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的线粒体机制

刘艳萍;陆征宇;董强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线粒体
摘要:尽管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与遗传性 AD 病理上都表现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淀粉样蛋白基因突变与散发性 AD 的发病之间并无明显联系,并且脑内 Aβ积聚的个体可长期无临床症状的出现。已证实,AD 患者体内存在线粒体结构、功能紊乱和线粒体 DNA 突变,且为 AD 病理改变的早期事件,因而提出了 AD 病理机制的线粒体级联假说。基于动物和细胞模型的大量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与线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 AD病理进展的关键环节,靶向作用于线粒体的抗氧化药物为 AD 治疗的新思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孕妇临产前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临产前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高龄孕妇45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状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检测个体的社会支持状态,并纳入一般资料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发生焦虑102例(22.7%),抑郁108例(24.0%)。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早孕反应、不良孕产史与社会支持与临产前焦虑明显相关(P<0.05);夫妻关系、家庭支持、不良孕产史、产前检查次数与社会支持与临产前抑郁明显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和支持利用度呈现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高龄孕妇临产前多伴随有焦虑与抑郁,其发生与社会支持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任茂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组织扩张器联合显微手术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

    大部分高血压脑出血都属于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多位于壳核,主要是由于大脑中动脉的局部粟粒状微型动脉瘤破裂等原因所造成[1]。一旦发现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者脑疝迹象,那么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很多学者认为,经侧裂入路手术不仅能迅速减轻脑疝症状或受压状态,还解剖清楚、视野清晰,能有效清除血肿,而且术后再出血机会少,对病情影响小[2]。脑组织扩张器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利用外侧裂的自然间隙进入血肿腔,提供至少一个外科手术器械进入大脑组织内部的手术通道和清晰视野,术中可根据需要旋转脑组织扩张器角度,能够精确暴露手术部位,大程度地减轻因利用和调整脑压板的位置牵拉造成的大脑健康组织损伤,止血彻底,从而降低或避免因脑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杨学;陈劲草;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维生素 B12缺乏相关的白质脑病1例报道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简称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一类因维生素 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1]。该病典型的脊髓 MRI 表现为不同范围的后索、侧索等 T1、长 T2异常信号,以胸髓多发,而及时补充维生素 B12后该异常信号则减轻或消失[2]。此外,文献报道少部分 SCD 也可有大脑白质脱髓鞘改变[3]。该病变的出现与维生素 B12的缺乏关系如何,目前报道少见。本文报道表现为智能减退的 SCD1例,头颅 MRI 显示双侧大脑白质对称性改变,脊髓没有明显病变,补充维生素 B12后白质病变范围较前减少。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及早诊治,改善预后。

    作者:苏敬敬;刘建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质网应激与细胞死亡

    内质网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目前的研究发现诸多因素可引起内质网应激的级联反应,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钙超载、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破坏了内质网腔内的氧化环境均可以引起。内质网应激主要激活三条信号通路,激活通路的结果引起蛋白质合成的暂停、整合应激反应的出现,从而通过 Caspase-12、CHOP、JNK等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死亡,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申龙健;殷香宇;孔迪;王建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致脑栓塞一例

    患者,男,77岁,2014年3月13日因“直肠癌术后3年余,发现肺转移1年余”入院。现病史:2010年10月患者在本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病检示腺癌。2012年10月复查发现肺转移癌,患者无胸痛、胸闷等不适。2013年4月、10月本院两次经支气管动脉对肺转移癌病灶行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患者能够耐受。此次以“直肠癌术后肺转移”收入。患者既往有烟酒嗜好,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脑卒中病史。体格检查:BP 130/80 mmHg (1 mmHg=0.133 kPa),P 72次/min,R 18次/min,T 36.5℃,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神志清楚,言语正常,无面舌瘫,两侧肢体肌力5级,无感觉减退,腱反射(+),病理征(-)。入院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电解质及心电图正常,肺部 CT 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纵膈淋巴结肿大(图1A),入院诊断为肺转移癌,直肠癌术后,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并拟行肺转移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

