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盲结肠新膀胱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戚维芬

关键词:盲结肠, 新膀胱成形术, 要点分析, 新膀胱术, 手术时间, 生活质量, 生活习惯, 可控膀胱, 操作步骤, 膀胱容量, 膀胱全切, 顺应性, 流机制, 可控性, 并发症, 贮尿, 重建, 原位, 缩短, 术式
摘要: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本院对27例患者行膀胱全切改良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此术式既简化了各种去管重建可控膀胱的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而且新膀胱容量大(400~500 ml),低压贮尿,高顺应性,可靠的抗返流机制,并发症少,尿液可控性好,原位排尿保持了方便和正常的生活习惯,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重指数腹臀比血脂水平与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从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腹臀比值分析,脂肪肝痰湿内阻型其理化指标的异常较其它二型明显,提示临床上脂肪肝体重超标、向心性肥胖严重且甘油三酯异常者,以痰湿内阻为临床病理特点,辨证分型各型与血脂水平、体重指标、腹臀比值间存在一定的量化关系,痰湿内阻型其甘油三酯水平较高,体重指数较大,腹臀比值较大,提示在临床辨证治疗脂肪肝时可从健脾利湿着手,适当配伍,当可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柏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的CT诊断

    卵巢肿瘤为妇科常见肿瘤,又以上皮性肿瘤常见,约占60%~70%,区别良恶性对术前制订手术方案有较大价值.作者自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对3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茅国群;赵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7d组(B组)和第21天组(C组),每组12只.分别检测各组血清总胆红素、胆红素、ALT、肌酐、尿素氮和血浆NO.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B组胆红素、ALT和NO较A组显著升高(P<0.01);C组胆红素、ALT、肌酐和尿素氮较A组显著升高(P<0.01),NO却无明显变化.B组和C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C组较严重.结论血浆 NO水平与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功能损害程度不一致,NO在梗阻性黄疸不同时期对肾功能可能有不同的作用.

    作者:蒋飞照;屠金夫;陈必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用于闭合性复位的临床观察

    肩、髋关节脱位及一些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常需在麻醉下以手法复位,因其操作时间短,又需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和一定的肌肉松弛.作者旨在探讨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闭合性复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方式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手术13例麻醉分析

    弥漫性肺气肿是一种进行性加重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是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严重的表现之一.病人呼吸功能非常差,又是老年人,手术麻醉风险大,如何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要求很高.

    作者:林仙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气管手术4例

    2001年3月至2003年1月作者收治气管疾病患者4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建光;励新健;周增辉;蓝之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0.1%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

    硬膜外腔输注0.1%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很多文献肯定了它们的镇痛效果.本文旨在研究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对产妇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是否会造成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罗艳萍;陈汉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麻醉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ry LS),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很快在一些大医院推广,并逐步代替一部分开腹脾切除术.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3年7月,进行了12例LS,现将麻醉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黄秀芳;胡正杨;金建国;林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对16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分析符合PSD诊断的6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人PSD的发生率为41.2%.其中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占56/68;老年人PSD的临床表现特点为易情绪失控,情绪低落可伴焦虑,易疲劳,认知功能障碍,失眠或昼夜睡眠节律颠倒.老年人多次卒中、经济条件差、知识水平低、瘫痪程度重、家庭关系差者易发生卒中后抑郁.SSRI类药物治疗1个月,治愈8例,好转53例,无效7例;治疗3个月,治愈52例,好转13例,无效3例.结论老年人PSD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SSRI类药物应用于PSD疗效显著.在重视躯体康复的同时应积极治疗抑郁状态.

    作者:胡蓓蕾;邹明;王小同;林燕;董其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携带起搏器病人的麻醉处理

    随着起搏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范围及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拓宽.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万以上的患者受益于心脏起搏治疗,也使这些患者有机会进行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

    作者:裘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致全身性荨麻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被犬咬伤,来本院就诊,给予肌注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常州药业延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030502·7),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2110504),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皮试阳性,给予脱敏注射,后一次注射完,观察30min,全身无不适感,但护士发现其皮试部位的红色丘疹未缩小,嘱患者再观察一段时间,等红色丘疹缩小再回家.

    作者:王争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镇静麻醉后性幻觉(附5例报告)

    作者近3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5例病人麻醉后出现性幻觉,并因之对医护表示不满,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磊;黄冰;孙建良;郭淑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综合ICU机械通气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PA)目前已逐渐成为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作者统计分析3年内本院综合ICU机械通气患者的PA感染及耐药情况,并寻找预防对策,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综合防治院内PA感染.

    作者:杨玉敏;刘志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输尿管结石手术中引流管的应用

    在肾、输尿管结石手术中正确使用引流管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结合临床对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吴兆平;王锦宏;马茂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心脏外科手术绝大部分是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条件下进行的,但术后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及灌注肺等),一直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热点.

    作者:孙乐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氯诺昔康用于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的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化学结构属于稀醇类,具有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该药的半衰期短(为3~5h)胃肠道副作用少,有用于术后镇痛的药理基础.作者以芬太尼为对照药物,对氯诺昔康用于全髋置换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英;朱士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宫颈妊娠的介入治疗(附12例分析)

    宫颈妊娠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病率不到异位妊娠的1%[1].因宫颈含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组织少,收缩力差,妊娠后易发生大出血.过去宫颈妊娠多采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的应用,治疗已有了新的进展.作者对12例宫颈妊娠患者采用经皮子宫动脉栓塞加药物杀胚胎治疗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期明;梅海炳;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盲结肠新膀胱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本院对27例患者行膀胱全切改良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此术式既简化了各种去管重建可控膀胱的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而且新膀胱容量大(400~500 ml),低压贮尿,高顺应性,可靠的抗返流机制,并发症少,尿液可控性好,原位排尿保持了方便和正常的生活习惯,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作者:戚维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腰麻暨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近年新开展的一项麻醉技术,已被推广应用于下肢及妇产科手术的麻醉.作者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7月将CSEA应用于老年前列腺切除手术中,并与硬膜外阻滞(EA)进行比较,以探讨CSEA在前列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朱卫东;潘学文;邵益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cy Hs-CRP与心脑血管病病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脑血管疾病、病情及预后关系,评价Hcy、Hs-CRP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报和预后价值.方法对脑卒中(Stroke)、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绞痛(AP)患者入院时测定Hcy和Hs-CRP,并对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急性期、恢复期Hcy和Hs-CRP进行了动态监测,和健康对照组结果以及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血总胆固醇(T-chol)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冠心病(CHD)组Hcy、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 P<0.01,Hcy P<0.05);异常检出率Hs-CRP高,Hcy次之,T-chol第三;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急性期Hcy呈下降趋势,恢复期又上升至发病初水平,而Hs-CRP急性期显著上升,恢复期又下降至发病初水平.结论 Hcy、Hs-CRP是独立于T-chol 以外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它们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有预报作用;这三个危险因子对脑卒中、冠心病的预报和预后作用中:Hs-CRP优于Hcy,Hcy优于T-chol.

    作者:任应鹏;张仙森;刘东红;沈王明;陈自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