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部皮肤套脱伤腹部袋状皮瓣术后护理

顾润

关键词:手部, 皮肤, 套脱伤, 腹部, 皮瓣转移术, 大面积缺损, 治疗方法, 外伤患者, 理想, 护理措施, 高能量, 发病率, 损伤, 术后, 受伤, 器官, 劳动, 工厂, 报道
摘要:手是人类劳动的器官,也是常用、易受伤的部位.在现代工厂中,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常见,手部皮肤套脱伤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当手部皮肤套脱伤导致皮肤大面积缺损后,腹部袋状皮瓣转移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1].本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8例手部皮肤套脱伤行腹部袋状皮瓣转移术患者,预后均较理想.现将手外伤患者腹部袋状皮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寻找一些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AMI诊断指标,随着对血清钙蛋白I(cTnI)与心肌梗死(MI)早期诊断及预后关系的不断研究,血清钙蛋白I(cTnI)被认为是早期诊断MI的敏感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作者通过对本院11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cTnI、CK-MB的动态观察,探讨cTnI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听军;阮森林;张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32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本文通过对32例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区收治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1.1岁,其中20~30岁8例、31~40岁6例、41~60岁16例、61~65岁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伤前无精神病人格素质及家族遗传性精神病史.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高空坠落伤4例,摔伤2例,钝器击伤8例.致伤部位:顶枕部16例,颞部8例,额部6例,额颞顶部2例.

    作者:马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47.2%.原发灶侵犯包膜、癌灶>1cm者及年龄在45岁及45岁以上者阳性率更高,分别为62.7%,57.4%和69.6%.106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可行的处理方式.

    作者:方阳;罗定存;周宏;倪耀忠;周晓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药复方制剂抗真菌的实验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甾体类激素、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管插管、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尤其是一些免疫障碍疾病如爱滋病患者的大量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日益多见,一些原不致病的真菌亦开始致病.据保守估计,近20年来深部真菌病患者已增加40倍[1].随着真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物亦不断涌现,但由于抗真菌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2]和耐药问题的日益明显,影响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中药具有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较少出现耐药等优点,使研究开发抗真菌中药具备良好前景.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便开始从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真菌中草药,至今已成功地筛选出许多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中药[3~5].但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和单味药的抗真菌作用,对复方涉及较少.中药抗真菌机制复杂,有些方剂中的单味药并无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其复方对某些实验性动物真菌感染则有一定治疗效果[6].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复方研究正在逐渐兴起,现对抗真菌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陶茂灿;夏修蛟;曹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异维A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及维A酸软膏治疗扁平疣110例疗效观察

    本院于 2006年 3月至2008年2月使用口服异维 A酸 (又称 13 -顺式维甲酸,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维A酸软膏联合治疗扁平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9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年龄<14周岁、妊娠及哺乳妇女、1年内有生育计划、肝肾功能不全、近 4周内有全身用药或者1周内有外用药史者已除外.

    作者:赵春华;钱晓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治疗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有文献报道,约10% ~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MP所致[1].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年长儿,全年有散发感染,秋末和冬初为发病高峰季节.其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常有发热,自然病程数日至数周不等,基本病变为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长、易复发,长时间输注药液治疗,患儿不容易接受.作者采用序贯疗法, 即急性期静脉用药、缓解期抗生素改为口服, 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蓓蓓;李昌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LPT在检测胸腹水中恶性肿瘤细胞的应用价值

    胸腹水细胞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肿瘤诊断方法,传统上系采用直接涂片检查技术,但因细胞堆积、分布不均和含红细胞多等原因,恶性细胞检出率低.作为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之一的利普制片系统(liqui-prep test,LPT),其操作方法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尤其对细胞团块的处理优于其他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能提高胸、腹水中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本文通过LPT与传统涂片方法的比较,探讨LPT在检测胸腹水中的恶性肿瘤细胞的应用价值.

    作者:傅燕萍;王诚;王伟;王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比较少见,是一类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仅占全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从潜在恶性到恶性过程.GIST症状隐匿,术前确诊困难,生物学特性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预后判断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分析GIST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蔡炜龙;韩春蕃;吴鹤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腹股沟疝术后复发112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手术是可靠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疝解剖学及病因学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效果的观察、分析,对疝手术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腹股沟疝术后的复发率仍然较高.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12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资料,探讨疝复发的原因.