    作者:肖展翅;李钢;高聚;郑操;罗红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式预后的比较

    目的:比较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94例(外侧裂-岛叶入路亚组42例和颞中回入路亚组52例)和保守组38例,随访6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疗效。结果:保守组死亡率55.26%,手术组死亡率26.60%(外侧裂-岛叶入路亚组为23.81%,颞中回入路亚组为28.85%),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30)。手术组中 GOS 5分0例,4分33例(35.11%),3分22例(23.40%),2分14例(14.89%),1分25例(26.60%);保守组中 GOS 5分0例,4分5例(13.16%),3分5例(13.16%),2分7例(18.42%),1分21例(55.26%);2组4分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死亡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作者:袁磊;张保中;王飞;于永;张挺;廖毓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无严重痴呆的原发性PD 患者91例,随机分成药物组45例,给予美多巴治疗;联合组46例,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治疗30 d。比较2组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于治疗前及治疗15及30 d 后,采用 PD 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价患者的 PD 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 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睡眠情况,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NMSQuest)评估患者非运动症状。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伴发抑郁、疼痛、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入睡困难、易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伴发幻觉、嗜睡、出汗、口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 UPDRS 评分、NMSQuest 评分及 HAMD评分低于药物组;PDSS 及 MMSE 评分高于药物组(均 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 PD 患者部分非运动症状。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创伤性脑出血患者312例,按术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124例和未再出血组188例。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颅内出血量≥55 mL、凝血酶时间≥19 s、血清前白蛋白<167 g/L 及血糖≥10μmol/L(P<0.05),各指标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凝血酶时间(OR=3.518)、血清前白蛋白浓度(OR=2.000)、颅内出血量(OR=1.296)、血糖(OR=1.103)。结论: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凝血酶时间、血清前白蛋白浓度、颅内出血量、血糖影响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欧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癫痫患者中拉莫三嗪联合治疗转为单药治疗的血药浓度变化

    目的:研究小剂量拉莫三嗪(LTG)与丙戊酸(VPA)联合治疗新诊断癫痫转为 LTG 单药治疗后的血药浓度变化。方法:选取经小剂量 LTG 与 VPA 联合治疗6个月后发作完全控制的癫痫患者35例,逐渐减掉VPA,采用 LTG 单药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及 LTG 血药浓度。结果:35例患者中有2例失访,33例完成半年随访,其中转 LTG 单药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2例(6.1%),无发作31例(93.9%);药物转换期 LTG 血药浓度较转单药治疗前 LTG 血药浓度增高(P<0.05),停用 VPA1周时、单药治疗6个月时的 LTG 血药浓度与单药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复发患者发作时血药浓度与无发作患者血药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G 与 VPA 联用能使 LTG 的血药浓度加倍且临床疗效显著增强,小剂量 LTG 与 VPA 联合治疗新诊断癫痫转为 LTG 单药治疗时应将 LTG 剂量加倍。

    作者:王满利;黄希顺;陈晨;吴天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来稿统计学处理要求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木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电生理疗效。方法:DPN 患者6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的同时给予HBO 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指1及指3、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运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P<0.05),CMAP 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指1及指3、尺神经SCV 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指1及指3、尺神经 SCV 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HBO 联合甲钴胺治疗 DPN 效果显著。

    作者:孙太欣;周丽丽;孙晨曦;周国平;李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评估

    大部分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轻度认知功能减退(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到痴呆[1-4]。但也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无显著关系[5]。临床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临床期痴呆的治疗也是一项难题。目前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认知功能减退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白质微结构改变,认知功能障碍者白质损伤更严重[6]。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整体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对鉴别认知功能损害具有高灵敏度。本研究采用 MMSE 量表及 CT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总体认知功能评估及脑部扫描,对这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研究。

