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治研究进展

颜丽丽;沈珈谊;韦铁民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 发病机制, 诊断, 肾动脉狭窄
摘要: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和先天性血管解剖结构异常等引起肾脏的血流减少导致的高血压,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继发性高血压人群病因构成高达20%.近几年随着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流成像术发展,使肾血管性高血压检出率不断升高.尽早发现并治疗肾性高血压,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延缓高血压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综述围绕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展开论述.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与血压晨峰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与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45例,女45例.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问卷,根据焦虑评分分两组,焦虑组52例,焦虑评分≥50分和对照组38例,焦虑评分< 50分.观察两组24h动态血压、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两组24h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非杓型血压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虑组血压晨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水平与血压晨峰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两者呈线性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39;P<0.01).结论 焦虑水平与血压晨峰相关,可能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莉;林萍;任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水平(D-D)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为观察组,根据TOAST分型分为5个亚型,同期选择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Hcy、D-D等.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患者血清Hcy明显高于其他分型组,心源性脑栓塞(CE)患者血清D-D明显高于其他分型组(P<0.05,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表达水平与吸烟史、饮酒史呈正相关性(r=0.35,P<0.01,r=0.31,P<0.01),血浆D-D水平与冠心病史呈正相关性(r=0.20,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Hcy、D-D水平异常升高,Hcy与LAA患者明显相关,D-D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明显相关.

    作者:张卓;陶伟;王俊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

    目的 评价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名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2例保持原有的内科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ACEI、利尿剂及比索洛尔),伊伐布雷定组加用伊伐布雷定,为期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1月、12月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心率控制情况,查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脑钠肽(BNP).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伊伐布雷定组在长期治疗后平均心室率更低,CRP水平降低更加明显,LVEF改善,BNP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脑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应用伊伐布雷定,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炎症水平及BNP水平,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功能.

    作者:邹金林;王红娜;方波;陈国雄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80例确诊的HICH病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60例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影响HIC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93)、高血压分级(OR=3.88)、不规律服降血压药物(OR=4.87)、缺乏体育运动(OR=3.03)、负性生活事件(OR=3.58)、食盐摄入量(OR=2.09)等因素均为HIC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Ⅲ级高血压、未规律服药、缺乏体育锻炼、负性生活事件、不良饮食行为等,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HICH的发生率.

    作者:叶丹丹;金婉玲;金灵芝;叶继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ACS患者134例,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浆AngⅡ、Ang(1-7)水平及血清肌钙蛋白1(cTnⅠ)水平.比较ACS各分型组间上述指标差异,评价AngⅡ、Ang(1-7)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CS的相关性.结果 AngⅡ、Ang(1-7)与cTn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AngⅡ、Ang(1-7)与cTnⅠ呈正相关(P<0.01),AngⅡ、Ang(1-7)及cTnⅠ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均具有诊断价值(P<0.01),cTnⅠ尤为显著,进一步绘制ROC曲线提示AngⅡ、Ang(1-7)及cTnⅠ诊断界值分别为:51.23pg/ml、42pg/ml及0.3ng/ml(P<0.01),AngⅡ、Ang(1-7)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优于cTnⅠ(P< 0.05),而AngⅡ与Ang(1-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型ACS患者AngⅡ、Ang(1-7)及AngⅡ/Ang(1-7)比值有统计学意义,AngⅡ、Ang(Ⅰ-7)对于ACS患者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静;杨润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新生儿不同程度胆红素血症对心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监测血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8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监测CK、CK-MB、cTnⅠ、β2-MG、Cr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42例患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或脐炎的新生儿作比较.结果 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血CK、CK-MB、cTnⅠ、β2-MG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致心肾损害,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常规测定血CK、CK-MB、cTnⅠ、血β2-MG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翁瑾;沈美萍;俞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66)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胆红素水平,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发生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糖尿病病程长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董越华;董计东;辛欢欢;刘莉芳;李立琴;张云良;王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分析明确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在评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n=261),依据ApoB/ApoA1比值的均值分为高比值组(n=125)和低比值组(n=136),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等指标,分析ApoB/ApoA1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oB/ApoA1高比值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总胆固醇(TC)高于低比值组(P>0.05),而ApoA1水平低于低比值组(P<0.05),同时,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多于低比值组(P<0.05).(2)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TC、LDL-C、ApoB、ApoB/ApoA1比值逐渐升高,ApoA1逐渐降低,P<0.05.(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人群的血管病变Syntax评分与ApoA1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5),与TC、LDL-C、ApoB、ApoB/ApoA1比值呈正相关(r=0.47,0.51,0.62,0.66,P< 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poB/ApoA1比值升高,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作者:陈严;吕晶;董艾艾;陈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重度主动脉狭窄左心室纵向应变及扭转运动

