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志刚;曹建西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综合评价中药活脑方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采用中药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1.7%,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6%,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陈尚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 关于<回回药方><回回药方>是论述我国的民族医药和研究中西方医药文化交流的一部重要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中医界对此书了解甚少.此后,才引起历史学、民族学和医学史等学科专家的关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并卓有成效者,当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岘先生.他在2000年和2001年分别出版了<回回药方考释>和<古代波斯医学与中国>两本著作,值得研究中国医学史和民族医学的专业人员认真一读.
作者:诸国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补骨脂性味苦、辛、大温,功能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常用于阳痿、腰膝冷痛、滑精、遗尿、尿频及脾肾阳虚的泄泻.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还体会到补骨脂善升白细胞,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智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张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非小细胞肺癌中医原发证候特征,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按中医四诊理论,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初次发现,无明显转移灶,未进行相关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舌脉象及与临床辨证有关的内容进行临诊调查,并按中医证候诊断(辨证)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痰和瘀为非小细胞肺癌主要致病因素;(2)痰证、瘀证为肺癌中医较为特异性证候;(3)肺癌原发证候为实;结论:手术为消除或缓解中医证候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予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治疗;手术后宜继续以化痰活血为法,以清除伏痰瘀血,巩固疗效,而对老年患者应在化痰活血的同时,注意匡复正气,加强补虚治疗.
作者:左明焕;胡凯文;陈信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颈椎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有眩晕、颈僵、肩臂手指麻木或疼痛等症,西医将此病分为5个类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中医治疗本病时大多将其归入眩晕范畴.根据常见症状和体征,周老师于临证以辨证为主,并结合辨病,遵古而不泥古,充分发挥中医治疗本病之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将跟师学习心得,加以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敬卿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双足FDC3趾关节或双手拇指关节等呈不对称性红肿,灼热疼痛,夜间痛甚,活动受限,或伴发热、口渴,全身关节疼痛,心慌头晕,恶风自汗,尿黄便秘等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自拟中药方内服加熏洗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1998年7月~1998年10月治疗的36例报告如下.
作者:柳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延衰中药固真方对老年小鼠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Northern杂交和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了延衰中药固真方削弱了老年雄性小鼠脾、肝细胞中抗癌基因P53在转录与翻译两个水平的表达.结果:固真方减弱了P53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结论:可能是固真方补肾益精延衰作用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机理.
作者:钱汝红;丁镛发;李明烈;徐永华;徐亚男;童普德;程俊;蒋文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喉痒咳嗽是肺系疾患中的常见症状之一,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与休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逐渐认识到, 喉痒咳嗽虽以肺脏为主, 但五脏六腑均可引起, 其中尤以肝为重要,结合从肝论治,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承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能使绝大多数的病例在短期内获得愈合,但其复发率高.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抗PU复发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喻长远;李家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宁汤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心宁汤合黄芪注射液、常规西药治疗,并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对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宁汤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复制糖尿病(DM)大鼠模型,研究中药复方对DM大鼠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防治DM并发症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生化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各指标.结果:(1)DM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尿蛋白、醛糖还原酶(AR)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3H-TdR掺入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DM组血浆NO-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中药治疗组以上各指标均较DM组有明显改善,除尿量、尿蛋白外,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中药复方可明显减轻DM大鼠并发的微血管病变,对DM并发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段文卓;宫海民;王家富;丁怡;刘同美;王建英;李曰庆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用自拟中草药外敷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女40例,男8例,年龄2个月~5岁,根据卢倜章小儿皮肤血管瘤分类划分,其中鲜红斑痣27例,蔓状血管瘤8例,混合型6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部位主要在颜面部.
作者:周海中;钱涯邻;王罄然;孙龙安;陈晓明;吴靖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孙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费伯雄对火证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经验.他在<医醇剩义>中,根据导致火症的种种原因和火发的不同部位,以及虚实的性质,把火证分为肺火、心火、邪火、毒火等17个证候,创制19首治火验方.其立法严谨,颇切临床,体现费氏和法缓治的学术思想,清中兼散,兼润,兼和,清火而不伤正.由于其言简意赅,不易被读者所领会,故从四个方面加以阐发归类,提其要领,引摘主症原文,并略加方解.
作者:陶亦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恶心呕吐是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的康复.临床上常于术前、术后用胃复安或恩丹西酮.胃复安效果不理想,恩丹西酮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白及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历代用于肺、胃出血.<中医杂志>曾报道将其用于化疗、放疗引起的食道炎,效果良好,受其启发,自1997年4月~2001年5月,我们对肝介入术者,于术前、术后口服白及防术后恶心呕吐,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单纯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胃镜诊断小儿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中药治疗组40例采用单纯中药辨证施治;西药对照组30例口服麦滋林,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胃粘膜形态及病理组织学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治疗组66.6%,对照组26.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胃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对HP转阴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季之颖;杨连元;闫慧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临床观察咳喘涂膜剂对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不透光信封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中成药组和西药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中成药组总有效率85.11%,西药组总有效率98.04%.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中成药组比较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涂膜剂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与常用中成药相比,疗效明显,尤其对痰量多者效果更佳;与常用西医治疗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相同的效果,副作用少明显优于西药组,且使用方便.
作者:廖峻;唐允华;廖杰;刘辉;曾南;胡晓梅;陈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某某,女,60岁,居广州.平素身体状况一般.于2000年春节后,因忙于写作过劳,休息不足而渐发咳嗽,初起干咳伴有恶寒,咽喉阵阵紧缩而发咳嗽,伴气上逆,虽觉有痰但难以咯出;若频频咳嗽一阵儿,咯出少许痰涎,则咳嗽得以缓解,否则持续干咳、喷嚏,甚则尿失禁.X线胸片检查除肺纹理增多外,其他未见其他异常.
作者:陈景河;陈素玉;陈素云;陈知行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