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维生素 B12缺乏相关的白质脑病1例报道

苏敬敬;刘建仁

关键词: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维生素 B12, 白质脑病, 病例报道
摘要: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简称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一类因维生素 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1]。该病典型的脊髓 MRI 表现为不同范围的后索、侧索等 T1、长 T2异常信号,以胸髓多发,而及时补充维生素 B12后该异常信号则减轻或消失[2]。此外,文献报道少部分 SCD 也可有大脑白质脱髓鞘改变[3]。该病变的出现与维生素 B12的缺乏关系如何,目前报道少见。本文报道表现为智能减退的 SCD1例,头颅 MRI 显示双侧大脑白质对称性改变,脊髓没有明显病变,补充维生素 B12后白质病变范围较前减少。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及早诊治,改善预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相关文献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术前均行头颅 CTA 检查,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7例,轻度残疾8例,中度和重度残疾6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野显露良好。

    作者:夏吉勇;焦铁鹰;李志强;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评估

    大部分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轻度认知功能减退(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到痴呆[1-4]。但也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无显著关系[5]。临床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临床期痴呆的治疗也是一项难题。目前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认知功能减退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白质微结构改变,认知功能障碍者白质损伤更严重[6]。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整体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对鉴别认知功能损害具有高灵敏度。本研究采用 MMSE 量表及 CT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总体认知功能评估及脑部扫描,对这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研究。

    作者:孙晓宇;杨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致脑栓塞一例

    患者,男,77岁,2014年3月13日因“直肠癌术后3年余,发现肺转移1年余”入院。现病史:2010年10月患者在本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病检示腺癌。2012年10月复查发现肺转移癌,患者无胸痛、胸闷等不适。2013年4月、10月本院两次经支气管动脉对肺转移癌病灶行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患者能够耐受。此次以“直肠癌术后肺转移”收入。患者既往有烟酒嗜好,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脑卒中病史。体格检查:BP 130/80 mmHg (1 mmHg=0.133 kPa),P 72次/min,R 18次/min,T 36.5℃,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神志清楚,言语正常,无面舌瘫,两侧肢体肌力5级,无感觉减退,腱反射(+),病理征(-)。入院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电解质及心电图正常,肺部 CT 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纵膈淋巴结肿大(图1A),入院诊断为肺转移癌,直肠癌术后,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并拟行肺转移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

    作者:肖展翅;李钢;高聚;郑操;罗红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4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NPH)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NPH 患者42例,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释放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显效31例(73.8%),有效7例(16.67%),总有效率90.47%;无感染、堵管或死亡等现象。术后各脑室参数:Huckman 值、Hensson 脑室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 NPH 的诊断及分流术的选择需结合综合临床资料;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 NPH 患者症状。

    作者:姚兴军;王岳华;侯文仲;曾敏敏;邓光策;关北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组织扩张器联合显微手术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

    大部分高血压脑出血都属于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多位于壳核,主要是由于大脑中动脉的局部粟粒状微型动脉瘤破裂等原因所造成[1]。一旦发现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者脑疝迹象,那么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很多学者认为,经侧裂入路手术不仅能迅速减轻脑疝症状或受压状态,还解剖清楚、视野清晰,能有效清除血肿,而且术后再出血机会少,对病情影响小[2]。脑组织扩张器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利用外侧裂的自然间隙进入血肿腔,提供至少一个外科手术器械进入大脑组织内部的手术通道和清晰视野,术中可根据需要旋转脑组织扩张器角度,能够精确暴露手术部位,大程度地减轻因利用和调整脑压板的位置牵拉造成的大脑健康组织损伤,止血彻底,从而降低或避免因脑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杨学;陈劲草;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细胞凋亡在脑出血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评估脑出血应激时肠粘膜细胞凋亡的状况。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3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建立急性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粘膜细胞 Bax 和 Bcl-2表达;TUNEL 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脑出血组大鼠均成功建成脑出血模型。脑出血组肠粘膜细胞 Bax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Bcl-2阳性细胞率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脑出血后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能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加速凋亡相关。

