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镜下吻合置管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45例

喻相林;黄玮英

关键词:显微镜下, 吻合术, 术治疗, 外伤性, 下泪小管断裂, 现报告如下, 标准方法, 永久性, 硬膜外, 眼外伤, 导管术, 手术, 急诊, 本科
摘要: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常见的急诊之一,如不及时吻合修复,将造成永久性溢泪.早期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吻合术,已被认为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标准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本科对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45例(45眼)进行吻合并置入硬膜外导管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中的效果调查

    在我国哮喘患儿中,5岁以下的患儿占42.34%[1],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提高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认识.作者对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74例5岁以下哮喘患儿建立健康档案,以研究临床医师对哮喘患儿实施专科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海;蔡晓红;张存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比较少见,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肘关节严重后遗症.本科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诊治尺骨冠状突骨折18例,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58岁(平均32.4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运动摔伤4例;合并肘关节后脱位6例、桡骨小头粉碎骨折3例、尺骨鹰嘴粉碎骨折3例、肱骨内侧髁骨折1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5例.按Regan-Morrey分类[1]:Ⅰ型:冠状突尖骨折,4例;Ⅱ型:冠状突骨折受累小于冠状突高度50%,6例;Ⅲ型:冠状突骨折受累大于冠状突高度50%,8例.

    作者:周建明;章银灿;方伟松;楼才俊;石高才;卢焕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在吞咽时LES不能正常地松弛,以致食物不能顺利地进入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和食物反流.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以使食物能够在不完全切断括约肌的情况下易于从食管进入胃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改进,内镜下治疗AC的方法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1 扩张治疗术

    作者:陈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径路鼻内镜下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

    对霉菌性上颌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常采用Caldwellluc手术,但术后下鼻道造口易狭窄、闭锁,导致通风、引流不良,而且局部创伤也大,故疗效不够理想.随着鼻内镜技术日臻成熟,为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1998年至2005年,本科采用犬牙窝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31例,疗效满意.

    作者:沈淦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施慧达合并黛力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它与无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能否有效地调节情绪直接影响降压效果[1~3].作者采用降压药联合抗焦虑的综合疗法治疗伴有焦虑情绪的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吉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142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是脑卒中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和神经保护两种.自由基清除剂是近年来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而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MCI2186)被证实是一种脑保护剂.作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2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酚妥拉明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50%[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特异疗法.作者应用酚妥拉明联合丹参酮对DPN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志坤;陈一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胎膜早破312例分析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15%[1],近年来有增加趋势.由于其对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有较大影响,在临床上为妇产科医师所重视.为探讨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早破对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现将本院312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芬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非糖尿病危重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对于危重病患者,即使既往无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疾病,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有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等.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重要原因.而医学性因素,如肠外营养(PN)的使用不当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将导致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显著增加.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6.1 mmol/L以下,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机体物质及能量代谢,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樊宇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道再次手术224例临床分析

    胆道疾病病因繁多,病变部位广泛,治疗复杂,是腹部外科疾病中再手术发生率高的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预后差.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本科收治胆道再次手术患者224例,现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鸣杰;张国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一层吻合术45例分析

    国人直肠癌好发于腹膜反折平面以下(约占70%),属低位直肠癌.近年来,临床病理研究证实切除癌肿远端2 cm的肠管和远端4~5 cm的系膜即已能达到根治要求,因此对低位前直肠癌采用双吻合器根治性保肛、直肠低位前切除和直肠全系膜切除已成为发展趋势,但对无条件使用双吻合器、采用低位前切除后手法一层吻合术仍存有疑虑.本院1998至2005年间作低位前切除手法一层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5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陈吉林;陈金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附28例报告)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婴儿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用维生素K1治疗后,出血症状可迅速得以缓解,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部分患儿即使渡过危险期,也可留下永久性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1998年至今收治的2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作一分析报告.

    作者:张霞平;沈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分析

    术后早期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临床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对其处理存有较大争议.治疗选择是否合理,对预后影响颇大.现就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8~68岁(平均47岁);发生于阑尾穿孔腹膜炎术后8例,上消化道穿孔术后6例,外伤性肠破裂术后3例,直肠癌Miles术后2例,结肠癌穿孔术后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例,左卵巢巨大囊肿行左附件切除术后1例.术后第2~4天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5~11 d(平均6 d)出现肠梗阻症状,腹部X线立位摄片均可见气液平面.

    作者:夏龙飞;齐志伟;章平社;梁博卿;卢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结肠灌洗机灌注艾迪沙治疗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至今未明,发病中有免疫因素和各种炎症介质等参与,艾迪沙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重要药物.为了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本科应用结肠灌洗机灌注艾迪沙治疗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珍成;陈伟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654-2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分析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hOP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如抢救不及时或不当,病死率较高.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有机磷,应用654-2,可避免阿托品的毒副作用,针对性地改善微循环.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本科收治hOPP 49例,采用654-2联合血液灌注(HP)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江;胡美军;杨绮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醋酸作用后宫颈直视筛检宫颈癌的临床意义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估计年发病18万,且呈年轻化趋势.要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的关键要从宫颈癌的筛检工作做起,进行干预、治疗、阻断[1].醋酸作用后宫颈直视(visual inspection after acetic,VIA)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比较有效的筛检手段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VIA在宫颈癌筛检中的临床实用价值作初步评估.

    作者:王虹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颜面微晶磨削术治疗浅表性瘢痕

    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本科对面部痤疮后遗瘢痕、手术后瘢痕、外伤后瘢痕共55例进行了微晶磨削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其中男10例,女45例,年龄8~38岁(平均25.5岁);面部痤疮后瘢痕30例,面部手术后瘢痕10例,面部外伤后瘢痕15例.

    作者:林一奇;陈海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施普善与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

    血管性痴呆(VaD)是在脑血管壁病变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或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脑出血或缺血,导致认知功能等方面出现障碍,患者的记忆、语言、注意、知觉、逻辑思维障碍和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通常伴有人格和情感改变[1].一般进展较缓慢,病程波动(呈阶梯式进展),常因卒中引起病情急性加剧,代偿良好时症状可缓解.本文旨在比较施普善和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改善方面的作用.

    作者:张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在老年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胸腔积液可以由原发于胸膜的疾患或继发于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引起,是易造成临床诊断困难的疾病之一.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老年患者.本科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103例老年胸腔积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德华;叶敏华;陈保富;叶中瑞;郭剑波;朱成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副伤寒60例报告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引起传播,在浙江沿海一带多发[1,2].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疗伤寒副伤寒,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西药多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但病程较长,症状缓解较慢.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