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致锥体外系症状病案

汪振宇;李琳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 @, 锥体外系症状
摘要:1 病历摘要  患者张某,男,74岁,于1999年11月15日以“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天”为主诉入院。当天早饭时,突然出现左手不自主乱动,逐渐累及左侧上下肢,出现不自主运动。当时无头痛、呕吐、昏仆等症状。急送我院作头CT示右侧丘脑下部有1cm×1.2cm的高密度灶。既往否认高血压、肝病等慢性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6/10.7kPa,意识清楚,轻度构音障碍,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无面瘫,伸舌居中,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四肢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张力下降,左侧腱反射减弱,左侧共济运动不准确,双巴氏征阴性,深浅感觉正常。舌薄黄而腻,脉象沉弦而数。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徐长卿治小儿肾病及降血压有效

    治疗小儿肾病:笔者在1987年下乡医疗时,偶得一药农治水肿验方,其中主药为徐长卿。多年来笔者在治小儿肾病时,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徐长卿,疗效颇佳。如治患儿赖某某,女,8岁。颜面、双下肢凹陷性浮肿,B超检查腹部有少量积液。血清胆固醇13.43mmol/L,甘油三酯2.26mmol/L;血浆总蛋白38g/L,白蛋白12g/L;尿蛋白(++++),尿白细胞(±)。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西药激素治疗罔效,请中医会诊。询知上症俱存外,伴面色FDAF白,神疲肢冷,纳差恶心,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脾肾阳虚,治以温阳利水,益气健脾。处方:徐长卿10g,制附子3g,茯苓6g,白术6g,白芍6g,胡芦巴5g,党参6g,泽泻6g,黄芪6g,薏苡仁8g,生姜3片,炒谷麦芽各8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颜面、下肢水肿及腹水消失,精神胃纳好转,小便增多,尿蛋白(++),尿白细胞(-)。继以上方随证加减治疗1个月,诸症悉平。后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巩固,随访1年未复发。

    作者:杨柏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重用徐长卿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

    徐长卿,性味辛温,有祛风止痛、活血利尿、解毒消肿功效,笔者根据其有祛风解毒、活血作用,在治疗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的不育不孕患者过程中,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重用徐长卿30g,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究其机理,笔者认为AsAb阳性患者,中医属血中有风毒所致。选用既入血分又有祛风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徐长卿正可中的。西医药理认为,徐长卿具有激素样作用,能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并增强其作用,因而可抑制免疫反应;同时其有改善血循环、消炎作用,对于炎症所致的AsAb阳性可加速发挥消除作用。

    作者:杨大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健脾化瘀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28例临床观察

    观察健脾化瘀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2年复发率,并与H2受体拮抗剂进行比较。中药组消化性溃疡128例用自拟健脾化瘀汤治疗,对照组120例用法莫替丁治疗。用纤维内镜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用健脾化瘀汤治疗4周,总有效率99.22%,溃疡愈合率85.16%,2年复发率31.3%。对照组120例,总有效率78.33%,溃疡愈合率50.83%,2年复发率77.5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王凌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李东垣饮伤证治理论初探

    通过对东垣及其弟子罗天益有关著作的研究,将东垣饮伤证治理论,从明理、立法、制方、用药4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进行了简要介绍。

    作者:王东坡;谭学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降沉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14例

    我们以自拟“降沉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收到了卓著疗效,现将1995年10月~1997年2月期间所治114例,并与西药治疗68例作对照,总结如下。

    作者:夏俊杰;朱晓鸣;冯步珍;曹忠贞;朱旌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风寒湿刺激对家兔颈部肌肉及血液组织中氧自由基和前列腺素代谢的影响

    为了探讨颈部风寒湿刺激对机体氧自由基及前列腺素的影响,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风寒湿组、低头位组、复合模型组4组,每组6只。通过给予风寒湿、低头位刺激,观察受累局部和血液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寒湿与低头位等颈椎病常见的致病因素可使颈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并使受累局部组织和血液中SOD、LPO、PGE2、6-keto-PGF1α出现异常。氧自由基及前列腺素代谢异常可能是风寒湿致颈椎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作者:姜杰;施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徐长卿治疗窦房传导阻滞一得

    徐长卿乃一味祛风镇痛、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药物。临床用于风湿疼痛、皮肤瘙痒、痈肿疮毒之症居多。然以徐长卿治疗心悸,笔者所见尚无记载。余从一病案中偶然发现,并经验证,其对窦房阻滞具有较好功效。兹举验例1则如下。