    作者:张继龙;武国艳;汪连珍;王智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或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或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疗效。方法:DEACMP 患者7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烟酸占替诺组,各36例。2组均给予 DEACMP 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依达拉奉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烟酸占替诺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Barthel 指数(BI)、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烟酸占替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2组 BI 及 HDS 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均 P<0.01),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均 P<0.01);烟酸占替诺组 BI 及 HDS 评分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均 P<0.01),NIHSS 评分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烟酸占替诺治疗 DEACMP 的临床疗效好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作者:刘振坤;纪志伟;张玉波;宋闰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睡眠脑电图分析

    目的:观察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夜间睡眠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3例 AD 患者(AD 组)和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测;同时将 AD 组患者进行 MMSE 评分,根据评分将 AD 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痴呆,分析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减少程度与 MMSE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 组患者总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 睡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患者痴呆程度越重,REM 睡眠减少越显著。结论:AD 患者睡眠指标和睡眠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 睡眠减少;痴呆程度越重,REM 睡眠减少越显著。

    作者:严钢莉;刘登华;李朝武;聂海岭;黎逢光;成勇;毛高峰;方煌;魏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泮托拉唑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9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泮托拉唑组加用泮托拉唑针剂静脉注射,治疗14 d;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疗效、脑出血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泮托拉唑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疗效好,能降低脑出血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李钢琴;刘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岛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9的影响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脑水肿形成及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SD 大鼠1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胰岛素组各30只,分别在栓塞后6、12、24、48、72 h 观察6只。线栓法制备 MCAO 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胰岛素组 MCAO 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胰岛素干预。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含水量和脑组织 AQP-9 mRNA 表达。结果:模型组和胰岛素组于缺血6 h 后,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 AQP-9 mRNA 表达均开始增加,于48 h 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于72 h 仍高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组中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 AQP-9 mRNA 在各时间点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与 AQP-9 mRNA 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05,P<0.01;r=0.923,P<0.01)。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 AQP-9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李珊珊;陈忠云;李婧;徐志伟;杨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的线粒体机制

    尽管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与遗传性 AD 病理上都表现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淀粉样蛋白基因突变与散发性 AD 的发病之间并无明显联系,并且脑内 Aβ积聚的个体可长期无临床症状的出现。已证实,AD 患者体内存在线粒体结构、功能紊乱和线粒体 DNA 突变,且为 AD 病理改变的早期事件,因而提出了 AD 病理机制的线粒体级联假说。基于动物和细胞模型的大量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与线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 AD病理进展的关键环节,靶向作用于线粒体的抗氧化药物为 AD 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刘艳萍;陆征宇;董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来稿统计学处理要求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木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创伤性脑出血患者312例,按术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124例和未再出血组188例。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颅内出血量≥55 mL、凝血酶时间≥19 s、血清前白蛋白<167 g/L 及血糖≥10μmol/L(P<0.05),各指标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凝血酶时间(OR=3.518)、血清前白蛋白浓度(OR=2.000)、颅内出血量(OR=1.296)、血糖(OR=1.103)。结论: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凝血酶时间、血清前白蛋白浓度、颅内出血量、血糖影响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欧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脂肪含量(LFC)的影响。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纳入患者组,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对照组。患者组单药使用奥氮平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 LFC;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组 BMI、WH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 HOMA-IR 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组 LFC 较治疗前增高,并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 LFC 值及治疗前后 LFC 变化值均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呈正相关;对照组 LFC 值与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奥氮平治疗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的脂肪沉积。

