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utembacher's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付云;谢德耀;林超西;郑亮承;蒋成榜;孙成超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现报告如下, 二尖瓣置换, 缺损修补, 临床资料, 诊断, 文献, 国内, 并行, 本科
摘要:Lutembacher's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少有的先天性心脏病.国内文献对本病少有报道.本科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诊断此病5例,并行房缺损修补和二尖瓣置换,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治疗

    骨盆骨折占骨关节损伤的3%~8.2%,13%~17%存在不稳,其中C型骨折同时存在旋转不稳和垂直不稳[1],临床上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1999年2月至2005年2月,本院收治不稳定性骨盆骨折18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5~56岁(平均27.5岁);交通事故15例,高处坠落3例.根据Tile's分型[1],均为C型,闭合性骨折.

    作者:程建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与异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本研究旨在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可行性,并与异氟醚吸人麻醉比较,为此类手术探讨更合理的麻醉方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6年1月选择年龄25~55岁、性别不限、ASAⅠ~Ⅱ级择期LC术60例,体重指数<30,均无嗜酒史和药物滥用史,无阿片及异丙酚药物过敏史,无听觉异常,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通道(TCI)组和异氟醚组,每组30例.

    作者:徐春红;李军;张旭彤;苏尔瞻;连庆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指末节组织离断伤再植6例

    拇手指末节软组织离断伤不乏其例,既往均未与再植,主要是因为再植难度大.随着患方要求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2002至2006年本院再植6例,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兴群;陈四木;付悦渊;吴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包炎68例分析

    心包炎是尿毒症心脏方面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中发病率13%~40%,由其导致的病死率为1.5%[1].本院近6年来,收治尿毒症血液透析550例,并发心包炎6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素波;王关乔;杨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中的效果调查

    在我国哮喘患儿中,5岁以下的患儿占42.34%[1],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提高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认识.作者对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74例5岁以下哮喘患儿建立健康档案,以研究临床医师对哮喘患儿实施专科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海;蔡晓红;张存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VP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背部疼痛均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 PVP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姚志宏;李青忠;王君;杨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自2003年起本科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疼痛、功能障碍38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8~61岁(平均46岁);左侧15例,右侧19例,双侧4例;病程3个月~6年(平均2年).发病诱因: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0例,酗酒2例,Legg氏病2例,红斑性狼疮1例,股骨颈骨折史13例,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8例,原因不明2例.

    作者:朱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35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瘢痕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机体应激反应小等优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推广,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对本院经腹腔镜手术的1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欧阳远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本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疑有胆胰疾病的265例患者进行ERCP共270例次检查,同时作治疗性ERCP 242例次,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5例,其中男119例,女146例,年龄25~89岁.受检原因:腹痛35例次,腹痛伴发热58例次,黄疸104例次,其他原因68例次.曾有胆系手术史128例,胃手术史2例(毕Ⅱ式1例).合并高血压13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36例、慢性肝病15例.

    作者:盛红;叶国良;陈会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修复

    目的 探索周围神经损伤早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应用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具体方法为神经探查、神经松解、神经外膜修补、神经外膜端端吻合、神经束膜端端吻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神经植入等.结果 共修复周围神经118例12条166处,获随访72例12条98处,运动功能恢复达M3以上31.82%,感觉功能恢复达S3以上67.74%,其中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均达到S3,28处指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达S3以上占82.14%,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功能无一例恢复,桡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理想.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良好,但应注意修复时机及方式.

    作者:邓红平;王之宇;林格生;方基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胃黏膜pH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CO2气腹期间胃黏膜CO2分压及pH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在麻醉诱导后予以乌司他丁0.5万U·kg-1静滴,分别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P(g-a)CO2和pHi值.结果 两组气腹中P(g-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和停气腹后30 min(P<0.05),气腹中pHi明显低于气腹前和停气腹后30 min(P<0.05);与A组相比,B组气腹中P(g-a)CO2显著降低、pHi显著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可以减轻CO2气腹对胃黏膜的损害,改善胃肠微循环,保护胃黏膜,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预防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

    作者:胡昉;邓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非糖尿病危重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对于危重病患者,即使既往无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疾病,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有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等.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重要原因.而医学性因素,如肠外营养(PN)的使用不当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将导致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显著增加.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6.1 mmol/L以下,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机体物质及能量代谢,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樊宇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工耳蜗电极在耳蜗内不同部位的NRT阈值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电极在耳蜗内不同深度NRT阈值的检测,探讨耳蜗不同部位螺旋神经节对NRT反应阈值的差异.方法 选择接受Nucleus CI 24M型人工耳蜗植入的15例患者,选择位蜗内浅5个电极和深5个电极区间,分别在蜗内3.20~7.05 mm深(A组)和20.20~23.28 mm深(B组)两个组,进行NRT阈值的检测.结果:A组NRT阈值为195.667±10.506,B组NRT阈值为182.200±14.3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位于蜗顶的NRT阈值比蜗底部低.

    作者:王海英;胡宝华;张道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特利加压素在脓毒血症难治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旨在探讨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对脓毒血症难治性休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无效的脓毒血症休克患者改用特利加压素2 μg/(kg·h),并分别观察用药后6、12、24 h心率、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和尿量变化.结果 特利加压素使用6 h后平均动脉压明显上升、休克指数明显下降,使用12 h后心率、尿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严重脓毒血症难治性休克,特利加压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永科;刘长文;朱克毅;陆俊;胡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MSCT)由于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和有多种后处理能力,从而使CT血管造影术(CTA)真正得以实现,特别是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现分析本院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22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或颅内肿瘤患者,用MSCT作CTA检查,并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以评价CTA技术在颅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艺君;周杰;黄求理;王亮亮;孙磊;姜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为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作者将本院ICU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间,符合条件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赟华;陈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在老年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胸腔积液可以由原发于胸膜的疾患或继发于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引起,是易造成临床诊断困难的疾病之一.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老年患者.本科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103例老年胸腔积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德华;叶敏华;陈保富;叶中瑞;郭剑波;朱成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已对临床感染的控制构成严重威胁[1~3].现就本院ICU近三年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收集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ICU住院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7株,细菌来源包括痰液58株,咽拭子7株,留置导尿2株.

    作者:陈燕青;赵仲农;钱小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耳穴磁珠贴压法矫正妊娠胎儿臀位的疗效观察

    臀位是常见的异常胎位,导致围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增高,剖宫产率上升.孕期如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则大部分可以矫正.为了探讨更佳的治疗方法,对臀位孕妇240例随机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晞;王正;王文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药物流产逐渐被孕妇所接受,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已广泛用于临床,但是有不全流产率高、出血量多和出血时间长的缺点.近几年,作者在用米非司酮和索米前列醇流产时配伍紫草、益母草等(以下简称中西药结合流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程芙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