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育晖;钱章选
甲状腺肿块在临床诊疗中较常见,尤以20~40岁女性好发.2000年Ohgami等[1]报道了颈部无瘢痕双乳径路的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作者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取双乳晕小切口径路的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26例,获得较好的颈部皮肤无疤痕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红芳;葛明华;谭卓;陈伟平;赏金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抗生素种类多、用量大,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解本院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作者对儿科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唯敏;虞丽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终产物,从肾脏排除体外.高尿酸血症与老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肥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联,利尿药物也影响血尿酸水平,肾功能减退时血尿酸水平也增加,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通过2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作者:代少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淋巴道转移是大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淋巴道转移时必须流经新生的淋巴管,但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通过5,-核苷酸酶(5,-Nase)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及LM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淋巴管生成的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方面探讨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机制,为大肠癌的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及抗淋巴转移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作者:李克强;李光明;曹树立;刘颖斌;胡锡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晚期肺癌需采用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研究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T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总结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食管内压力突然快速增高而造成的食管壁全层破裂,又称Boerhaave综合征,是较少见而凶险的急性胸部疾患,因发病率低,常延误诊断,该病早期误诊率高达75%,如延误治疗病死率可达89%~100%[1].本院199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11例,现将术后监护总结如下.
作者:林跃跃;陈小华;全清霞;孔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频、尿急、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不尽、尿潴留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威胁生命[1,2].作者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40例老年BPH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珏;郑霞云;殷建权;边平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 如不尽快排除引起梗阻的结石,常会发生一些不良的并发症,甚至造成严重肾功能损害.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梗阻性输尿管结石5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裘顺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慢性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时常见的主诉症状,但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被认为属感染疾病(如支气管炎),而随意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现对近2年来本科诊治的56例儿童慢性咳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现状,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
作者:章惠彬;童其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下肢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需要进行详细检查评估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数字造影(DSA)被认为是下肢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具有创伤性,辐射性等缺点.作者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对25例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行磁共振下肢血管动态增强造影,旨在探讨其技术要点及其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 PGML)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同时合并肾癌病例未见报道.本院曾收治1例胃恶性淋巴瘤合并肾癌,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因纳差伴头晕、乏力1周于2004年3月13日入院.1周前出现胃纳下降,活动后头晕乏力,无腹痛、腹胀,无寒战、发热,无明显黑便、血尿.
作者:陈其龙;朱一平;牟一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在ICU中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产超广谱a-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不断增多.为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ESBLs阳性率,作者对本院临床分离的37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屠越兴;孙仁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门静脉系统部分或完全梗阻后不规则的再通和/或周围形成大量侧支循环静脉,它是机体维持肝血液灌注的一种代偿机制.本资料收集2001年9月至2008年1月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2例,报告如下.
作者:任定远;王国增;范小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各种特殊损伤类型的断指再植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以往认为撕脱性离断血管无法使用吻合,但随着显微手外科技术的提高,使很多撕脱性离断的再植获得了成功.本院自2003年以来,在撕脱性离断再植中使用血管一期移位的方法施行再植获得了成功,得到了良好的外形与功能.
作者:章建新;应文世;周骅;胡富华;方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先天性无虹膜通常为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疾病.作者于2006年8月接诊1例先天性无虹膜家族性疾病患者,并对该家系人员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 家系调查先诊者,男,7岁.诉自幼畏光,视物模糊,因视力差而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25,均无法矫正;角膜透明,虹膜缺如,可见晶体边缘,晶体中央可见细点状混浊,无晶体脱位.眼底检查: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泽正常,
作者:方健;周先贡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方法 对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结果 单纯二尖瓣成形术6例,黏液瘤摘除+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2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共39根,每例平均(1.9±1)根.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21.1%),死因为左室破裂2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进食中呛咳窒息致室颤1例.随访3~1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 瓣膜病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并不少见,而冠心病也可能同时伴有瓣膜损害,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估计瓣膜成形效果难以确定时,应直接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防止增加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
作者:于波;刘锦屏;秦良光;陈洪晔;谭启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常规二维超声对残角子宫和单角子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二维超声检查无法提供子宫及宫腔的整体形态,因此不能显示残角子宫和单角子宫的特征性图像,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近年来,随着三维超声的推广应用,以其具有多种成像方式的优点,尤其子宫冠状切面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子宫畸形的诊断[1].现将一组经宫腔或手术证实的残角子宫或单角子宫16例的超声检查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焦岩;邹春鹏;水旭娟;余彩茶;张丽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既往以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但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给诊断带来困难.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回顾分析2007年1至12月经手术证实的156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结果,旨在评价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汪琴娟;徐加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由于术前或手术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外科病人在术后可能并发短暂的急性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而术后谵妄常是躯体疾病或药物中毒的表征,虽其发病率低,但漏诊或忽视就会延迟基础病变的治疗,不但会增加压疮、肺部感染、跌伤和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而且能引发病人抑郁或自残, 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也会使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医护人员的负荷、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1].现对本院1997年1月至2008年8月术后并发谵妄病人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磊;封飞;蒋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RASSF1A和BLU在膀胱癌和肾癌中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 技术分别在45例膀胱癌组织和相应癌周正常组织、12例肾癌组织及其相应癌周正常组织和3例非肿瘤患者正常膀胱组织中检测RASSF1A和BLU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RASSF1A和BLU甲基化率分别为55.6% 和31.5%;肾癌组织中, 两基因甲基化率为66.7% 和33.3%.RASSF1A和BLU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膀胱癌或肾癌中,RASSF1A和BLU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膀胱癌和肾癌中,RASSF1A和BLU频繁发生高甲基化,高甲基化可能参与膀胱癌和肾癌两类肿瘤的发生.
作者:张剑英;徐笑红;刘班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