    作者:孙晓宇;杨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脂表达情况的研究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脂表达情况,探讨血脂水平对 PD 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 PD 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161例,分别为 PD 组、脑梗组及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其他因素;以 PD 组、脑梗组为因变量对2组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一步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结果:PD 组 TG、LDL-C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脑梗组(均 P<0.05),HDL-C 水平高于脑梗组(P<0.05);PD 组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人数比例低于脑梗组(P<0.05)。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HDL-C、低水平的 LDL-C、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可能与 PD 人群中脑卒中发生相关。结论:PD 患者 TG、LDL-C 水平低于健康人和脑梗死患者,HDL-C 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高水平的 HDL-C、低水平的 LDL-C 可能与 PD 人群中脑卒中发生相关。

    作者:王扬扬;史长河;吴峥嵘;刘凯;吴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13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PSD 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2组均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豁痰清窍解郁汤、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改良 Barthel(MBI)指数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 ADL 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 及 MB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 及MBI 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抑郁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5%和90.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0.8%和86.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改善 PSD 患者的抑郁状态、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夏隽晖;许翠娥;夏文广;郑婵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合并颅内外其他血管闭塞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卒中再发的预测因素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卒中再发的影响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头颈部 CTA 或 MRA证实存在 MCAO 的119例患者进行随访,以脑卒中再发为结局指标,将 MCAO 患者分为卒中再发组和非再发组,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失访17例(14.28%),平均随访46.8个月,脑卒中再发14例(13.7%)。再发组合并其他动脉血管闭塞比例、年龄显著高于未再发组(P<0.01),D-二聚体、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低于未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脑血管闭塞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结论:合并颅内外其他血管闭塞的 MCAO 患者卒中再发风险升高,可作为一个预测因素。

    作者:陈彬;孙玉芳;王云峰;程姚儿;程晓悦;李继梅;张拥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或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或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疗效。方法:DEACMP 患者7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烟酸占替诺组,各36例。2组均给予 DEACMP 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依达拉奉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烟酸占替诺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Barthel 指数(BI)、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烟酸占替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2组 BI 及 HDS 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均 P<0.01),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均 P<0.01);烟酸占替诺组 BI 及 HDS 评分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均 P<0.01),NIHSS 评分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治疗 DEACMP 的临床疗效好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作者:刘振坤;纪志伟;张玉波;宋闰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脂肪含量(LFC)的影响。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纳入患者组,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对照组。患者组单药使用奥氮平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 LFC;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组 BMI、WH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 HOMA-IR 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组 LFC 较治疗前增高,并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 LFC 值及治疗前后 LFC 变化值均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呈正相关;对照组 LFC 值与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奥氮平治疗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的脂肪沉积。

    作者:董孟君;陈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术前均行头颅 CTA 检查,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7例,轻度残疾8例,中度和重度残疾6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野显露良好。

    作者:夏吉勇;焦铁鹰;李志强;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氧浓度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大鼠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 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 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组(C 组)32只,根据不同氧浓度 C 组又分为21%、50%、75%、100%4个亚组。应用自制的 TAI 致伤装置制备模型,大鼠致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 制成低氧血症性 SBI 模型,之后给予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检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24 h、1周时 MDA、SOD 变化情况。结果:与 A 组相比,B 组及 C 组24 h 时 MDA 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C 组与B 组比较,21%、50%亚组的 MDA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随氧浓度升高 MDA 值逐渐升高。B组及 C 组24 h 时 SOD 含量明显下降,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仍低于正常水平;C 组与 B 组比较,给予21%氧复苏时 SOD 值明显升高(P<0.05),给予50%、75%氧复苏时 SO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00%氧复苏时 SOD 值明显降低(P<0.05);C 组随氧浓度升高 SOD 值逐渐降低。结论:适当的给氧治疗能改善和纠正脑组织缺氧,但随着给氧浓度的增加,MDA 不断增高,SOD 则不断降低。

    作者:王杨;温明哲;杨松;何裕超;朱坤灿;庄步峰;吴芳芳;王洪财;段志新;马延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NG2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异常分化假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既往大量研究表明在 AD 中存在少突胶质细胞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现象,笔者就两种细胞的起源讨论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提出“NG2细胞在 AD 中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减少、而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假想,并进一步讨论相关机制,为从胶质角度干预 AD的进程提出相关的设想。

    作者:顾丽华;吴迪;汤香;张志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