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糖尿病危重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樊宇荣

关键词:非糖尿病, 危重病患者, 强化胰岛素治疗, 应激性高血糖, 肿瘤坏死因子, 感染性并发症, 胰高血糖素, 糖皮质激素, 糖代谢紊乱, 白细胞介素, 血糖水平, 细胞因子, 能量代谢, 临床疗效, 基础疾病, 儿茶酚胺, 调节激素, 肠外营养, 生长素, 发生率
摘要:对于危重病患者,即使既往无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疾病,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有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等.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重要原因.而医学性因素,如肠外营养(PN)的使用不当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将导致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显著增加.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6.1 mmol/L以下,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机体物质及能量代谢,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成药泽桂癃爽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综合征

    慢性前列腺综合征是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净、排尿困难和会阴、下腹部、阴茎、阴囊、腰骶等部位疼痛为独特形式的综合征.在门诊泌尿外科就诊患者中占25%,比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就诊者多.由于其病因复杂、病情多样化及反复多变,治疗显得甚为棘手.本科近几年对32例慢性前腺炎综合征患者采用纯中药制剂配合西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志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本文就剖宫产率增加原因作一分析,以便在保证母子平安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1 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分娩8735例,其中剖宫产4041例(46.26%),4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4.11%、46.07%、46.61%、47.11%,2006年剖宫产率仍在上升.4041例剖宫产指征分四个方面分析.(1)胎儿因素:共2303例(56.99%),其中胎位异常482例(11.93%)、胎儿窘迫447例(11.06%)、羊水过少463例(11.46%)、臀位345例(8.54%)、脐绕颈252例(6.24%)、巨大儿184例(4.55%)、珍贵儿20例(0.49%),双胎80例(1.98%);胎位异常482例中,98例并非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术前B超诊断羊水过少和脐绕颈剖宫产病例,手术后的诊断符合率85.67%和84.57%;345例臀位均为择期剖宫产;477例胎儿窘迫的诊断依据多数仅符合胎心<120次/min或>160次/min、胎动减少、羊水粪染、胎心率监护图像异常四项中的一项,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以下124例(占25.99%).(2)头盆因素:共706例(17.46%),其中骨盆狭窄338例、相对性头盆不称368例.

    作者:鲍苏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副伤寒60例报告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引起传播,在浙江沿海一带多发[1,2].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疗伤寒副伤寒,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西药多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但病程较长,症状缓解较慢.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分析

    术后早期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临床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对其处理存有较大争议.治疗选择是否合理,对预后影响颇大.现就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8~68岁(平均47岁);发生于阑尾穿孔腹膜炎术后8例,上消化道穿孔术后6例,外伤性肠破裂术后3例,直肠癌Miles术后2例,结肠癌穿孔术后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例,左卵巢巨大囊肿行左附件切除术后1例.术后第2~4天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5~11 d(平均6 d)出现肠梗阻症状,腹部X线立位摄片均可见气液平面.

    作者:夏龙飞;齐志伟;章平社;梁博卿;卢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术后腓总神经损伤是由于手术牵拉、石膏、敷料、夹板及肢体自身压迫引起神经轴索中断,神经内瘢痕形成,或过度的牵拉致神经张力过大,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引发踝关节背伸及伸趾功能障碍、呈垂足、垂趾畸形;足不能外翻、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障碍[1].2003年10月年至2006年7月,本科收治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8例,由于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着重就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梅卫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表达以及乌司他丁(UTI)对PAF表达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ALI 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 d后评价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测定血清PAF水平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改善、PAF水平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均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呼吸支持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TI能够减少ALI患者PAF的表达,从而作为非特异性PAF抑制剂能减轻ALI患者症状、缩短病程,为临床早期治疗ALI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赵仁国;林海;张鸣华;慈晓;刘凌云;胡永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结肠灌洗机灌注艾迪沙治疗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至今未明,发病中有免疫因素和各种炎症介质等参与,艾迪沙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重要药物.为了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本科应用结肠灌洗机灌注艾迪沙治疗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珍成;陈伟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神经阻滞加皮肤科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

    急性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重新激活并沿着外周神经到达发病部位,以受累神经分布区剧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作者在使用皮肤科综合治疗的同时,尽早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平;邱建新;汪小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mad4蛋白和TGF-β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mad4蛋白和TGF-β及其Ⅱ型受体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Smad4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5%和6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mad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GF-β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42.1%,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ⅡR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8.4%和21.1%,差异无显著性(P>0.05);Smad4、TGF-β、TGF-βⅡR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有无瘤栓、组织类型、大体类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Smad4、TGF-β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且Smad4低表达的结直肠癌大多分期较迟、淋巴结转移较多,而TGF-β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GF-βⅡR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亦无显著性.

