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切除手术方式的个性化选择

周少飞;付林风;毛丹青

关键词:子宫切除, 手术方式, 个性化,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阴道异常出血, 妇科良性疾病, 子宫腺肌症, 资料与方法, 阴道镜检查, 顽固性功血, 子宫脱垂, 子宫肌瘤, 生活质量, 切除方式, 平均年龄, 解剖结构, 宫颈活检, 分段诊刮, 生殖道, 治疗
摘要: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本院两年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子宫切除方式,既能达到切除病灶治疗目的,又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盆底解剖结构,促进术后妇女的生殖道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本院因妇科良性疾病做子宫切除331例(子宫肌瘤245例,子宫腺肌症51例,顽固性功血19例,子宫脱垂16例),平均年龄(45.6±5.2)岁,均无生育要求.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如有可疑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有阴道异常出血者行子宫分段诊刮.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使医院感染日趋严重,耐药菌株型的增加,导致临床选用抗菌药物也越来越困难.掌握院内感染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延缓细菌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共43487例病人出院,发生院内感染2030例,以痰、尿、大便、脓、血及分泌物作标本.

    作者:徐丽英;陈海泉;李国雄;朱美珍;吴爱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附28例报告)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婴儿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用维生素K1治疗后,出血症状可迅速得以缓解,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部分患儿即使渡过危险期,也可留下永久性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1998年至今收治的2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作一分析报告.

    作者:张霞平;沈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耳穴磁珠贴压法矫正妊娠胎儿臀位的疗效观察

    臀位是常见的异常胎位,导致围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增高,剖宫产率上升.孕期如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则大部分可以矫正.为了探讨更佳的治疗方法,对臀位孕妇240例随机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晞;王正;王文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肿瘤放化疗引起的口腔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肿瘤病人放化疗过程中所引起的口腔并发症比较常见.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科收治放化疗病人458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并发症1310例,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83例,其中男2650例,女1933例,年龄7~82岁(平均49岁),病种为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脑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化疗3420例,放疗1163例.出现口腔并发症有1310例,其中放疗病人422例、化疗病人888例;口腔出血508例,口腔干燥症300例,口腔溃疡或伴感染502例.根据不同并发症,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除1例白血病病人因年老体弱,死于严重感染,其余1309例口腔并发症均在1~7 d内愈合.

    作者:章哲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4例临床分析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RMM)是一种少见且预后极差的肿瘤,具有很强的浸袭性和高转移性,临床极易误诊.我国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增长趋势.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作者共收治ARMM 24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徐小宏;龚卢陵;胡永军;詹银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赏识理论在低学历骨折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和后遗症多,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科于2005年1月起将赏识(包含信任、鼓励、表扬)理论引用到低学历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丁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6个家系60例报告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又被称为Lynch综合征,占结直肠癌的1%~6%.作者共发现16家系60例HNPCC,现与随机收集散发性大肠癌(SCRC)35例作一对照分析.1 临床资料1993年8月至2006年3月,调查了16个家系共60例HNPCC,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1岁(平均44.46岁).均行全结肠纤维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诊断参照国际HNPCC合作小组1991年制定的Amsterdam国际标准(标准Ⅰ)和1998年修订的HNPCC国际标准(标准Ⅱ).

    作者:陈会林;李建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6例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经常面临的问题.出血发生突然,原因多种,短时间大量出血,为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的一种急症.剖宫术中大出血,临床上经宫缩剂、按摩子宫、热敷、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等处理无效时需切除子宫,目前虽然介入治疗能保存部分患者子宫,但在基层医院受条件限制尚难全面开展这一技术.本院2000至2005年,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6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月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前列腺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1].此项治疗方法具有痛苦少、见效快、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术后有出血、尿失禁、尿路感染、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因而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本院2001年至2005年,对24位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了前列腺支架植入术,现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祝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氢氧化钙用于乳牙根管消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儿童乳牙对将来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恒牙列的形成都有重耍意义,因此乳牙的牙髓治疗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观察氢氧化钙作为乳牙根管消毒剂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4~8岁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儿童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乳前牙12例,乳磨牙48例,X线均显示根尖区大小不等的透亮区.

