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4例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分析

周唯敏;虞丽英

关键词:儿科, 呼吸道感染, 住院病人, 合理使用抗生素, 使用情况, 住院患儿, 临床用药, 临床使用, 调查分析, 有效性, 合理性, 安全性, 作者, 问题, 存在, 报告
摘要:抗生素种类多、用量大,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解本院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作者对儿科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胀果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本经>,药用历史悠久.其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和药性.主要含有甘草酸及甘草苷类成分,其中甘草酸为现代药理应用研究证实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目前针对甘草的内在质量控制,主要围绕甘草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一类的检查.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了RP-HPLC 三元等度洗脱法测定甘草酸的方法,规定甘草酸含量不得低于2%[2].本实验依托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甘草酸含量测定(附录VID)项下操作主线,采用RP-HPLC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稳定,用于甘草酸的检测专属性强,

    作者:陈红;刘丽翠;俞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两种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差异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代谢异常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个体聚集的现象,由于该综合征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增加而备受关注[1].由于人种、地域的关系,目前对于MS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对上海市长风社区中糖尿病高危险人群的MS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其患病率,寻求适合上海城区的MS诊断标准.

    作者:陈旭;江孙芳;盛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病理改变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乌司他丁(utinastatin,UTI)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肺病理学改变的作用研究,探讨乌司他丁对 PQ 中毒大鼠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取SD 大鼠 72 只 ,随机均分为三组,中毒组、乌司他丁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及乌司他丁组用百草枯 120 mg/ kg灌胃 ,一次性染毒;乌司他丁组从染毒后2h开始,腹腔内注射乌司他丁7.5万U/kg,1次/d,至处死前;中毒组及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1次/d,至处死前.分三个不同时间点(6、24、72h)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8只),并取肺组织制备标本后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中毒组大鼠肺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乌司他丁组大鼠的病理学改变为局灶性肺泡隔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而Ⅰ型上皮细胞完整,Ⅱ型上皮细胞也无明显损伤,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从病理学角度观察,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群远;陈安宝;梁道明;胡强;王刚;徐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大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LM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淋巴道转移是大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淋巴道转移时必须流经新生的淋巴管,但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通过5,-核苷酸酶(5,-Nase)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及LM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淋巴管生成的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方面探讨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机制,为大肠癌的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及抗淋巴转移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作者:李克强;李光明;曹树立;刘颖斌;胡锡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食管中下段主动脉压迹13例分析

    食管在主动脉弓、左侧主支气管及左心房处有3个正常生理性压迹[1],食管周围组织病变也可推压食管形成病理性压迹,但食管中下段主动脉性反向压迹少见.作者收集食管中下段主动脉性反向压迹13例,对其成因和X线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作者:杨长德;陈金花;裘敏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肩胛盂骨折诊治的研究进展

    肩胛盂损伤常由高能量的钝性冲击力造成,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1% ,占肩胛骨骨折的10%[1],因多伴有较为严重的复合伤,肩胛盂骨折常被延迟诊断,使其治疗更加复杂和困难.肩胛骨骨折处理不当可导致肩关节及上肢功能障碍.目前肩胛盂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意见及方法,现就其分型、治疗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洪俊毅;毕大卫;陈亿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频喷射通气用于无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检中的效果观察

    纤支镜检查是一项刺激性很强的侵入性操作,很多患者因畏惧心理而拒绝检查,也有一些患者因忍受不了检查中的剧烈痛苦而不得不中断检查,贻误了疾病的及时诊断;而检查中不可避免的剧烈咳嗽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增加了操作的风险性.开展无痛纤支镜检查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1],而无痛纤支镜检查大的难题,一是纤支镜占用气道使麻醉医师很难管理呼吸,二是这些患者多是老年,心肺功能较差,如何避免检查中低氧血症是关键所在[2].本科在进行无痛纤支镜检查时应用高频通气机来管理呼吸,解决了检查中缺氧的难题,又具有简单、方便等优点.虽然高频喷射通气有CO2蓄积的担忧,但由于纤支镜检查时间较短,轻度CO2蓄积对患者不会有任何影响.本科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安小凤;王祥和;于国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体征

    帕金森病(PD)的症状和体征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多的,但教科书大多只强调三大症状,即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事实上,PD其他的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认识它和掌握它,对诊断更有直接的帮助.