    作者:陈伟平;李德川;范永田;楼荣灿;朱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手术中不同降压方式对出血的影响

    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是鼻内窥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本文就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控制性减压与硝酸甘油控制性减压两种方式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对出血影响作一对比分析.

    作者:朱伟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延期手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1999年10月至2005年3月,作者采用延期手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38.2岁);左膝13例,右膝18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2例.损伤至就诊时间:长14 d,短2 h,平均6 h.按Schatzker[1]分型:Ⅳ型13例,Ⅴ型6例,Ⅵ型12例.本组病例均为闭合性创伤,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内侧付韧带损伤4例,交叉韧带损伤5例,但未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7~19 d,平均9.5 d.

    作者:蔡国宏;俞哲平;杨波;章立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6例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经常面临的问题.出血发生突然,原因多种,短时间大量出血,为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的一种急症.剖宫术中大出血,临床上经宫缩剂、按摩子宫、热敷、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等处理无效时需切除子宫,目前虽然介入治疗能保存部分患者子宫,但在基层医院受条件限制尚难全面开展这一技术.本院2000至2005年,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6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月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规范终端给药管理

    终端给药是指通过医嘱将药品发给病人或护士注入病人体内的后一个环节.规范终端给药的管理,对于临床正确治疗、合理用药,排除各种差错甚至医疗纠纷或事故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对本院2005年终端给药的调查分析,从规范护理操作、剂量书写、药品存话、校对与审查等几个环节加强管理,在杜绝终端给药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作一报道.

    作者:周英娣;洪素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比较少见,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肘关节严重后遗症.本科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诊治尺骨冠状突骨折18例,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58岁(平均32.4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运动摔伤4例;合并肘关节后脱位6例、桡骨小头粉碎骨折3例、尺骨鹰嘴粉碎骨折3例、肱骨内侧髁骨折1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5例.按Regan-Morrey分类[1]:Ⅰ型:冠状突尖骨折,4例;Ⅱ型:冠状突骨折受累小于冠状突高度50%,6例;Ⅲ型:冠状突骨折受累大于冠状突高度50%,8例.

    作者:周建明;章银灿;方伟松;楼才俊;石高才;卢焕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体疣植入术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2002年11月至2005年5月,作者使用自体疣植入后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及维胺脂VE乳膏外擦的三联疗法治疗扁平疣19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0例均为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扁平疣患者,其中男74例,女116例,年龄15~45岁,病程1个月至3年.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处.排除:(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伴有肝、肾等严重内脏疾病的患者;(3)近一个月内接受过抗病毒及维甲酸药物治疗者;(4)对治疗药物过敏者;(5)不依从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病例.

    作者:鲍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道再次手术224例临床分析

    胆道疾病病因繁多,病变部位广泛,治疗复杂,是腹部外科疾病中再手术发生率高的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预后差.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本科收治胆道再次手术患者224例,现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鸣杰;张国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包炎68例分析

    心包炎是尿毒症心脏方面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中发病率13%~40%,由其导致的病死率为1.5%[1].本院近6年来,收治尿毒症血液透析550例,并发心包炎6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素波;王关乔;杨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显微镜下吻合置管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45例

    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常见的急诊之一,如不及时吻合修复,将造成永久性溢泪.早期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吻合术,已被认为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标准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本科对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45例(45眼)进行吻合并置入硬膜外导管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相林;黄玮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腰椎CD2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本院共做胸腰椎CD2内固定术32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8~69岁(平均42.94岁).损伤节段:T123例、L1 12例、L24例、L34例、L43例、T12L11例、L1L23例、L1L2L31例、L1L31例.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伤6例,其它伤8例;屈曲压缩型19例,爆裂型10例,骨折脱位型3例.脊髓神经功能受损:B级2例,C级4例,D级10例,E级16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内1例,~7 d 29例,~10 d 2例,平均4.28 d.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单纯骨折复位CD2内固定术12例,经椎板间、横突间、椎体间或经椎弓椎体内植骨+CD2内固定术14例,椎管减压+植骨+CD2内固定术6例.手术顺利,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周武英;潘群英;孙兰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已对临床感染的控制构成严重威胁[1~3].现就本院ICU近三年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收集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ICU住院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7株,细菌来源包括痰液58株,咽拭子7株,留置导尿2株.

    作者:陈燕青;赵仲农;钱小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