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辉;杨树萱
茶氨酸(theanine)是茶叶中含有的重要化学成分,其结构与谷氨酸相似.其诸多生物活性如镇静、安神、抑制咖啡因所致的兴奋性等已被广泛认识.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近年来发现茶氨酸尚有神经保护作用,现就其结构、化学特性、提取、合成、动物体内代谢过程、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王玉芬;赵中夫;赵正保;杨渝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果、人口资料、治疗方法与康复治疗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89~1996年间在3个医疗中心持续注册的491名患者的资料进行多中心、回顾性、非随机性研究.患者接受综合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包括物理、作业、心理和言语治疗).评测有关治疗的强度、功能独立水平、认知功能及功能提高情况、治疗的有效性、住院康复治疗时间(LOS)及费用.结果:年龄对心理治疗强度的预测(P<0.001)和对总治疗强度的预测(P<0.01)均有意义.急性期LOS对心理治疗预测有意义(P<0.01).只有入院FIM运动功能独立性评测是言语治疗强度的相关的预测值(P<0.01).治疗强度对出院运动功能有预测性(P<0.001),但治疗强度不能预测认知功能的改善.结论:治疗强度尤其是物理和心理治疗强度的增加可提高功能恢复.
作者:楼伟伟;谭维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脑外伤的患者常出现异位骨化,在某些病例,异位骨化引起运动功能的丧失,并严重干扰日常生活活动,可能会阻碍康复计划.尽管有神经的恢复,但任何进一步的康复和活动都会停滞.本篇对异位骨化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并发症及功能改善进行报道.
作者:王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评价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在瑞典的发生率和发生因素,进行了回顾性人群发生率队列研究.
作者:张华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观察从坐位到立位训练的效果,将24例新近脑外伤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试验组13例加行从坐位到立位强化训练4周,其他11例不加作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结果,认为从坐位到立位的强化训练实际可行,而且能显著改善从坐位到立位的运动行为和运动能力.
作者:陈静;杨树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188例脑外伤患者5年内发生抑郁症与社会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的主要项目包括抑郁症的定式临床检查,抑郁严重程度的自我评估,功能症状,生活质量,未满足的重要需求以及心理社会功能.根据首次和再次评估中抑郁症的不同发生形式可以将患者分为4组:无抑郁组、抑郁恢复组、迟发性抑郁组和持续性抑郁组.各组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损伤相关因素均相似,但在社会心理功能上有显著的差异.无抑郁组具有较好的社会心理功能,而持续性抑郁组的社会心理功能差,其再次评估时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尽管在首次评估时抑郁恢复组和迟发性抑郁组的社会心理功能相差不大,但再次评估时抑郁恢复组的社会心理功能得到改善,而迟发性抑郁组则呈恶化趋势.另外受伤前精神性疾病的诊断并不能预测脑外伤后发生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上述研究证实对脑外伤后精神和社会心理功能的改变应进行广泛和阶段性的评估.
作者:张洪涛;廖维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标准脑外伤模式系统量表(TBIMS)对17个医疗中心666例脑外伤后10~126个月的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了解脑外伤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以及促发因素.通过神经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指南(DSM-Ⅳ)的诊断框架,发现常见的抑郁症状是疲劳(29%)、注意力分散(28%)、易怒或易激惹(28%)、缄默(25%).27%的脑外伤患者抑郁症状符合DSM-Ⅳ诊断症状标准的预期数目(≥5).绝望,认为生活无价值或参与活动困难是抑郁患者区别于非抑郁患者的3个主要特征.外伤后时间、外伤严重程度及伤后婚姻状况与抑郁症无直接相关.未来的研究应着手从生物-心理学预测模式去识别高危患者和检测干预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王胜;燕铁斌;孙炳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脑外伤(TBI)后早期认知状态评估在预测患者伤后工作能力的作用.方法:纳入这项TBI模式系统研究计划的来自6家不同康复治疗中心的388例伴有创伤后遗忘(PTA)的成年患者,在PTA恢复以后,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随访中观察到伤前工作能力、PTA的持续时间、受教育的程度及早期认知状态对于预测伤后工作能力都具有明显、独立的影响.将其他的因素统一后,早期认知状态评分在第75百分位数(损伤较轻)时的工作能力是其在第25百分位数(损伤较重)的1.61倍.未经调整统一时,前者评分是后者的2.46倍.结论:结果充分说明通过神经心理测试对早期认知状态进行评价是有效的.早期认知状态评价对后期结果的预测有独立作用.此结果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在PTA恢复早期就应进行神经心理测试.
