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孙力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方法]对6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使用针灸配合中药自拟通络祛风止痛汤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治疗4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31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兵;侯媛媛;李国威;肖红根;夏厚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疗效.[方法]对27例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中药汤剂内服并熏洗配合口服美洛昔康片、局部封闭以及功能锻炼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30d后停药,随访(6~18个月,平均10.3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临床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5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疗效满意.
作者:夏厚纲;祝永卿;杨清远;李国威;张洪磊;肖红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75例痛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别嘌醇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汤剂口服及患处中药外用熏洗.观察治疗1w、2w后血尿酸下降水平、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肾损害、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w、2w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血沉变化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复发率治疗组疗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于单纯西药,效果稳定.
作者:丁浩;林林;张映;沙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人腰部劳损证疗效.[方法]对108例老年人腰部劳损证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先用500mL水浸泡1~2h,用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浓缩至300mL,1剂/d,3次/d.4w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4w治疗后,痊愈43例,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8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人腰部劳损证疗效满意.
作者:于涛;孙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柴平左金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方法]将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自拟柴平左金汤,对照组58例应用雷尼替丁、吗丁啉口服.治疗60d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2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0.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平左金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紧张型偏头痛疗效.[方法]将86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选取相同穴位.治疗组43例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43例穴位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疗程,间歇2日进行下一疗程.治疗2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40%.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8.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紧张型偏头痛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价廉,无成瘾性,无毒副作用.
作者:赵海丰;周正国;王宝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将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加用通阳活血方剂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使用中药浓缩颗粒剂组方开水冲服,日1剂,1w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中药浓缩颗粒剂组方开水冲服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陈一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便秘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临证以虚实为纲,以气与津液为关键点,从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诸方面对便秘成因进行辨析,分为实秘、虚秘两类.实秘即“热秘”、“冷秘”、“气秘”;多见于青少年,从五脏六腑辨成因,关乎肺、肝、脾、胃.虚秘多为气虚阳衰、阴亏血少、肾命火衰.虚、实不可绝对划分,临证多虚实夹杂,须先辨虚实,结合八纲和脏腑辨证求因,同时要考量不同年龄人群体质特征和病机特点.
作者:马刚;张鹏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对33例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益气通络汤加减,水煎服,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治疗后神经电生理指标检测有明显改善.[结论]益气通络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长期服用可减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胡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中药免煎剂治疗小儿的疗咽喉炎性咳嗽疗效.[方法]将60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使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中药免煎剂,对照组30例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结果]治疗7d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优于对照组66.67% (P <0.05).[结论]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中药免煎剂治疗小儿咽喉炎性咳嗽疗效满意.
作者:刘瑞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成因各异,究其根本,一方面源其脾肾两虚,生血乏源;另一方面为邪浊壅滞,耗气伤血,二者并重.前者常贯穿痰病始末,后者常出现慢性肾脏病中、晚期.临床治疗当根据各期病因病机特点,扶正、泄浊各予侧重,辨证施治.
作者:梁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从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四季养生三个方面,介绍中风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者:张好姝;黄霞;刘洁;张维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从专方成药、辨证分型、分期辨证、验方加减等几个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简况.指出,虽然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但疗程较长,用法繁琐,携带不便,影响推广.加强剂型改革,研制出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新型中药制剂,是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作者:段阿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联合散凝汤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对54例肩周炎使用针刺合谷穴联合散凝汤,针药并用,连续治疗10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痊愈16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4%.[结论]针刺合谷穴联合散凝汤针药并用治疗肩周炎,见效快,收效好,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愈率.
作者:包秀梅;张子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治疗肝性不寐应着重调治肝的功能为基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镇静安神”.珍珠母可“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为安神镇静之效药,被众医家广泛用于治疗肝性不寐,且疗效显著.将肝性不寐辨证分为肝郁化火、阴虚火旺、阳亢血虚三型,重用珍珠母组方进行辨证治疗.珍珠母炮制方法不完善,用量仍待进一步规范,配伍中如何运用其他安神药物来提升珍珠母的功效,多数报道仅限于经验总结,缺少对珍珠母作用机理等具体研究.
作者:田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糖脉宁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疗效.[方法]将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糖脉宁加减、中医生活调摄.治疗2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疗临床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降低FPG、HbAlc、TC、TG、LDL、ApB,升高LDL、ApA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糖脉宁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疗效满意.
作者:方水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灵活运用真武汤加减化裁治疗浮肿、哮喘、狐疝等疑难杂症.加倍附子用量并与甘草同用,既可使其回阳制水之力倍增,又可降低附子之毒性.凡水肿、哮喘、疝气等病症,但见脉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苔白多津或黑而滑润,心悸气短或呕逆巅眩,腹满或痛,小便不利或清利等阳盛阴衰,寒水失制之象,均可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而消阴,益火生土而制水.针对病情,灵活加减,方能切中病机.
作者:张富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方剂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方法]将78例随机分为3组各26例.针药组采用补肾健脾化瘀方剂联合针灸,中药组单纯使用补肾健脾化瘀方剂,针灸组单纯采用针灸,嘱三组患者均外出晒太阳.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1),针药组起效快,其次是针灸组,单纯中药组起效慢,多在第3疗程开始.[结论]补肾健脾化瘀方剂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有效地互补短长,见效快,疗程短,持续时间长,作用全面、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伤寒论》确立六经辨证体系,创立了理、法、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临床、方剂学上的贡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被视为“医方之祖”、“论治楷模”.归纳《伤寒论》有关治疗方法的论述,共有药物疗法(内服、外治)、针刺疗法、艾灸疗法、药针并用、药灸并用、针灸并用、饮食疗法、调护法等八个方面,既有较高的理法原则,又有具体的施治方法及其灵活运用;治疗范围涉及内伤杂病以及急症救治等诸多方面.尽管其内容不是很多,但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伤寒论》中所蕴含的理法原则、实践经验,为后世辨证施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毛兴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李德珍治疗肝硬化以益气健脾、扶元固本为首要,调补脾胃时,忌呆补、纯补,补中兼运,寓补于运;行气活血、化痰软坚贯穿始终;淡渗利水、解毒逐邪,攻邪逐水为首,或攻补兼施;分清缓急,衷中参西,强调分清缓急,病情危重者,急当攻逐腹水,在常规中药益气温阳利水的基础上加用速尿,以增强利水之力.
作者:杨铭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