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肺止咳平喘颗粒的药效学试验研究

杨文奇;甘雨;乔世举;付琳媛;李显华;安然;孟莉;于雪峰;周淑梅;张宏

关键词:清肺止咳平喘颗粒, 止咳, 化痰, 平喘
摘要:[目的]观察清肺止咳平喘颗粒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诱咳法观察镇咳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化痰作用;采用豚鼠卵蛋白喷雾引喘法观察平喘作用;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观察抗炎作用.[结果]清肺止咳平喘颗粒能显著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能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并能显著降低豚鼠BALF中白细胞数量.[结论]清肺止咳平喘颗粒具有明显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胆囊结石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配合胆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大柴胡汤加减配合胆石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消炎利胆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配合胆结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刘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西医对耳鸣发病机制的认识

    耳鸣的病因很多而且复杂,涉及神经科、内分泌、耳鼻喉等多个学科.某些耳鸣可能成为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症状,如内听道或桥小脑角肿瘤早期有时仅以耳鸣症状出现;而且某些脑血管病加重的早期也是以耳鸣症状为前驱症状出现的,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从中西医两方面探讨耳鸣的发病机制,给临床医生治疗耳鸣提供参考.

    作者:许秀霞;李旭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痤疮汤2号联合维胺脂胶囊治疗寻常痤疮78例

    [目的]观察痤疮汤2号联合维胺脂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寻常型痤疮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痤疮汤2号联合维胺脂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维胺脂胶囊口服,并对痤疮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方法治疗.

    作者:高立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电针百会、风府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原理.[方法]用MCAO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ICAM-1蛋白阳性表达.[结果]各组免疫组化染色后,在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着色呈现不同程度的棕黄色,药物组与针灸组ICAM-1阳性表达降低,灰度值检测结果:药物组和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灰度值降低(P<0.05),同时针灸组与药物组比较灰度值亦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阳性表达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作者:王树东;陈以国;成泽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1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疗效.[方法]首选甲状腺素替代疗法,病情平稳选用消瘿瘤合剂.[结果]31例随访20例,其中痊愈17例,好转3例.[结论]消瘿瘤合剂可减少复发,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道疾病90例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疗效.[方法]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辨证施治.[结果]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总有效率95.6%.[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温秉强;张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37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378例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按摩、辨证分型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78例,其中C5/6突出有效率100%,C6/7突出有效率98%,C6/7并C6/7突出有效率91.5%,合并突出有效率95.9%.[结论]采用针灸、按摩、药物内服治疗颈椎病疗效理想.

    作者:陈文斌;李世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8例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每天静脉滴注,观察疗程14天后病人的症状体征及辅检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尤其是血凝指标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作为提高COPD临床疗效的中医药推荐方案.

    作者:唐田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补气益血活血化瘀法治疗肾性血尿20例

    [目的]观察补气益血活血化验瘀法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间20例肾性血尿病例,用补气益血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分析.[结果]本组20例,经2~6疗程治疗后,治愈16例,占80%,有效3例,占6%,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结论]中医补气益血活血化瘀法治疗肾性血尿的,具有显著疗效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王冰平;江国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药肝毒性损伤述要

    对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中药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和肝损害病理特点以及预防措施作了综述.指出:加强研究有毒中药,就是通过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基础及临床毒理学研究,为临床提供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聂坤;李云晓;赵晓峰;王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欣舒注射液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ET、NO影响的研究

    欣舒注射液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ET、NO影响的实验,提示球囊损伤造成血管内皮不同程度的剥损、损伤和功能紊乱在术后再狭窄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指出:欣舒注射液在血管内皮修复方面优于西药组.

    作者:王健;杨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施治观察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的临床疗效.[方法]三型分别予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滋阴清热、宁络止血;健脾养血、益气摄血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78.5%,血热妄行组有效率89%,阴虚火旺型有效率71%,气不摄血型有效率75%,其中血热妄行组临床疗效好,阴虚火旺型疗效较差.

    作者:姚宇红;严鲁萍;李秀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调中益气汤临证应用五则

    运用调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相关病症,即: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便秘、口腔溃疡、痤疮.指出: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修复能力、免疫力.

    作者:陆广龙;朱传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滴丸、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郑继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肝郁脾虚与肠易激综合征探析

    脾胃升降相合有赖肝气疏泄正常.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精神紧张可改变肠道的消化间期动力(MMC),肝脾两脏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联系.

    作者:吴至久;唐学贵;张蜀;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抑郁症45例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逍遥散加减及心理疏导方法.[结果]治疗45例,其中痊愈35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逍遥散加减配合针灸和心理疏导,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董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自拟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消心痛片2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与治疗组同.[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中显效3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6.7%.[结论]自拟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益气养津调节阴阳治疗干燥综合征39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以益气养津、调节阴阳为法,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38例.[结果]显效23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结论]提示中医药对本病有疗效.

    作者:徐广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疫情简析

    通过了解中医学防治疫病的历史及新发传染病的治病特点,分析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的参与基础、应对策略及优势所在,提高广大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并且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希望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能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作者:康兴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张继泽教授膏方应用经验拾萃

    张继泽认为,膏方制定需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其主要作用是扶正补虚,调治病体,寓消于补,补消兼施.指出:辨证施补,补勿过偏,补消结合,杂而勿乱,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身体虚弱时或病后康复以补为主,慢性病治疗需要先去其病后再调补.

    作者:李宗庭;张继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