    目的 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扭转运动,以了解其早期的左心室心肌力学机制改变.方法 选取重度AS患者30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30例,对照组30例,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左心室GLS及整体扭转角度,比较这三组之间GLS及左心室扭转角度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和AS组的GLS明显减低,左心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AS组的GLS明显减低,左心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VEF正常的重度AS患者其GLS减低,而左心室扭转角度增加,3D-STI有助于了解重度AS患者左心室早期力学机制的改变.

    作者:王子龙;杨性安;王刚;蒋彩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CCS联合TCD对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code sonography,TCC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可疑基底动脉狭窄(basilar artery stenosis,BAS)患者130例(130支血管),所有患者同期进行TCCS、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测,记录狭窄位置距离体表检查深度(D)、基底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B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BA)及平均流速(MFVBA),同时计算BA和两侧大脑后动脉PSV、椎动脉颅内段比值(PSVBA/PSVPCA、PSVBA/PSVvA).结果 130例患者中,23例(17.69%)正常,30例(23.08%)为轻度狭窄,36例(27.69%)为中度狭窄,41例(31.54%)为重度狭窄.MFV≥65或者PSV≥110时,对轻度狭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高,MFV和PSV准确度高,为93.78%、94.29%;且PSV≥110时,其诊断准确性比MFV要高.PSVBA/PSVvA≥3.5作为佳界点数值,假阳性率5.30%及假阴性率13.81%低;选取MFV≥135或者PSV≥210时,诊断敏感度一致,但PSV诊断特异度比MFV高,所以选择PSV≥210或者PSVBA/PSVVA≥3.5为诊断重度患者佳界点值.结论 TCCS结合TCD对BAS进行评估时,选取PSVBA/PSVVA、MFV和PSV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对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准确评估.

    作者:付晓宏;王银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自制装置在提高心肺复苏培训中按压深度达标率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通过在心肺复苏培训中使用自制装置控制按压深度,以期提高学员按压深度的达标率提高培训质量.方法 选取浙江医院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中心参加心肺复苏复训的临床医护人员72人,教材使用AHA教学光盘.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装置组),要求学员按压深度以直尺在直角装置上下移动5-6cm为标准.对照组(不使用装置组),进行常规培训.两组受训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每人2分钟的成人单人心肺复苏考核(无装置条件下),记录并比较两组按压深度达标率.结果 试验组的按压深度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制装置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在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按压深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宋行之;徐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桥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nation,HOD)是一种特殊的跨神经元突触变性疾病,常继发于脑干、小脑病变(如梗死、出血、肿瘤及外伤等)之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头晕、腭肌阵挛、走路不稳,查体可见中枢性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延髓橄榄核体积增大及信号异常.本病临床少见,鲜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脑桥出血继发HOD患者报告如下,并复习整理有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聂志红;闻雄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VascuCAP软件量化评估CTA颈动脉斑块特性

    目的 利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血管分析软件VascuCAP,对比人工定性与软件定量评估之间的差异.方法 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对颈动脉CTA图像进行人工定性及软件半自动定量评估,记录斑块脂质核心、钙化、斑块内出血及动脉狭窄程度等参数.按人工定性标准将评测动脉分组,对比定量评估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计人组121例病例,测得465条动脉数据,按有无钙化或有无狭窄分组后,VascuCAP测得的钙化程度与血管狭窄相关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有无脂质核心分组后,两组的大脂质核心区域面积和大脂质核心区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VascuCAP软件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量研究,省时准确且高效,与人工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孙勇;王立强;刘晓丰;王大维;王连明;秦岭;张颖超;王春梅;朱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氨氯地平联合滋阴活血方对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滋阴活血方对高血压伴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微粒(PMP)膜蛋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CHD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均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氨氯地平降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阴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并测定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PMP及其表面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Ih(GP Ibα)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水平.结果 观察组降压、CHD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70.9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ET-1、PMP及其PAC-1、CD62P、GPIbα、CD40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滋阴活血方治疗高血压伴CHD疗效显著,能够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并抑制PMP的黏附、聚集、炎症反应作用.

