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仲瑛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经验

王敬卿;叶丽红

关键词:脑梗塞/中药疗法, @, 周仲瑛
摘要:腔隙性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中经络”范畴。本病发病率高,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基本病因是持续性高血压、微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由于是深穿支微小动脉的梗死,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所以使梗死区动脉再通难以实现。因此预防基本病因、改善症状是治疗本病的根本途径。笔者在随同周仲瑛老师临证期间,每见中风患者渐获良效,遂对此病的认识略具雏型,现概述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陈纪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陈纪藩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将陈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林昌松;刘晓玲;关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徐长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笔者以徐长卿为主药,参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基本方为:徐长卿15g,柴胡10g,天花粉12g,当归12g,桃仁10g,红花8g,穿山甲12g,生甘草5g,赤芍10g,白芍10g。如躯干部神经痛者,选加郁金12g,醋炒延胡索12g;三叉神经痛者,选加川芎10g,蜈蚣12g;阴虚内热者,选加生地黄12g,牡丹皮10g;湿邪未净者,选加苍术10g,茯苓12g。每日1剂,水煎温服。共治疗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37~78岁,病程1~18个月。经过3~6周的治疗,结果治愈13例,显效6例,无效2例。

    作者:沈之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肝癌及慢性肝炎患者相关因素的对比分析

    临床中发现,一些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明显为少;而发生肝细胞癌的患者中,能够坚持长期服中药的却为数不多。两者有何相关因素,我们分别调查了100例肝细胞癌和100例慢性肝炎患者,兹将分析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洪慧闻;陈立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清热除湿法治疗干燥综合征18例

    笔者从医30余载,应用清热除湿法治疗因湿热之邪引起的干燥综合征1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复方龙胆洗液合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单纯疱疹15例

    生殖器疱疹(GH)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呈慢性复发过程,目前临床上尚未有根治的方法。近3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复方龙胆洗液局部外用和西药内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30例GH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冬香;吴凡;胡家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徐长卿舒情志疗不孕

    临床中常遇到因情志抑郁引起的闭经、不孕,笔者在辨证用药的组方中每酌加徐长卿,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何良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刺乳根穴治疗乳腺增生120例

    乳腺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中年妇女,本病为乳癌前病变。多年来,我们采用足阳明胃经的乳根穴为主穴,根据辨证分型酌以配穴,获效尤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徐长卿治发斑、热痹、经闭、丹毒

    古人用徐长卿以祛风化湿、治痒、止痛,主治胃痛、牙痛、风痹、寒痹、湿痹、跌打损伤、皮肤湿疹、荨麻疹等。此药在江、浙等地常见。笔者随先父陈治良在无锡行医时,常用此药治疗以下病证。

    作者:陈鼎祺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徐长卿治疗口腔溃疡

    徐长卿,味辛,性温。归肝、胃二经。功效:祛风止痛,止痒。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痹痛、皮肤病等症。笔者运用徐长卿治疗口腔溃疡为临床偶得,无论内服或外用,都有很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冯绍辉;马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四虫祛风固本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64例临床观察

    四虫祛风固本汤为自拟方,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已有近20年。全方祛风解痉,降气平喘,扶正固本。为证明其立方遣药的科学性,选择了6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治疗组,并与常规降气平喘、扶正固本法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肺功能测定、哮喘缓解率、主要症状体征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明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常规治疗中,加用四虫祛风药物,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兴和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风池穴临床应用举例

    例1:麦某某,女,40岁,1991年8月4日初诊。主诉:双足跟痛已5年余。晨起足跟疼痛,不能着地,逐渐加剧,导致用脚尖跛行。X线摄片示:足底跟骨未见明显异常。经多种治疗,未见显效。舌红苔白,脉细。辨为阴虚,络脉瘀阻,治宜养阴通络。取穴:风池、太溪双侧,每日1次。以1~1.5寸毫针先刺风池,进针约1寸深,针下有沉重感,行捻转补法,意使针感向下传导,并嘱患者用足跟在地板上搓动产生热感,留针约3~5分钟。取针后,再取太溪,行捻转补法,留针3分钟,针感要向痛处传导。针2次后,痛即减轻,10次痊愈。翌年随访,未见复发。

    作者:陈三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张仲景论血证述要

    血证,是指血不循经,或自九窍排出,或渗溢于肌肤,包括各个部位的出血性病证。《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对血证的分类、病机、证治、治禁和预后等均有详尽的论述,且有效地运用于临床。现将血证归为三大类如下。

    作者:张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脑出血致锥体外系症状病案

    1 病历摘要  患者张某,男,74岁,于1999年11月15日以“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天”为主诉入院。当天早饭时,突然出现左手不自主乱动,逐渐累及左侧上下肢,出现不自主运动。当时无头痛、呕吐、昏仆等症状。急送我院作头CT示右侧丘脑下部有1cm×1.2cm的高密度灶。既往否认高血压、肝病等慢性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6/10.7kPa,意识清楚,轻度构音障碍,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无面瘫,伸舌居中,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四肢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张力下降,左侧腱反射减弱,左侧共济运动不准确,双巴氏征阴性,深浅感觉正常。舌薄黄而腻,脉象沉弦而数。

    作者:汪振宇;李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温病卫气营血证研究进展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后世对此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近年来,在以传统理论为基础进行阐释、发掘的同时,广泛开展临床研究,扩大应用范围,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证的实质和治法的研究,以揭示卫气营血证的本质。现将近10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秀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药养肺宁矽合剂治疗尘肺的临床研究

    以具有补肺固表、补中益气、滋阴助阳、活血化瘀作用的养肺宁矽合剂治疗尘肺(矽肺、石棉肺)70例,观察3个疗程(90天)。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细胞免疫(CD4、CD8、CD4/CD8、NK细胞)改善,血清铜蓝蛋白(CP)下降;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加抗氧化剂后双链DNA剩余率改善以及一氧化氮(NO)升高。比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提示养肺宁矽合剂治疗尘肺有较满意疗效。

    作者:崔永联;王鑫君;王育学;秦筱梅;尹衍玲;许泽春;王跃进;吴凤霞;徐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肝病治疗的误区

    目前治疗肝病(甲肝、乙肝、肝硬化等)的方药甚多,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效果尚不尽如人意,要走出许多误区,才能有效地扭转治疗中的偏颇。

    作者:陈瑞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治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它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等范筹,其病位在关节、筋骨、肌肉、皮肤,甚至脏腑,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即以气血虚弱、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为标。在治疗RA的临床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刘孟渊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徐长卿治疗窦房传导阻滞一得

    徐长卿乃一味祛风镇痛、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药物。临床用于风湿疼痛、皮肤瘙痒、痈肿疮毒之症居多。然以徐长卿治疗心悸,笔者所见尚无记载。余从一病案中偶然发现,并经验证,其对窦房阻滞具有较好功效。兹举验例1则如下。

    作者:刘炳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徐长卿治疗哮喘一得

    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功效为祛风止痛止痒。临床上多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等各种痛证。笔者在临床偶然发现其有止咳平喘之功效,且每遇哮喘病人加用之,屡获效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世章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参麻益智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为了观察参麻益智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将68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参麻益智胶囊,对照组用西药喜得镇,采用双盲双模拟法给药。结果参麻益智胶囊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智能量表积分,改善患者记忆认知功能,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部功能活动状态。其中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参麻益智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在观察中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罗增刚;周文泉;高普;崔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