作者:何跃;孙炳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左旋多巴(L-Dopa)制剂对帕金森病核心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的药物.但大部分患者在使用L-Dopa治疗3~5年后会出现疗效减退,同时诱发多种运动并发症,这加重了患者的残疾程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目前人们已对运动并发症予以广泛重视,现就其预防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牛轶瑄;魏桂荣;曹学兵;杨明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收集120篇有关MTBI预后的文章,采用合理方法得出一致证据表明,儿童MTBI预后较好,即症状很快消失,且很少有认知、行为等后遗症.但成人外伤急性期出现认知缺陷和症状却是普遍的,且大多数研究显示其恢复需要3~12个月.赔偿诉讼可以对症状持续存在产生一定影响,鲜有一致证据表明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作者:罗小华;赵婕;王培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氨基酸在脑的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严重脑外伤患者中,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往往呈现明显的异常变化.Roberto Aquilani等通过检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浆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发现在康复治疗2个月后一些重要的氨基酸浓度仍未恢复正常.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辉;杨树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患者、医生、家庭及重要旁人对脑外伤后患者功能水平感知间的关系,评估脑外伤后早期自我意识的损害的预测因素;确定早期自我意识的损害对预测结束康复时就业能力的价值.方法:对在接受本研究之前有外伤后遗忘史(PTA)的129例脑外伤住院患者进行评估.自我意识的损害以意识问卷和结束住院康复时就业能力作评估.结果: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自我意识损害可由年龄及进入康复时的功能状态(FIMTM评分)预测.Spearman相关系数提示:医生、家庭及重要旁人对患者功能的评估相关(rs=0.42,P<0.001),但同患者自评不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自我意识损害可预测结束住院康复时的就业能力.医生对患者功能的评估和就业能力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患者自评则有负相关(P=0.09)趋势.结论:结果充分说明早期自我意识损害评估的重要性,对复杂功能活动的预测价值和进一步研究自我意识损害治疗计划能否增强功能预后的必要性.
作者:韩林;王和平;徐军;郭正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用儿童残疾评估量表(the 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inventory,PEDI)观察脑外伤患儿住院康复期间自我照料、运动及社会功能之间和内部改变的方式和程度,并检查其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年龄与功能损伤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79例脑外伤患儿入院时自我照料水平比其运动和社会功能要高,出院后3者均有显著改善,并且以运动领域的改变显著,年龄与恢复程度无关,功能状况与PEDI分数改变呈中度负相关.住院康复期间运动恢复佳,功能缺陷越严重的儿童恢复越好.
作者:陈小红;范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有脑震荡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此类损伤的风险更高的观点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是这种相对危险增加还没有被充分地阐明.因此有必要对有脑震荡病史的患者的相对危险度进行研究.
作者:王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injury,MTB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在Medilne,Clinahl,PsycINFO,Embae等数据库中寻找相关文献,并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将结果以表格形式归类.结果表明70%~90%的脑外伤为轻度,住院患者发生MTBI的比率为1%~3%,但由于相当一部分MT-BI患者没有住院治疗,故实际发病率可能为6%.MTBI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摔伤及交通事故是常见的病因,头盔有助于预防与摩托车及自行车相关的MTBI.MTBI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MTBI的文献有多种来源,在这个领域需要有更高质量的研究.
作者:王和平;雷霆;黄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探讨申请州职业康复服务的脑外伤患者的特点,并确定能预测职业康复成功的佳指标.证明州康复部提供的服务在决定职业康复的结局上远比传统的医学、心理和人口学参数重要得多,就业的咨询指导和现场培训是预测康复成功的佳指标.
作者:陈静;王培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报道旨在回顾评论有关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的非手术干预文献,以便推荐循证治疗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另外也回顾评论了获得的MTBI的费用研究资料,用以总结其对经济的影响程度.
作者:周立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世界卫生组织协作中心神经外伤专业组对1980~2002年发表的关于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的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论性回顾,收集了关于MTBI在流行病学、诊断、预后和治疗等方面的佳资料.作者分析了研究方法中常见的问题;对避免现有文献中多见的失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确认了急需深入研究的领域.
作者:张华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介绍一种新的评价脑外伤患者行为转归的方法.75例志愿者和25名脑外伤患者参加了该项实验研究,运用一种行为改变量表(含8个类别,每一类别又含8个小项目)评定脑外伤患者伤后行为改变和康复治疗后行为转归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这一量表用于脑外伤患者的典型行为改变的评定既敏感又有特异性.
作者:邱勇;张长杰;孙炳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神经干细胞是一群较原始的、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还可分化为类施旺样细胞.现已证明周围神经的再生能力主要归功于施旺细胞.利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可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潘良春;尹宗生;汤健;杨渝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