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于红
股骨干骨折是儿童骨折中常见的骨折之一,对于6~14岁的大龄儿童以何种治疗方法为首选,争论较多.本科自2004年以来,以钛弹性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股骨干骨折1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6~14岁(平均10.6岁);11例闭合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2例伴有颅脑、胸部损伤,均应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
作者:项大业;连永生;巨纪清;刘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脂肪性肝病(FID)系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及动态平衡失调,以致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及病毒性肝炎等所致的脂肪肝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作者2002年至2006年自拟中药郑氏脂肝煎治疗脂肪性肝病4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郑可飞;陈孟峰;倪炼;胡晚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及胰岛素抵抗.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显示T2DM患者在确诊时β细胞功能减退约达50%.磺酰脲类药物(SU)通过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达到血糖的控制,但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导致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对于磺酰脲类继发性失效(SFS)的T2DM患者,本院通常应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本研究选择SFS的T2DM患者在服用上述口服降糖药(OAD)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IG)或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晨;张世伟;谭吾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使医院感染日趋严重,耐药菌株型的增加,导致临床选用抗菌药物也越来越困难.掌握院内感染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延缓细菌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共43487例病人出院,发生院内感染2030例,以痰、尿、大便、脓、血及分泌物作标本.
作者:徐丽英;陈海泉;李国雄;朱美珍;吴爱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本院两年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子宫切除方式,既能达到切除病灶治疗目的,又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盆底解剖结构,促进术后妇女的生殖道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本院因妇科良性疾病做子宫切除331例(子宫肌瘤245例,子宫腺肌症51例,顽固性功血19例,子宫脱垂16例),平均年龄(45.6±5.2)岁,均无生育要求.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如有可疑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有阴道异常出血者行子宫分段诊刮.
作者:周少飞;付林风;毛丹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科在常规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654-2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4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血清总胆红素(TBil)≥170 μmol/L,并伴有丙氨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升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对照.治疗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3~66岁(平均34.3岁);急性黄疸型肝炎13例,慢性肝炎重度1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6例,淤胆型肝炎8例;HBsAg(+)30例,抗HEVlgM(+)10例,病原分型不明2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4~63岁(平均32.6岁);急性黄疸型肝炎12例,慢性肝炎重度1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淤胆型肝炎6例,HBsAg(+)28例,抗HEVIgM(+)8例,病原分型不明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炎程度、分型及肝炎病毒标志物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袁柳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有效机械通气已作为抢救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ARE)的常用措施,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由于给患者带来痛苦,并有许多并发症,临床上只用于危重病人,对ARE初始发作患者只能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本科采用鼻塞正压给氧(NCPAP)治疗ARF 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英姿;汪祝萍;程海瑛;林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前列腺综合征是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净、排尿困难和会阴、下腹部、阴茎、阴囊、腰骶等部位疼痛为独特形式的综合征.在门诊泌尿外科就诊患者中占25%,比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就诊者多.由于其病因复杂、病情多样化及反复多变,治疗显得甚为棘手.本科近几年对32例慢性前腺炎综合征患者采用纯中药制剂配合西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志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麻醉深度难以控制,过浅表现肢体不自主扭动,过深则表现血压下降.为此,作者于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在异丙酚诱导前15 min先给予氯诺昔康肌注,然后再开始异丙酚静脉诱导,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占晓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儿童乳牙对将来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恒牙列的形成都有重耍意义,因此乳牙的牙髓治疗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观察氢氧化钙作为乳牙根管消毒剂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4~8岁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儿童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乳前牙12例,乳磨牙48例,X线均显示根尖区大小不等的透亮区.
作者:姚征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本研究旨在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可行性,并与异氟醚吸人麻醉比较,为此类手术探讨更合理的麻醉方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6年1月选择年龄25~55岁、性别不限、ASAⅠ~Ⅱ级择期LC术60例,体重指数<30,均无嗜酒史和药物滥用史,无阿片及异丙酚药物过敏史,无听觉异常,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通道(TCI)组和异氟醚组,每组30例.
