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未病理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杨艳玲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治未病, 康复治疗, 内经, 素问, 中医药治疗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不仅注重急性发作期,更强调稳定期康复.“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减少危险因素(戒烟、改善生存环境等)及预防感染,加强体育锻炼及呼吸锻炼,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冬病夏治等方法,效果肯定,无副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值得研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金黄散外敷治疗发泡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金黄散治疗发泡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连续治疗7d为1疗程.对照组45例康惠尔溃疡贴,覆盖患处,确保与皮肤紧密接触,5~7d更换,情况较为严重,如有组织溃烂物质或者汗液等致使康惠尔溃疡贴贴膜变色需及时更换.治疗组45例金黄散(天花粉5g,姜黄、大黄、黄柏、白芷各2.5g,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天南星各1g).茶叶水调糊,局部外敷,药膏晾干后清水洗净,30min后继续外敷,直至静脉炎改善.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缓解状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黄散粉治疗发泡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简况

    中风后约有70%~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主要有内治法、外治法、内外结合法、中医治法结合现代康复等疗法,疗效较好.大多治疗方法只是单纯运用中药或针灸、中药外治等疗法地重复使用,缺乏理论支持和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建立科学疗效判定量表,使中西医有机结合,更好突出中医特色将是今后治疗中风偏瘫课题.

    作者:邓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医药治疗对胃癌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简况

    中医药治疗能改善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作用更加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具有潜在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姚丽雯;葛信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赵刚辨证分型治疗劳淋

    赵刚教授认为劳淋多由久淋失治、迁延不愈、先天禀赋不足、房事不节、过度劳累或年老体衰、久病不愈等所致,将其分为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两型,滋肝补肾、温补脾肾治之,组方遣药注重配伍、剂量比例,临床效果显著;强调劳淋为久病痼疾,缠绵反复、迁延难愈,施治过程中抓准病机非常关键,标证多为湿热稽留,多用苦寒之药,清热利湿,但苦寒之药物大多伤阴,因此在处方中适当需加入敛阴之品.注意生活起居,多饮水,勤排尿,勿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加强体育锻炼.

    作者:徐岩;赵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我国社区中医药发展简况

    中医药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卫生资源,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向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方便居民的方向发展,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改进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尝试.当前,进一步探索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中医药社区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孙雨晴;张言路;倪兴;郭振新;袁良;彭青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大黄乌梅汤灌肠联合消胀散贴敷治疗肝源性腹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大黄乌梅汤灌肠联合消胀散贴敷治疗肝源性腹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乳果糖,15mL/次,3次/d,口服.治疗组38例大黄乌梅汤(大黄10g、乌梅20g),1剂/d,水煎80~100mL,1次/d,灌肠.消胀散(麝香、生三棱、木香、生莪术、冰片、生水蛭各15~20g,冰片3g,葱白1根),捣成糊状并加入少量食用醋及蜂蜜平摊在两片麝香止痛膏中央,脐上贴敷,24h/次.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腹胀情况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乌梅汤灌肠联合消胀散贴敷治疗肝源性腹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潘彩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田维柱眼针联合温胆汤治疗不寐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温胆汤治疗不寐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温胆汤(30例具体药物及剂量),100mL/次,3次/d.治疗组30例眼针,选穴:双肾区、双脾区、双肝区,平补平泻,30min/次,1次/d.温胆汤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症状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联合温胆汤治疗不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丝微;田维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干预阿司匹林抵抗研究简况

    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血小板激活替代途径、阿司匹林对血栓素生物合成不敏感、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剂量过低等因素有关.许多中药具有很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阿司匹林抵抗.单味中药(补益、活血化瘀、理气)、复方(益气活血、温阳活血、滋阴活血,包括自拟方、成方、经方等);中药提取成分(丹参、汉防己、丁香油、芹菜素、毛地黄、穿心莲、虎杖根茎、灯盏花、绞股蓝、大蒜素、三七、槲皮素、葛根素等)均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得到广泛研究,临床效果好,价格低廉,依从性好.