    作者:余育晖;钱章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病理改变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乌司他丁(utinastatin,UTI)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肺病理学改变的作用研究,探讨乌司他丁对 PQ 中毒大鼠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取SD 大鼠 72 只 ,随机均分为三组,中毒组、乌司他丁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及乌司他丁组用百草枯 120 mg/ kg灌胃 ,一次性染毒;乌司他丁组从染毒后2h开始,腹腔内注射乌司他丁7.5万U/kg,1次/d,至处死前;中毒组及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1次/d,至处死前.分三个不同时间点(6、24、72h)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8只),并取肺组织制备标本后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中毒组大鼠肺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乌司他丁组大鼠的病理学改变为局灶性肺泡隔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而Ⅰ型上皮细胞完整,Ⅱ型上皮细胞也无明显损伤,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从病理学角度观察,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群远;陈安宝;梁道明;胡强;王刚;徐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微创旋转切割刀乳腺手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转切割系统是近年来应用于乳腺良性病变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技术. Mammotome系统的主要优点即美观与微创,在超声实时监控导航下,采用真空吸引和旋切的方法,可连续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全部组织[1~3],满足了现代医学的微创化发展的趋势.本院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应用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施行乳房手术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建一;张健;吕亚儿;叶瑞中;侯春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两种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差异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代谢异常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个体聚集的现象,由于该综合征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增加而备受关注[1].由于人种、地域的关系,目前对于MS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对上海市长风社区中糖尿病高危险人群的MS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其患病率,寻求适合上海城区的MS诊断标准.

    作者:陈旭;江孙芳;盛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的应用分析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与尿路造影(IVP)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35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尿路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35例中,输尿管结石26例,输尿管癌3例,肾输尿管结核1例,肾输尿管畸形3例,输尿管良性狭窄2例.MSCTU及IVP、MRU显示尿路疾病敏感性分别为96.7%、65.5%、83.3%,显示结石敏感性分别为100%、60.9%、66.7%.结论 MSCTU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IVP和MRU,对泌尿系肿瘤、结石或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较为有效.

    作者:周科峰;许茂盛;卜阳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腹腔镜Ⅱ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18例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创伤小,生理功能干扰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皮肤疤痕小,目前已成为血液病脾切除术的金标准[1].然而,由于脾脏血供丰富,质脆,并深藏于左上腹与胰尾关系密切,这些特点增加了LS术中出血及胰尾损伤的风险,一旦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即需中转开腹.因此,妥善处理脾脏血管以控制术中出血成为LS的关键.腹腔镜Ⅱ级脾蒂离断法紧贴脾脏施行手术,相对避开了胰尾组织,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提高. 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本科共行腹腔镜Ⅱ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乃标;董米连;张锐利;林祖朝;兰跃福;王宝枝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拉米夫定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仍较困难,虽然治疗药物很多,但疗效欠佳,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单独治愈慢性乙型肝炎.因此,寻找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更有效的治疗,已受到学者重视.拉米夫定(LAM)是一种高效、直接抑制HBV DNA复制的药物,但阴转率低,易出现病毒变异,停药后易反跳;双环醇片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独立知识产权抗肝炎新药,有抗病毒、稳定肝细胞膜、阻断肝细胞凋亡及调控免疫等作用.本观察旨在探讨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徐菊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双眼先天性无虹膜1例家系调查分析

    先天性无虹膜通常为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疾病.作者于2006年8月接诊1例先天性无虹膜家族性疾病患者,并对该家系人员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 家系调查先诊者,男,7岁.诉自幼畏光,视物模糊,因视力差而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25,均无法矫正;角膜透明,虹膜缺如,可见晶体边缘,晶体中央可见细点状混浊,无晶体脱位.眼底检查: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泽正常,

    作者:方健;周先贡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手术后并发谵妄54例临床分析

    由于术前或手术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外科病人在术后可能并发短暂的急性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而术后谵妄常是躯体疾病或药物中毒的表征,虽其发病率低,但漏诊或忽视就会延迟基础病变的治疗,不但会增加压疮、肺部感染、跌伤和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而且能引发病人抑郁或自残, 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也会使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医护人员的负荷、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1].现对本院1997年1月至2008年8月术后并发谵妄病人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磊;封飞;蒋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人参皂甙对应激大鼠肝脏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对应激时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分为三组:干预组和模型组各24只,分别以人参皂甙溶液或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6只,予正常饮食.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um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CLP)制作应激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12、24及72h检测大鼠肝细胞HSP 70的表达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除12h外,干预组肝细胞HSP70的表达均>对照组(P<0.05).干预组72h肝细胞HSP70表达>模型组(P<0.05).干预组血清IL-6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除6h外,各时点明显<模型组(P<0.05).结论 人参皂甙可提高应激时大鼠肝细胞HSP70的表达,并可抑制IL-6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应激时的机体.

    作者:李宁;金法;吴可人;徐涛;裘华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消斑I号治疗外阴白斑30例疗效观察

    外阴白斑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复发.作者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采用经验方消斑é号治疗观察外阴白斑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外阴白斑诊断标准[1]的病人60例,入选病人近15d未进行全身性药物治疗,伴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不入选.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郑益志;朱金土;余土根;马丽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颈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女性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因胸痛拟诊冠心病(CAD)入院的243例女性患者.记录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冠脉造影,记录入院时收缩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分析颈动脉硬化积分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于女性胸痛患者来说,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年龄、高血压病史或收缩压升高、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冠脉病变相关.颈动脉硬化积分、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均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对冠脉病变有着相似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硬化积分的评定增加了心血管危险因子对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论 颈动脉硬化积分和心血管危险因子均与冠脉病变相关,同样可以用来评价女性胸痛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综合心血管危险因子和颈动脉硬化积分,能提高心血管危险因子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海燕;张怀勤;黄伟剑;林捷;夏雪;许化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