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妍
通过躯体的和语言的分类观察,检测观察者组内和组间信度,并对以理论为基础的疗法和以运动再学习方案为基础的疗法进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但结果表明,使用运动再学习方案为基础疗法的患者功能改善较好,住院时间较短.
作者:马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夏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倪朝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毕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王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研究旨在比较急性脑卒中患者完成动作时进行的步态测验与定性测量的异同.对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完成动作时采用步态速度、步行距离、步态能量消耗和步态能量耗费进行测验,并定性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运动损害和功能性步行分类(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发现步态测验的结果高度相关.定性测量表明每个测量变量有中度到轻度的缺陷,除FAC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TM、FIM)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外测量变量间没有相关性.FAC与完成动作时进行的步态测验相关.完成动作时进行的步态测验在脑卒中早期恢复中是可行的,对患者比定性测量能更好地进行辨别.
作者:单述刚;高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王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刘晶瑶;许红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李红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认知心理活动的反应.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受损和丧失.语法缺失是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的一个重要特点.人类对失语症的研究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近年来,神经科学家、语言康复学家和语言病理学家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文献对语法缺失及脑各部位病变与语法缺失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赵丽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刘丹;邹苏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经过住院康复治疗出院回家的仍持续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按3种不同类型的后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根据155例出院后6个月的功能评定结果,有医生作定期家访的和有治疗师作家庭指导的两组比一般性后治疗的对照组得分高,功能较好,因此,认为脑卒中后的随访服务是改善其功能预后和防止再次入院的一种方法.
作者:刘丹;李新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持续被动运动已被用于骨科损伤的康复,但用于脑卒中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长时间静态和周期牵伸对脑卒中踝僵硬、转力矩和步态的短期效果.小样本试验结果显示持续静态和周期牵伸后踝僵硬值均降低,但两技术对减轻脑卒中僵硬似乎并无优劣之分,转力矩宽度静态比周期牵伸更大,牵伸后行走速度无改变.
作者: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单述刚;武海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谢钢;彭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本文综述了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对功能恢复的影响、评定及治疗方法.
作者:杨朝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H反射可由超强刺激所诱发.本实验对31例患者在放松状态用增强刺激检测了患臂的H反射和F波,研究H反射和F波随刺激增强的特征表现与临床神经体征的关系,结果提示H反射和F波的表现特征受神经体征严重程度的影响.
作者:林敏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试验是为了解经颅磁刺激的预测价值.选取20例脑卒中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人群,在运动皮质及颈椎间进行磁刺激,并记录肌电图反应,对中枢运动传导时间、静息运动阈值等参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在2、3、4ms刺激间隔时,患侧皮质内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且对磁刺激的运动阈值与6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分值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故经颅磁刺激技术可早期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作者:吴克芬;杨建伟;李泽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借助动物模型,联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脑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脑缺血后的基因表达和神经元保护治疗.
作者:杨渊;张苏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此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被选变量对预测住院3个结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出院目标)的相对价值.结果表明入院后Barthel指数评分是3个结局的佳预测指标.
作者:金妍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