    作者:董孟君;陈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脑脊液常规及 MRI 对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索血、脑脊液(CSF)常规及 MRI 对病毒性、结核性、化脓性及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病毒性、结核性、化脓性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220例的临床资料,筛选出 CSF 压力、氯化物、蛋白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有无 MRI 病灶这5个指标,建立判定函数;比较应用此诊断标准诊断4种脑膜炎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的约登指数为0.423,敏感性为61.7%,特异性为80.6%,ROC 曲线下面积为0.902;病毒性脑膜炎的约登指数为0.425,敏感性为67.5%,特异性为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化脓性脑膜炎的约登指数为0.390,敏感性为65.6%,特异性为73.4%,ROC 曲线下面积为0.754;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约登指数为0.194,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56.9%,曲线下面积为0.705。结论:结合 CSF 压力、氯化物及蛋白含量,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有无 MRI 病灶建立判别函数可以提高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正确率,但确诊仍需病原学检测结果。

    作者:高文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结肠酪氨酸羟化酶及Bax 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结肠功能障碍及结肠酪氨酸羟化酶(TH)及 Bax 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 组及治疗组,各20只,每组均设4 d 及8 d 共2个时间点。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 PD 模型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治疗组每日灌胃司来吉兰0.5 mg/kg,直至试验时间点。对照组及 PD 组每只每日均连续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至试验时间点。分别于治疗后4 d、8 d 测定1 h 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应用免疫组化法 S-P 法及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TH 及 Bax 在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D 组和治疗组大鼠1 h 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1 h 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高于 PD 组(P<0.05);治疗8 d 后治疗组大鼠1 h 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高于同组治疗4 d时(P<0.05)。 PD 组和治疗组各时间点上 TH 光密度值(IOD)及 TH 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Bax IOD及 Bax 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 TH IOD 及 TH 蛋白表达高于 PD 组(P<0.05),Bax IOD 及 Bax 蛋白表达低于 PD 组(P<0.05);治疗8 d 后治疗组 TH IOD 及 TH 蛋白表达高于同组治疗4 d时,Bax IOD 及 Bax 蛋白表达低于同组治疗4 d 时(均 P<0.05)。结论:PD 大鼠结肠组织中的 TH 表达降低,而 Bax 表达增加。司来吉兰可改善 PD 大鼠结肠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 PD 模型大鼠结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抑制 Bax 表达有关。

    作者:毕树立;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式预后的比较

    目的:比较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94例(外侧裂-岛叶入路亚组42例和颞中回入路亚组52例)和保守组38例,随访6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疗效。结果:保守组死亡率55.26%,手术组死亡率26.60%(外侧裂-岛叶入路亚组为23.81%,颞中回入路亚组为28.85%),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30)。手术组中 GOS 5分0例,4分33例(35.11%),3分22例(23.40%),2分14例(14.89%),1分25例(26.60%);保守组中 GOS 5分0例,4分5例(13.16%),3分5例(13.16%),2分7例(18.42%),1分21例(55.26%);2组4分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死亡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作者:袁磊;张保中;王飞;于永;张挺;廖毓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及法舒地尔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及法舒地尔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及法舒地尔组各20只,采用腹主动脉夹闭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法舒地尔组注射法舒地尔,疗程均为14 d,采用 Jacobs 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家兔下肢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以及 Caspase-3表达情况,肌电图评估下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结果:2组 Jacob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依达拉奉组 MEP 潜伏期 N1、P1短于法舒地尔组, Caspase-3阳性表达低于法舒地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法舒地尔相比,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

    作者:刘忠志;王峥;刘建光;阎平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质网应激与细胞死亡

    内质网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目前的研究发现诸多因素可引起内质网应激的级联反应,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钙超载、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破坏了内质网腔内的氧化环境均可以引起。内质网应激主要激活三条信号通路,激活通路的结果引起蛋白质合成的暂停、整合应激反应的出现,从而通过 Caspase-12、CHOP、JNK等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死亡,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申龙健;殷香宇;孔迪;王建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治疗老年癫痫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老年癫痫患者分为单药治疗组(n=23)和添加治疗组(n=19),疗程为6个月。观察 LEV 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添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EV 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5例(11.9%)。结论:LEV 治疗老年癫痫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杜远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