    作者:李雪萍;雷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均按照神经内科诊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康复训练: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治疗组30例针刺:头针+体针,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1次/d,每周针刺6d;康复训练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o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00%o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欣;王鹏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传统养生功法与高血压防治

    非药物疗法已逐渐成为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运动疗法是防治高血压有效手段,可有效地协助降低血压、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医学领域,治疗高血压采用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运动疗法对早期初发高血压具有明显降压效果,对高血压高危因素如血糖、血脂和胆固醇等也有明显降低作用.运动疗法包含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和易筋经等,均系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也具有较为可靠降低血压作用.单一传统养生功法作为辅助疗法治疗高血压病即可获得良好功效,多种养生功法组合练习防治高血压效果更佳,主要有八段锦与24式简化太极拳、易筋经与杨式太极拳、五禽戏与42式太极拳、太极拳站桩功与太极拳.

    作者:张海平;包兴安;白巍;高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黄药子汤治疗甲状腺结节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黄药子汤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6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左甲状腺素钠片(雷替斯),12.5ug/次,1次/d,无明显不适反应7d后增加至25ug/d,口服.同时监测甲功水平,甲状腺素正常下,据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左甲状腺素用量,剂量25~100ug/d.治疗组27例黄药子汤(黄药子、牡蛎各15g,丹参、赤芍、青葙子、夏枯草各1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每月14剂.服药期间每1~2周复查1次肝功能常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结节大小、生化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27%.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4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节缩小幅度、生化指标、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药子汤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培颖;陈宁;林明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天舒当归拈痛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天舒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消渴痹症”,湿热为主要致病因素,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以及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为本虚标实之症.运用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中当归拈痛汤治疗,从湿热论治,临证加减,以人为本,疗效确切.

    作者:崔鹭;高天舒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张忠辉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张忠辉教授认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伤虚损、年老精亏,影响心、肝、肾等脏腑功能,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痰浊内蕴,发为高血压病;提出“虚证宜潜阳降压;实证宜清肝泻火”的独到见解,调肝与理脾共施,兼顾活血、补气、消疲、通络,酌配降压药,调畅情志,控制饮食,注重分型,在组方遣药配伍中注意配伍、剂量比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苏麒麟;张忠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痰瘀互结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性系统综述

    [主要目的]分析痰瘀互结型不稳定性心绞痛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性.[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案室,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入院后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气阴两虚兼血瘀、痰瘀互结、气滞血瘀、阳虚水泛、气虚血瘀;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④评价指标:LDL-C、TG化验指标.[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在系统研究UA文献基础上,筛选与UA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因素调查表”.查阅UA住院患者病历及其化验单,填写“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因素调查表”,选取LDL-C与TG结合中医证型进行分析.[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痰瘀互结异常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所占构成比及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测量值较其他四组显著升高(P<0.01).胸痹痰瘀互结型临床主要有胸闷如滞、气短痰多、舌苔浊腻、脉滑等,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生化、凝血检查的浓、黏、凝、聚的特点尤为相似.[未来展望]今后能加强相关研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为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辛明珠;刘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疏血通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使用多中心等效性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设计、回顾性分析、临床观察)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疏血通6.5mL加入0.95%生理盐水280mL,1次/d,滴注;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曾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内科杂症

    《伤寒论讲义》“痞证”中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平调寒热,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属“和解剂”;加减变化出“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适合不同证型痞满证.诸“泻心汤”,对寒热错杂、阴阳失调的疑难重病加减应用,效果满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诸“泻心汤”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廷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西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胃动力药,副作用大.中医辨证治疗肝郁脾虚,肝气郁滞,浊气中阻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与养心安神联合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杨积武教授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易受客观刺激及主观情绪影响,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乃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两虚为本,气滞血瘀为其标.提出标本兼治,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养心安神,配合西医,同时注重心理治疗,消除患者顾虑.

    作者:梁英子;杨积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头痛-历代医家命名与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头痛命名有按病因-头风、首风、脑风,按病位-偏头痛、头项痛,按病性-厥头痛、真头痛、大头风、雷头风.按经络等命名.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脏腑气弱、痰浊血瘀.

    作者:吕姝婷;王恩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治未病理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不仅注重急性发作期,更强调稳定期康复.“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减少危险因素(戒烟、改善生存环境等)及预防感染,加强体育锻炼及呼吸锻炼,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冬病夏治等方法,效果肯定,无副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值得研究.

    作者:杨艳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