治疗28例顽固性失眠患者,用养心清肝、和胃安神、调理阴阳的方法治疗.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2%.提示甘麦大枣汤合半夏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德新;潘丰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银杏叶制剂干预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银杏叶制剂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不加压眼为自身对照,列为A组,加压眼列为B组)和缺血再灌注+银杏叶制剂治疗组(加压眼列为C组).前房灌注加压左眼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时间又分为2h、6h、8h、12h、24h、48h组,各组随机分配4只大鼠,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快速取视网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视网膜组织ICAM-1阳性细胞数.结果:ICAM-1阳性细胞在A组可见一定的表达数量;B组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至再灌注48h达高峰,自6h开始同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增量不明显,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B组增量少,自6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军富;王竫华;王大博;武海军;康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脾胃一乱百病乃生/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可吸收螺钉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内踝骨折的体会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拟小儿止汗液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小儿止汗液(黄芪、太子参、白术、防风等)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自拟方小儿止汗液治疗,对照组用谷维素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自拟方小儿止汗液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孙晓静;胥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黄明志运用外治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黄明志教授.临证50余载,医术精湛.在其晚年,对小儿外治疗法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拟了许多外治方运用于临床,收到了较显著的疗效.特总结其经验,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黄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粘连性肠不全梗阻46例临床观察/内外并治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20例/祛风活血化痰治偏头痛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辨证防治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归属眩晕、头痛等症.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1.3亿人,并每年以300万例的惊人速度增长,它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早就超过癌症而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相反人们对高血压认识水平和控制率很低.怎样来治疗和预防高血压是应该引起社会重视的一个课题.控制高血压的真正出路只有预防.预防可分为二级,一级预防是指不去沾染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因素,如吸烟、饮酒及避免心情、工作过度紧张;二级预防则是在治疗中防止病情的发展.下面分肝郁、肾虚、五脏俱虚三个类型来分析.

    作者:王培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补肾方药对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所属组织结构形态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HPA轴所属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衰老大鼠为肾虚证动物模型,HE染色,光镜观察HPA轴所属组织结构的增龄性变化,以及补肾方药(左、右归丸)的改善作用.结果:老年大鼠垂体、下丘脑、肾上腺皮质组织形态结构呈现明显的老年性退化,左归丸、右归丸能不同程度改善这些组织结构.结论:左归丸、右归丸能从组织结构形态方面延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老年性变化.

    作者:龚张斌;姚建平;金国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