    作者:刘占超;张鸿飞;常林林;刘亚俊;陈国杰;崔文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从有创(FFR和iFR)到无创(FFRCT)的生理评价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是常规用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技术,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反映冠状动脉血管功能的真实情况,所以基本上不能明确狭窄的冠状动脉是否与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相关.目前,在临床上用来判断狭窄病变冠状动脉功能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压力导丝检查得出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这种技术.Pijls等[1]于1993年率先提出了FFR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所提供给心肌区域能获得的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在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大血流量之比.FFR能真实反映血管因阻塞而收窄对功能的影响,它可以表达为下列的计算公式:FFR=Pd/Pa(Pd:冠状动脉在大充血状态下狭窄病变远端的平均压.Pa:大充血状态下主动脉的平均压.)

    作者:侯江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治研究进展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和先天性血管解剖结构异常等引起肾脏的血流减少导致的高血压,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继发性高血压人群病因构成高达20%.近几年随着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流成像术发展,使肾血管性高血压检出率不断升高.尽早发现并治疗肾性高血压,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延缓高血压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综述围绕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展开论述.

    作者:颜丽丽;沈珈谊;韦铁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浙江省湖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体适能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按照美国ACSM建议的体适能测试设计体适能测试标准,评价湖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体适能水平情况,并分析影响体适能的可能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高血压前期人群有效样本297例,按照美国ACSM建议的体适能测试设计体适能测试标准和方法,对样本人群进行体适能测量,采用构成比较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湖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分性别来看,60岁以下人群,男性的有氧运动能力和柔韧性水平显著优于女性,肌力水平两者相差不明显.60岁以上人群,男性柔韧性水平整体上高于女性,但平衡协同能力整体上低于女性.分地区来看,60岁以下人群中,农村地区的有氧运动能力和柔韧性水平较好,城市地区的肌力水平较高.60岁及以上人群中,城市地区低评级群人的比例较大,整体构成与农村地区差异显著.年龄、体重、BMI指数、腰围、臀围和血压水平等指标是可能导致运动体适能下降的危险因素.运动频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运动体适能水平.结论 在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开展运动干预防治高血压时,要根据体适能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差异,做到干预指导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积极开展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的管理,增加运动频率,降低血压,改善体适能状况,提升健康水平.

    作者:黄铮;俞梅华;何艳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合理性.方法 依据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相关药物评价标准,从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疗程等角度对2017年4季度108份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08份病例中,有55病例不合理,不合理率为50.93%.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合理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用药安全,应加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培训和监管力度,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作者:邢亚群;董清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磁共振成像兼容起搏器临床应用随访

    目的 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情况和MRI扫描的安全性.方法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植入术后MRI扫描情况及起搏器各项参数变化.结果 共447例患者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植入前56例次患者曾行过MRI检查;植入后9例次行1.5T MRI扫描,1例次行3.0T MRI扫描.扫描部位包括:头部8例次、肝胆1例次、脊柱1例次.扫描前后起搏器各项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RI成像清晰.随访至MRI检查后6个月,未发现起搏器工作异常及电量异常耗损.结论 MRI兼容起搏器植入呈上升趋势,在规范的操作流程下,患者能安全有效地进行MRI扫描.

    作者:胡竹君;史嘉然;胡静静;胡晓晟;郑良荣;陶谦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学科团队合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多学科团队合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方案,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团队制定的延续性护理方案,两组干预方式和频率完全一致,收集并评定干预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

    作者:张丽艳;倪慧;俞国红;丁文娜;王夏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