    作者:刘炳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肝病治疗的误区

    目前治疗肝病(甲肝、乙肝、肝硬化等)的方药甚多,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效果尚不尽如人意,要走出许多误区,才能有效地扭转治疗中的偏颇。

    作者:陈瑞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相关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研究

    分析原发性肝癌中医不同证型与其相关的某些客观化指标,包括相关免疫指标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L-乳酸脱氢酶(LDH),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肝脏吲哚氰绿滞留率(ICG)、凝血酶原时间(PT),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细胞转化率(LBT)、T细胞亚群等关系,寻找对中医辨证分型有诊断意义的客观化指标。结果揭示不同证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指标是AST、ALB、TBIL、PT、ICG、NK、CD4;对肝癌辨证分型有显著作用的相关性指标是ALB、TBIL、NK、CD4。

    作者:林丽珠;蓝韶清;周岱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温病卫气营血证研究进展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后世对此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近年来,在以传统理论为基础进行阐释、发掘的同时,广泛开展临床研究,扩大应用范围,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证的实质和治法的研究,以揭示卫气营血证的本质。现将近10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秀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刺乳根穴治疗乳腺增生120例

    乳腺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中年妇女,本病为乳癌前病变。多年来,我们采用足阳明胃经的乳根穴为主穴,根据辨证分型酌以配穴,获效尤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陈纪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陈纪藩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将陈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林昌松;刘晓玲;关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叶任高治疗膜性肾病型肾病综合征经验

    叶任高是中山医科大学内科教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业医40余载, 治疗膜性肾病(MN)型肾病综合征(NS), 疗效确切,副反应少。 笔者有幸随诊, 现结合典型病例, 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杜义斌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徐长卿治疗口腔溃疡

    徐长卿,味辛,性温。归肝、胃二经。功效:祛风止痛,止痒。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痹痛、皮肤病等症。笔者运用徐长卿治疗口腔溃疡为临床偶得,无论内服或外用,都有很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冯绍辉;马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治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它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等范筹,其病位在关节、筋骨、肌肉、皮肤,甚至脏腑,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即以气血虚弱、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为标。在治疗RA的临床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刘孟渊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冻融祛腐生肌法治疗皮肤原位癌性溃疡验案2则

    皮肤原位癌性溃疡,是指尚未发生转移的原发性皮肤癌所形成的溃疡,临床常见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上皮细胞癌。周围隆起、中央凹陷是由浅表皮肤组织器官原位癌导致的坏死崩溃溃疡创面的基本特点。笔者以液氮冷冻配合中药祛腐生肌外治法为主,治愈2例,现报道如次。

    作者:黄诗通;黄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补中升阳泄热法治疗九窍疾病体会

    人体眼、耳、口、鼻、前阴、后阴诸窍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近年来,笔者根据李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立论,采用补中升阳泄热法治疗一些用常规疗法难以取效的九窍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择例介绍于下。

    作者:周海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保己平汤佐治肝性胃肠功能不全患者64例临床观察

    探讨保己平汤对肝性胃肠功能不全患者(HGID)的治疗效果。对住院治疗的Ⅲ~Ⅳ级HGID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保己平汤。结果:经过5周的治疗与观察,治疗组HGI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保己平汤对HGID有较好的佐治作用。

    作者:石中顺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风池穴临床应用举例

    例1:麦某某,女,40岁,1991年8月4日初诊。主诉:双足跟痛已5年余。晨起足跟疼痛,不能着地,逐渐加剧,导致用脚尖跛行。X线摄片示:足底跟骨未见明显异常。经多种治疗,未见显效。舌红苔白,脉细。辨为阴虚,络脉瘀阻,治宜养阴通络。取穴:风池、太溪双侧,每日1次。以1~1.5寸毫针先刺风池,进针约1寸深,针下有沉重感,行捻转补法,意使针感向下传导,并嘱患者用足跟在地板上搓动产生热感,留针约3~5分钟。取针后,再取太溪,行捻转补法,留针3分钟,针感要向痛处传导。针2次后,痛即减轻,10次痊愈。翌年随访,未见复发。

    作者:陈三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周仲瑛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经验

    腔隙性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中经络”范畴。本病发病率高,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基本病因是持续性高血压、微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由于是深穿支微小动脉的梗死,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所以使梗死区动脉再通难以实现。因此预防基本病因、改善症状是治疗本病的根本途径。笔者在随同周仲瑛老师临证期间,每见中风患者渐获良效,遂对此病的认识略具雏型,现概述如下。

    作者:王敬卿;叶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