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京;吴学芳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确诊的尖锐湿疣100例,其中采用中药联合干扰素并外用药物腐蚀剂尤脱欣涂点脱疣治疗50例为综合组,另外单纯涂点三氯醋酸脱疣治疗50例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随访半年无复发;对照组治愈48例,随访半年有24例复发,复发率48%.两组对比,综合组在尖锐湿疣瘤体脱落速度、复发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药联合干扰素综合治疗尖锐湿疣,较单纯局部治疗在瘤体脱落速度、预防宫颈传播、复发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不具备特殊仪器的单位开展治疗,简单价廉,方便易行.
作者:宋雅丽;张雪玉;孔祥芬;王惠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采用针刺配合加味二陈汤治疗,总有效率90%.提示针药合治、熄风祛痰能提高疗效.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曾红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针刺内关穴为主).方法:用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并与山海丹胶囊治疗30例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主要症状和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针灸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相关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结论:针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经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刁利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以自拟复方苏芪合剂治疗脑血管病1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本组13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均经CT确诊.治疗方法:脑梗塞101例,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6h)行溶栓治疗,颅内压高者予脱水降颅压治疗.
作者:周安予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人伴发或并发的心脏病.其中包括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
作者:张欣;孙小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设西医组34例,中医组48例,中西医组40例,均14~20天为1疗程,共治1~2个疗程.结果:经Ridit值分析,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与其他两组有差别,西医组与中医组疗效无差别,中西医结合组R均值小,故疗效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法值得肯定.
作者:边风华;樊梅凤;赖永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王琦教授在中医体质的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相继于1982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说>,1995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完成了中医体质理论由学说到学科门类的转变.
作者:张惠敏;龚海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旨在揭示调补气血针法治疗痴呆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ECD法对SAMP10及SAMR1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乙酰胆碱(Ac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SAMP10脑组织DA、5-HT、Ach的含量显著低于SAMR1的含量;②调补气血针法可使脑组织降低的DA、5-HT、Ach的含量显著提高.结论:①SAMP10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脑组织Ach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出现了神经损害;②调补气血针法改善了SAMP10的学习、记忆状况.
作者:王彤;庞莹;丁晓蓉;于涛;刘庆忠;王舒;韩景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乳宁Ⅱ号方对人乳腺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同位素放免法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半年后,患者血液中CD+3、CD+4、CD+8、NK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简称PGF1α)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连续服乳宁Ⅱ号方半年,乳腺癌术后患者CD3、CD4阳性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提高,血液中TXB2值及TXB2/PGF1α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乳宁Ⅱ号方能够改善机体细胞免疫状况,调整T细胞亚群的平衡,并使TXA2与PGI2的平衡向正常状态回复,有益于肿瘤宿主发生转移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高尚璞;贾喜花;唐汉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颗粒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P-选择素(Ps)、血浆纤溶酶原活物-1(PAI-1)、C-反应蛋白(C-RP)、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讨Ps与PAI-1、C-RP、NO、血脂的关系,揭示化瘀祛痰颗粒剂治疗UAP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硝酸还原酶比色法等检测UAP 96例用药前后Ps、PAI-1、C-RP、NO及血脂水平.结果:①UAP各组Ps、PAI-1、C-RP、OX-LDL水平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Ps与PAI-l、C-RP、OX-LDL呈显著正相关,与NO)呈显著负相关;③化瘀祛痰颗粒剂组Ps、PAI-1、C-RP、OX-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失调及脂质过氧化在UAP的发生及发展中共同作用;化瘀祛痰颗粒剂具有抑制Ps激活,抑制PAI释放,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杨关林;王宇宏;刘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并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并辨病用药,随证加减,重度采用0.9%氯化钠、10%氯化钾静滴.结果:治疗2个月,显效率为90.9%,临床症状及体征、血钾、T3、T4等均获显著疗效.
作者:赵立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前,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7周内的早孕成功率已达90%以上,但由于大部分蜕膜仍残留于宫腔内致流产术后出血时间较长.为此,笔者以术后服用中药产后生化汤,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波;张丽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心脑血管痉挛性疾病30例,其中以冠脉痉挛性胸闷、胸痛、心悸等为主者16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等症者14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4~69岁;心血管病组男14例,女3例,脑血管病组男3例,女10例,血压在12.0/8.0~21.3/12.8kPa,心率加快者15例,减缓者4例,心率波动在54~110次.
作者:商洪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前列腺增生大,多呈慢性过程.此病的治疗方法甚多,但无一特效方案,要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往往很不容易.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症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树芳;孙永海;林志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车前子因含丰富的粘液质成分,煎药时一直延用纱布包煎,以防糊化粘锅,为了确定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包煎与不包煎的溶出率,笔者做了简单的实验进行对比观察.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古代医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对中医肾病及其证候重要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根据中、西医学研究对象(人体)的一致性,寻找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的西医学解释,发现与中医肾直接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主要是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支配两系统的神经系统.另外,肾上腺、甲状腺、呼吸系统、耳、腰骶部的骨和软组织等也与中医肾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连才;张启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的变化意义及通塞颗粒对其影响.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塞颗粒.检测COPD治疗前后和健康老年人20例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1β、IL-2、IL-6、IL-8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GM-CSF、IL-1β、IL-6、IL-8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IL-2明显低于老年人(P<0.01);治疗后,两组GM-CSF、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IL-2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GM-CSF、IL-1β、IL-6、IL-8水平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IL-2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细胞因子分子的变化参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病理过程,中药通塞颗粒降低GM-CSF、IL-1β、IL-6、IL-8水平,升高IL-2水平可能是该方治疗老年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素云;程先宽;李建生;马利军;李成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是一种小的DNA重复序列.端粒酶是一种能不断地延长染色体末端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端粒与脾虚均与衰老关系密切,中药制剂的实验研究以及自由基学说的研究都表明了端粒与脾虚之间关系密切.端粒与脾虚关系的理论研究对脾虚证实质研究及中医抗衰老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陈雷;李德新;王彩霞;崔家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看<新民晚报>低估人体抗力与高估现代医学各种疗法漫画,感触颇深,举3个病例,以证明漫画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者:王益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根据中医血水相关理论,拟定活血利水煎为基本方,配用西药以防严重并发症,治疗急性脑梗塞85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组60例作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活血利水煎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作用.活血利水为脑梗塞急性期治疗大法.
作者:刘善京;吴学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