    作者:程源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异丙酚复合布拉诺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异丙酚近年来广泛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其镇痛作用较弱,遇强刺激时需增加剂量[1].本院应用异丙酚复合布拉诺(氢溴酸高乌甲素)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高卫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病例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32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偏侧舞蹈症病例中脑梗死23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出血9例(丘脑少量出血8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1例);脑卒中后24h与1周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分别为27例和5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消失27例.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倪伟光;赵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73例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

    作者1988年3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眼周、颈部、手背、会阴等部位遭受深度烧伤所致瘢痕挛缩畸形整复73例,现对其临床资料,着重治疗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作者:谢枫;吴光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异维A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及维A酸软膏治疗扁平疣110例疗效观察

    本院于 2006年 3月至2008年2月使用口服异维 A酸 (又称 13 -顺式维甲酸,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维A酸软膏联合治疗扁平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9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年龄<14周岁、妊娠及哺乳妇女、1年内有生育计划、肝肾功能不全、近 4周内有全身用药或者1周内有外用药史者已除外.

    作者:赵春华;钱晓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加胃底环状缝扎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迅猛,死亡率高,虽然三腔二囊管压迫及注射生长抑素等能控制部分病人的出血,但仍有少数病人终需急症手术.作者近年为2例病人实施了急症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HSV)加胃底环状缝扎术,均达到了术后立即止血的目的.

    作者:陆松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拉米夫定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仍较困难,虽然治疗药物很多,但疗效欠佳,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单独治愈慢性乙型肝炎.因此,寻找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更有效的治疗,已受到学者重视.拉米夫定(LAM)是一种高效、直接抑制HBV DNA复制的药物,但阴转率低,易出现病毒变异,停药后易反跳;双环醇片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独立知识产权抗肝炎新药,有抗病毒、稳定肝细胞膜、阻断肝细胞凋亡及调控免疫等作用.本观察旨在探讨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徐菊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74例

    拉莫三嗪(利必通)在2001年被美国癫痫专家委员会(FDA)推荐为一线抗癫痫药物,2003年又被FDA批准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维持治疗药物[1~3].目前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验证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黄文武;徐松泉;李晓一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双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33C1 33C2 33C3骨折9例

    股骨髁间骨折,临床分类方法较多,作者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运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分型33C1、33C2、33C3 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3~48岁(平均31岁);右侧6例,左侧3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2例、车祸致伤5例.

    作者:冯济陈;陈成然;董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105例,分为两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32例为观察组,单纯AMI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滴度、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发生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的比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的比例、心源性休克比例、cTNI滴度及早期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AMI患者(P<0.05),而LVEF、溶栓再通率显著<单纯AMI患者.结论 AMI伴发新出现的持续性CRBBB,提示临床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可作为AMI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作者:陈锋;黄玉;董艳明;吴飞飞;刘志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颈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女性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因胸痛拟诊冠心病(CAD)入院的243例女性患者.记录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冠脉造影,记录入院时收缩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分析颈动脉硬化积分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于女性胸痛患者来说,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年龄、高血压病史或收缩压升高、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冠脉病变相关.颈动脉硬化积分、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均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对冠脉病变有着相似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硬化积分的评定增加了心血管危险因子对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论 颈动脉硬化积分和心血管危险因子均与冠脉病变相关,同样可以用来评价女性胸痛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综合心血管危险因子和颈动脉硬化积分,能提高心血管危险因子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海燕;张怀勤;黄伟剑;林捷;夏雪;许化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腹股沟疝术后复发112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手术是可靠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疝解剖学及病因学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效果的观察、分析,对疝手术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腹股沟疝术后的复发率仍然较高.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12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资料,探讨疝复发的原因.

    作者:余育晖;钱章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修补术后早期监护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食管内压力突然快速增高而造成的食管壁全层破裂,又称Boerhaave综合征,是较少见而凶险的急性胸部疾患,因发病率低,常延误诊断,该病早期误诊率高达75%,如延误治疗病死率可达89%~100%[1].本院199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11例,现将术后监护总结如下.

    作者:林跃跃;陈小华;全清霞;孔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