    作者:姚征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Lutembacher's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Lutembacher's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少有的先天性心脏病.国内文献对本病少有报道.本科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诊断此病5例,并行房缺损修补和二尖瓣置换,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付云;谢德耀;林超西;郑亮承;蒋成榜;孙成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62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已成为结核病防治及复发的重要因素,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章文俊;陶晓东;丁丰;石新云;孙奇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35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瘢痕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机体应激反应小等优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推广,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对本院经腹腔镜手术的1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欧阳远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754例婴幼儿腹泻HRV感染调查分析

    A组轮状病毒(HRV)感染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主要的原因,感染率高达40%~60%[1,2].作者对275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作HRV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就本地区一年来的温度、湿度与HRV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以了解本地区HRV在婴幼儿中的感染状况、流行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共收集2754例性状为蛋花样、稀水及糊状的婴幼儿粪便标本.其中男1835例,女919例(男女比例约2:1),年龄6个月~5岁.

    作者:郑瑞林;沈波;金先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胃黏膜pH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CO2气腹期间胃黏膜CO2分压及pH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在麻醉诱导后予以乌司他丁0.5万U·kg-1静滴,分别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P(g-a)CO2和pHi值.结果 两组气腹中P(g-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和停气腹后30 min(P<0.05),气腹中pHi明显低于气腹前和停气腹后30 min(P<0.05);与A组相比,B组气腹中P(g-a)CO2显著降低、pHi显著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可以减轻CO2气腹对胃黏膜的损害,改善胃肠微循环,保护胃黏膜,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预防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

    作者:胡昉;邓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6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而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同和患者接受,但目前常用的LA术式仍存在腹壁瘢痕比较明显、钛夹金属异物残留和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费用高或适应证狭窄等,而限制了广泛应用.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本科对86例阑尾炎患者采用隐蔽三孔法LA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潮洪;严春中;杨照;王海霞;王玲玲;黄文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延期手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1999年10月至2005年3月,作者采用延期手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38.2岁);左膝13例,右膝18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2例.损伤至就诊时间:长14 d,短2 h,平均6 h.按Schatzker[1]分型:Ⅳ型13例,Ⅴ型6例,Ⅵ型12例.本组病例均为闭合性创伤,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内侧付韧带损伤4例,交叉韧带损伤5例,但未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7~19 d,平均9.5 d.

    作者:蔡国宏;俞哲平;杨波;章立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径路鼻内镜下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

    对霉菌性上颌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常采用Caldwellluc手术,但术后下鼻道造口易狭窄、闭锁,导致通风、引流不良,而且局部创伤也大,故疗效不够理想.随着鼻内镜技术日臻成熟,为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1998年至2005年,本科采用犬牙窝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31例,疗效满意.

    作者:沈淦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结肠灌洗机灌注艾迪沙治疗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至今未明,发病中有免疫因素和各种炎症介质等参与,艾迪沙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重要药物.为了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本科应用结肠灌洗机灌注艾迪沙治疗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珍成;陈伟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7例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分析及其处理探讨

    胆管损伤是肝胆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处理困难,为难治性胆道疾病.1995年至2005年,本科作肝胆手术1956例,发生胆管损伤27例,其中术中即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20例.现着重分析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探讨处理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9~68岁(中位年龄44岁).手术病种:急性胆囊炎3例,慢性胆囊炎17例;合并胆囊结石18例,胆囊息肉2例.手术方法:开腹胆囊切除术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胆管损伤部位和类型:肝总管和胆总管交界处10例(50%),肝总管4例(20%),胆总管3例(15%),左、右肝管汇合部2例(10%),右肝管1例(5%);胆管横断伤10例,胆管壁损伤8例,胆总管下端贯通伤1例,胆管钛夹夹闭1例.

    作者:牟莉;金晓波;钟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