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璞;贾喜花;唐汉钧
目的:旨在揭示调补气血针法治疗痴呆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ECD法对SAMP10及SAMR1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乙酰胆碱(Ac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SAMP10脑组织DA、5-HT、Ach的含量显著低于SAMR1的含量;②调补气血针法可使脑组织降低的DA、5-HT、Ach的含量显著提高.结论:①SAMP10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脑组织Ach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出现了神经损害;②调补气血针法改善了SAMP10的学习、记忆状况.
作者:王彤;庞莹;丁晓蓉;于涛;刘庆忠;王舒;韩景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胃切除后残胃排空障碍又称残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率约为3%~4%.目前,对这一并发症缺乏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在1989-1998年临床工作中采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20例,取得了早期解除残胃排空障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海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设西医组34例,中医组48例,中西医组40例,均14~20天为1疗程,共治1~2个疗程.结果:经Ridit值分析,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与其他两组有差别,西医组与中医组疗效无差别,中西医结合组R均值小,故疗效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法值得肯定.
作者:边风华;樊梅凤;赖永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根据中医血水相关理论,拟定活血利水煎为基本方,配用西药以防严重并发症,治疗急性脑梗塞85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组60例作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活血利水煎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作用.活血利水为脑梗塞急性期治疗大法.
作者:刘善京;吴学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药的理论奠基之作,大部分篇章形成于战国秦汉之际,其思想受到儒、道、墨等先秦诸子的影响,然而其思想的主要根源为黄老之学.
作者:战佳阳;李双丽;张志宇;杨英昕;陈珩;赵明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用自拟中药腰痹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治愈率为90.5%,治疗后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部分复查CT病例,均显示有影象学不同程度改善.提示该中药作为专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各证型.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晓声;曲桂香;张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医理论认为,气和津液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关系十分密切.而高原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使人体的气与津液相对不足,这就使一些常见病在高原地区表现出独特的病机特点.
作者:王津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合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模式.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针对引起反复流产患者的病因,将患者主要分为内分泌异常型、免疫异常型、生殖道异常型、感染型、全身性疾病影响型、染色体异常型施以护理.结果:依据不同证型,有的放矢的实施护理,使患者明确了引起反复流产的根本原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预防保健方法,消除了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树立了再次妊娠的信心,提高了妊娠成功率.
作者:李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自1986年以来,笔者以中医推拿手法及手术方法,配合自制布质斜颈矫形背甲帽,根据小儿肌性斜颈的不同分型及年龄大小分别治之,疗效满意.但在手术冶疗病例中,也发现一些患儿受到一些医院按摩推拿医生不分年龄大小及临床分型之不同,均采用推拿按摩的不正确方法治疗,使患儿错过治疗佳时机,增加了患儿和家属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忠民;王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前列腺增生大,多呈慢性过程.此病的治疗方法甚多,但无一特效方案,要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往往很不容易.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症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树芳;孙永海;林志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采用针刺配合加味二陈汤治疗,总有效率90%.提示针药合治、熄风祛痰能提高疗效.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曾红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前,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7周内的早孕成功率已达90%以上,但由于大部分蜕膜仍残留于宫腔内致流产术后出血时间较长.为此,笔者以术后服用中药产后生化汤,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波;张丽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人伴发或并发的心脏病.其中包括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
作者:张欣;孙小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的变化意义及通塞颗粒对其影响.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塞颗粒.检测COPD治疗前后和健康老年人20例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1β、IL-2、IL-6、IL-8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GM-CSF、IL-1β、IL-6、IL-8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IL-2明显低于老年人(P<0.01);治疗后,两组GM-CSF、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IL-2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GM-CSF、IL-1β、IL-6、IL-8水平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IL-2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细胞因子分子的变化参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病理过程,中药通塞颗粒降低GM-CSF、IL-1β、IL-6、IL-8水平,升高IL-2水平可能是该方治疗老年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素云;程先宽;李建生;马利军;李成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逐饮胶囊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以逐饮胶囊口服,每天1次,4~6粒顿服,疗程为48h.结果:逐饮胶囊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显效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3.3%.与治疗前比较,心率由(101±12)bpm减为(88±9)bpm,LVEF由(0.42±0.22)升为(0.61±0.25),并改善症状及体征积分.结论:逐饮胶囊具有快速的攻下逐饮、祛瘀利水作用,对急性、重症或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有一定疗效.
作者:吴伟;于扬文;李荣;邓少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复发性口疮(RAU)包括轻型口疮、腺周口疮及疱疹样口疮,是口腔粘膜中较顽固的慢性病之一.研究有效而低毒的药物是临床的方向.复方苦参油制备工艺合理有效.临床对照治疗总有效率达100%(P<0.05).
作者:赵干华;王秋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看<新民晚报>低估人体抗力与高估现代医学各种疗法漫画,感触颇深,举3个病例,以证明漫画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者:王益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古代医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对中医肾病及其证候重要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根据中、西医学研究对象(人体)的一致性,寻找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的西医学解释,发现与中医肾直接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主要是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支配两系统的神经系统.另外,肾上腺、甲状腺、呼吸系统、耳、腰骶部的骨和软组织等也与中医肾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连才;张启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三维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门诊随机分组对照法,将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187例分为采用三维疗法(治疗组)95例和口服莫沙比利(对照组)92例,对两种方法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47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71.74%,两组疗效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维疗法具有效率高,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等特点.
作者:杨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针刺内关穴为主).方法:用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并与山海丹胶囊治疗30例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主要症状和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针灸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相关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结论:针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经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刁利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