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明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确诊的尖锐湿疣100例,其中采用中药联合干扰素并外用药物腐蚀剂尤脱欣涂点脱疣治疗50例为综合组,另外单纯涂点三氯醋酸脱疣治疗50例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随访半年无复发;对照组治愈48例,随访半年有24例复发,复发率48%.两组对比,综合组在尖锐湿疣瘤体脱落速度、复发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药联合干扰素综合治疗尖锐湿疣,较单纯局部治疗在瘤体脱落速度、预防宫颈传播、复发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不具备特殊仪器的单位开展治疗,简单价廉,方便易行.
作者:宋雅丽;张雪玉;孔祥芬;王惠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以自拟复方苏芪合剂治疗脑血管病1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本组13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均经CT确诊.治疗方法:脑梗塞101例,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6h)行溶栓治疗,颅内压高者予脱水降颅压治疗.
作者:周安予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车前子因含丰富的粘液质成分,煎药时一直延用纱布包煎,以防糊化粘锅,为了确定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包煎与不包煎的溶出率,笔者做了简单的实验进行对比观察.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合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模式.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针对引起反复流产患者的病因,将患者主要分为内分泌异常型、免疫异常型、生殖道异常型、感染型、全身性疾病影响型、染色体异常型施以护理.结果:依据不同证型,有的放矢的实施护理,使患者明确了引起反复流产的根本原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预防保健方法,消除了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树立了再次妊娠的信心,提高了妊娠成功率.
作者:李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乳宁Ⅱ号方对人乳腺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同位素放免法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半年后,患者血液中CD+3、CD+4、CD+8、NK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简称PGF1α)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连续服乳宁Ⅱ号方半年,乳腺癌术后患者CD3、CD4阳性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提高,血液中TXB2值及TXB2/PGF1α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乳宁Ⅱ号方能够改善机体细胞免疫状况,调整T细胞亚群的平衡,并使TXA2与PGI2的平衡向正常状态回复,有益于肿瘤宿主发生转移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高尚璞;贾喜花;唐汉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以自拟硝黄洗剂治疗肛门瘙痒症8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本组86例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6~16岁29例,27~50岁31例,50岁以上26例;病程3个月~10年.均有肛门周围皮肤瘙痒、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的症状.肛门检查有痔疮、肛裂、肛瘘、结肠炎等原发病的53例,占61.6%,合并肛门皱襞肥厚及苔藓样变,肛周皮肤皲裂22例,占25.6%.
作者:董智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水痘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近年来,笔者以自拟土茯苓汤联合应用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小儿水痘4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名成;吕文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应激性溃疡,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危及病人生命.实施临床护理时如能在密切注视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等生命体征变化外,密切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及大便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中西医护理,就能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笔者总结了我科自1995年8月-1998年3月,急性脑血管病33例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苏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人伴发或并发的心脏病.其中包括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
作者:张欣;孙小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心舒颗粒,由黄芪、葛根、丹参等6味药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脉益肾等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葛根素为本制剂与功能主治相一致的活性成分之一.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方法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高岩红;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的变化意义及通塞颗粒对其影响.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塞颗粒.检测COPD治疗前后和健康老年人20例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1β、IL-2、IL-6、IL-8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GM-CSF、IL-1β、IL-6、IL-8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IL-2明显低于老年人(P<0.01);治疗后,两组GM-CSF、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IL-2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GM-CSF、IL-1β、IL-6、IL-8水平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IL-2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细胞因子分子的变化参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病理过程,中药通塞颗粒降低GM-CSF、IL-1β、IL-6、IL-8水平,升高IL-2水平可能是该方治疗老年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素云;程先宽;李建生;马利军;李成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发病,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证候类型,并有不同程度发热的一类疾病.属祖国医学伤寒、温病范畴,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传染病和某些发热性疾病.
作者:陈立志;胡新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针刺内关穴为主).方法:用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并与山海丹胶囊治疗30例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主要症状和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针灸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相关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结论:针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经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刁利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根据中医血水相关理论,拟定活血利水煎为基本方,配用西药以防严重并发症,治疗急性脑梗塞85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组60例作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活血利水煎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作用.活血利水为脑梗塞急性期治疗大法.
作者:刘善京;吴学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医理论认为,气和津液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关系十分密切.而高原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使人体的气与津液相对不足,这就使一些常见病在高原地区表现出独特的病机特点.
作者:王津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王琦教授在中医体质的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相继于1982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说>,1995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完成了中医体质理论由学说到学科门类的转变.
作者:张惠敏;龚海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颗粒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P-选择素(Ps)、血浆纤溶酶原活物-1(PAI-1)、C-反应蛋白(C-RP)、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讨Ps与PAI-1、C-RP、NO、血脂的关系,揭示化瘀祛痰颗粒剂治疗UAP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硝酸还原酶比色法等检测UAP 96例用药前后Ps、PAI-1、C-RP、NO及血脂水平.结果:①UAP各组Ps、PAI-1、C-RP、OX-LDL水平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Ps与PAI-l、C-RP、OX-LDL呈显著正相关,与NO)呈显著负相关;③化瘀祛痰颗粒剂组Ps、PAI-1、C-RP、OX-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失调及脂质过氧化在UAP的发生及发展中共同作用;化瘀祛痰颗粒剂具有抑制Ps激活,抑制PAI释放,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杨关林;王宇宏;刘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并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并辨病用药,随证加减,重度采用0.9%氯化钠、10%氯化钾静滴.结果:治疗2个月,显效率为90.9%,临床症状及体征、血钾、T3、T4等均获显著疗效.
作者:赵立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自1986年以来,笔者以中医推拿手法及手术方法,配合自制布质斜颈矫形背甲帽,根据小儿肌性斜颈的不同分型及年龄大小分别治之,疗效满意.但在手术冶疗病例中,也发现一些患儿受到一些医院按摩推拿医生不分年龄大小及临床分型之不同,均采用推拿按摩的不正确方法治疗,使患儿错过治疗佳时机,增加了患儿和家属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忠民;王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通络助孕方对慢性炎症大鼠模型输卵管病理形态学和受孕率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用混合菌接种法制作大鼠慢性炎症动物模型,以不同剂量的通络助孕方和对照药妇炎康治疗后,观察用药前后光镜和电镜下输卵管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并追踪大鼠受孕情况.结果:通络助孕方和对照药能不同程度恢复模型大鼠输卵管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提高了受孕率.结论:模型大鼠输卵管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混合菌接种法可以成功制作大鼠慢性炎症模型;通络助孕方能改善输卵管结构和功能,从而对大鼠炎性不孕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广兴;王春田;马宝璋;李文杰;李海波;都广礼;袁家麟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