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姿;汪祝萍;程海瑛;林蕴
肝外胆管癌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术前诊断主要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CT、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B超(US)等检查[1].现对2002年2月至2006年8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肝外胆管癌的螺旋CT(SCT)三维重建与ERCP的诊断价值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作者:姚吟秋;徐少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本科对面部痤疮后遗瘢痕、手术后瘢痕、外伤后瘢痕共55例进行了微晶磨削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其中男10例,女45例,年龄8~38岁(平均25.5岁);面部痤疮后瘢痕30例,面部手术后瘢痕10例,面部外伤后瘢痕15例.
作者:林一奇;陈海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本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疑有胆胰疾病的265例患者进行ERCP共270例次检查,同时作治疗性ERCP 242例次,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5例,其中男119例,女146例,年龄25~89岁.受检原因:腹痛35例次,腹痛伴发热58例次,黄疸104例次,其他原因68例次.曾有胆系手术史128例,胃手术史2例(毕Ⅱ式1例).合并高血压13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36例、慢性肝病15例.
作者:盛红;叶国良;陈会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引起传播,在浙江沿海一带多发[1,2].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疗伤寒副伤寒,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西药多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但病程较长,症状缓解较慢.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肾穿刺活检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可根据肾组织的病理检查进行分型诊断并确定治疗措施[1].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科肾穿刺活检303例,经过精心的观察与护理,有效地防治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林华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对霉菌性上颌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常采用Caldwellluc手术,但术后下鼻道造口易狭窄、闭锁,导致通风、引流不良,而且局部创伤也大,故疗效不够理想.随着鼻内镜技术日臻成熟,为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1998年至2005年,本科采用犬牙窝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31例,疗效满意.
作者:沈淦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前列腺增生与高血压都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约40%合并高血压[1],有关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行前列腺手术后高血压的变化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回顾分析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76例行前列腺手术后血压变化情况.
作者:马登扬;陈挺;林连祥;张宝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臀位是常见的异常胎位,导致围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增高,剖宫产率上升.孕期如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则大部分可以矫正.为了探讨更佳的治疗方法,对臀位孕妇240例随机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晞;王正;王文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术后早期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临床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对其处理存有较大争议.治疗选择是否合理,对预后影响颇大.现就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8~68岁(平均47岁);发生于阑尾穿孔腹膜炎术后8例,上消化道穿孔术后6例,外伤性肠破裂术后3例,直肠癌Miles术后2例,结肠癌穿孔术后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例,左卵巢巨大囊肿行左附件切除术后1例.术后第2~4天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5~11 d(平均6 d)出现肠梗阻症状,腹部X线立位摄片均可见气液平面.
作者:夏龙飞;齐志伟;章平社;梁博卿;卢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本院共做胸腰椎CD2内固定术32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8~69岁(平均42.94岁).损伤节段:T123例、L1 12例、L24例、L34例、L43例、T12L11例、L1L23例、L1L2L31例、L1L31例.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伤6例,其它伤8例;屈曲压缩型19例,爆裂型10例,骨折脱位型3例.脊髓神经功能受损:B级2例,C级4例,D级10例,E级16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内1例,~7 d 29例,~10 d 2例,平均4.28 d.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单纯骨折复位CD2内固定术12例,经椎板间、横突间、椎体间或经椎弓椎体内植骨+CD2内固定术14例,椎管减压+植骨+CD2内固定术6例.手术顺利,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周武英;潘群英;孙兰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颅内压(ICP)是神经外科临床中一项重要指标,对颅脑损伤伤情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颅内压监护可动态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2002年10月至2006年3月,本科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护,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阮立新;李新崇;黄其川;林来鹏;吴道武;李先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麻醉深度难以控制,过浅表现肢体不自主扭动,过深则表现血压下降.为此,作者于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在异丙酚诱导前15 min先给予氯诺昔康肌注,然后再开始异丙酚静脉诱导,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占晓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是脑卒中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和神经保护两种.自由基清除剂是近年来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而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MCI2186)被证实是一种脑保护剂.作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2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HME),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1].本科采用美国产专用气切人工鼻(Humid-Vent Filter)对6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应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一般认为,从正常胃黏膜到发生癌变,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癌前变化几个阶段,但癌前变化在何种状态下发生癌变,目前尚无客观标准.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发现胃黏膜细胞从正常到癌变过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Hp感染对其表达影响的研究,初探胃黏膜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所起的作用.
作者:莫耘松;孙晓珍;张桂珍;徐利军;杨巧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常见,发病急,治疗棘手,预后差.近5年来,本科手术治疗30例,现作一分析,报告.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7~72岁(中位年龄51.5岁).肝癌的诊断,依据病理学确诊15例,其余依据影像学和AFP诊断.合并肝硬化20例,其中15例有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凝血酶原时间有不同程度延长(平均17.8s).肿瘤部位:右肝20例,左肝10例.肿瘤大小:直径3~15 cm(平均7.5 cm).临床表现:上腹部剧烈疼痛25例;腹膜刺激症状伴面色苍白血压下降16例.实验室检查:AFP>500 ng/ml(放免法)21例,血红蛋白<100 g/L 22例.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性液体22例;B超、CT检查发现肝癌破裂出血15例.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12例,采用输血、输液及止血剂等对症治疗,原因是病情危重,不宜或拒绝手术治疗,其中1例存活30 d,其余均在短期内死亡;手术治疗18例,采用局部填塞压迫止血5例、肝动脉结扎6例、肝动脉置皮下植入式输药泵5例、出血部位局部切除2例,其中7例存活3个月以上,长1例生存12个月.
作者:应荣培;密雷;陈贵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盆腔CT扫描对卵巢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1],但对肿瘤样病变的文献报道较少.作者对2000年3月至2005年7月经手术证实、CT诊断为卵巢囊肿及肿瘤样病变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6例,发病年龄18~69岁(平均36岁).其中主诉腹痛7例,阴道不规则出血23例;B超提示26例为卵巢肿瘤.
作者:薛梅;奚圣祥;张通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多层螺旋CT(MSCT)由于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和有多种后处理能力,从而使CT血管造影术(CTA)真正得以实现,特别是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现分析本院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22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或颅内肿瘤患者,用MSCT作CTA检查,并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以评价CTA技术在颅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艺君;周杰;黄求理;王亮亮;孙磊;姜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自2003年起本科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疼痛、功能障碍38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8~61岁(平均46岁);左侧15例,右侧19例,双侧4例;病程3个月~6年(平均2年).发病诱因: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0例,酗酒2例,Legg氏病2例,红斑性狼疮1例,股骨颈骨折史13例,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8例,原因不明2例.
作者:朱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电极在耳蜗内不同深度NRT阈值的检测,探讨耳蜗不同部位螺旋神经节对NRT反应阈值的差异.方法 选择接受Nucleus CI 24M型人工耳蜗植入的15例患者,选择位蜗内浅5个电极和深5个电极区间,分别在蜗内3.20~7.05 mm深(A组)和20.20~23.28 mm深(B组)两个组,进行NRT阈值的检测.结果:A组NRT阈值为195.667±10.506,B组NRT阈值为182.200±14.3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位于蜗顶的NRT阈值比蜗底部低.
作者:王海英;胡宝华;张道行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