作者:徐春红;李军;张旭彤;苏尔瞻;连庆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替硝唑是一种较强的抗厌氧菌及滴虫感染的药物,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替硝唑为硝基咪唑衍生物,容易产生降解产物.作者用HPLC法测定替硝唑阴道泡腾片的含量,使替硝唑与降解产物有效分离.此方法准确、专属性强,测定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仪器、试剂与样品Agillent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包括G1311A Quatpump、GB14AVWD和HP 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色谱柱为Extend-C18柱(4.6×250 mm、5 μm),替硝唑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提供)、甲醇为色谱纯(进口),磷酸二氢钾为分析纯,样品由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作者:张爱娜;李军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血管性痴呆(VaD)是在脑血管壁病变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或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脑出血或缺血,导致认知功能等方面出现障碍,患者的记忆、语言、注意、知觉、逻辑思维障碍和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通常伴有人格和情感改变[1].一般进展较缓慢,病程波动(呈阶梯式进展),常因卒中引起病情急性加剧,代偿良好时症状可缓解.本文旨在比较施普善和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改善方面的作用.
作者:张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是脑卒中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和神经保护两种.自由基清除剂是近年来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而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MCI2186)被证实是一种脑保护剂.作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2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三年来,本科诊治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光毒性反应3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3年8月至2006年4月,在本科就诊临床诊断为药物光毒性反应的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平均(40.1±14.1)岁;病程3~18 d,平均10.3 d.药物种类:司帕沙星引起12例,氧氟沙星引起9例,洛美沙星引起5例,环丙沙星引起5例.皮疹类型:红斑水肿型28例,水疱型3例.所有病例未见黏膜损害.
作者:李雅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下肢骨折术后腓总神经损伤是由于手术牵拉、石膏、敷料、夹板及肢体自身压迫引起神经轴索中断,神经内瘢痕形成,或过度的牵拉致神经张力过大,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引发踝关节背伸及伸趾功能障碍、呈垂足、垂趾畸形;足不能外翻、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障碍[1].2003年10月年至2006年7月,本科收治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8例,由于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着重就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梅卫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又被称为Lynch综合征,占结直肠癌的1%~6%.作者共发现16家系60例HNPCC,现与随机收集散发性大肠癌(SCRC)35例作一对照分析.1 临床资料1993年8月至2006年3月,调查了16个家系共60例HNPCC,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1岁(平均44.46岁).均行全结肠纤维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诊断参照国际HNPCC合作小组1991年制定的Amsterdam国际标准(标准Ⅰ)和1998年修订的HNPCC国际标准(标准Ⅱ).
作者:陈会林;李建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结合放疗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的疗效.方法 对6例脊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共8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椎体穿刺,椎进~特殊高压球囊,扩张形成一小空腔,注入聚醛丙烯酯填充;手术2周后,应用局部放疗外照射.结果 6例(8个椎体)一次性穿刺、灌注均成功,CT显示灌注剂充填满意,无椎管内或椎间孔渗漏;术后随访3~22个月,1例死亡,余5例腰背部活动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安全可行,方法简单,术后立即缓解疼痛,结合放疗,效果满意.
作者:徐跃根;杨亚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周围神经损伤早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应用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具体方法为神经探查、神经松解、神经外膜修补、神经外膜端端吻合、神经束膜端端吻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神经植入等.结果 共修复周围神经118例12条166处,获随访72例12条98处,运动功能恢复达M3以上31.82%,感觉功能恢复达S3以上67.74%,其中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均达到S3,28处指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达S3以上占82.14%,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功能无一例恢复,桡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理想.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良好,但应注意修复时机及方式.
作者:邓红平;王之宇;林格生;方基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系或多系细胞质和量的异常,骨髓有病态造血表现,临床治疗反应差,高风险,并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MDS的诊断依据是骨髓病态造血,但病态造血并非MDS所特有,所以在诊断前要排除其他伴有病态造血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MA、HA(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L)、骨髓纤维化等.本文就MDS血液常规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量的变化与MA作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玉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