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霄;张前德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成西药治疗组(A组):35例,采用西药脱水剂控制颅内压、管理血压、防治并发症、支持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38例,西医治疗同A组,急性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恢复期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平均疗程28天,评定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9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铁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配合胆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大柴胡汤加减配合胆石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消炎利胆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配合胆结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刘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3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肾功能正常且尿蛋白定量/24h在1g左右,临床表现为隐匿性肾炎的患者能明显减少尿蛋白尿且对肾功能无影响,但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周忠海;李丽华;王卫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降压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使用在治疗前已应用的ACEI、钙离子阻滞剂,不允许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中药联合治疗组是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降压饮.疗程为4周.观察患者血压、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中药联合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中医症状优于西药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焦晓民;宋婷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灸加超短波疗法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至2008年178例病例,采用针灸加超短波疗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6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结论]针灸加超短波疗法治疗泄泻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姬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倍他乐克、双氢克尿塞、脂必妥等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尚按肝阳上亢、痰湿阻滞、气阴两虚挟瘀三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1)血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7%,经χ2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2)血脂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经χ2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3%,经χ2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肺止咳平喘颗粒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诱咳法观察镇咳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化痰作用;采用豚鼠卵蛋白喷雾引喘法观察平喘作用;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观察抗炎作用.[结果]清肺止咳平喘颗粒能显著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能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并能显著降低豚鼠BALF中白细胞数量.[结论]清肺止咳平喘颗粒具有明显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作者:杨文奇;甘雨;乔世举;付琳媛;李显华;安然;孟莉;于雪峰;周淑梅;张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用中药贴敷内关、太冲、大椎穴、肝俞、三阴交、神阙穴治疗;对照组用麦麸调制后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同时进行定时血压检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中药贴敷组血压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尤其对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效果较好.
作者:刘兴颖;聂茸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张继泽认为,膏方制定需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其主要作用是扶正补虚,调治病体,寓消于补,补消兼施.指出:辨证施补,补勿过偏,补消结合,杂而勿乱,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身体虚弱时或病后康复以补为主,慢性病治疗需要先去其病后再调补.
作者:李宗庭;张继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内经>治水,归纳为平衡阴阳,宣肺气,利小便,祛瘀血,顾护阳气.心源性水肿宜用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利水不忘宣肺,利水宣肺,活血化瘀相结合,每获良效.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5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西药与中药针刺相结合,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玥;张明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耳鸣的病因很多而且复杂,涉及神经科、内分泌、耳鼻喉等多个学科.某些耳鸣可能成为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症状,如内听道或桥小脑角肿瘤早期有时仅以耳鸣症状出现;而且某些脑血管病加重的早期也是以耳鸣症状为前驱症状出现的,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从中西医两方面探讨耳鸣的发病机制,给临床医生治疗耳鸣提供参考.
作者:许秀霞;李旭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香丹、黄芪注射液联用治疗老年心肌缺血及护理方法.[方法]60例采用香丹注射液20mL加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5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4%.[结论]香丹、黄芪注射液联用治疗老年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肖植兰;赵静;朱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骨坏死是累及骨骼关节系统的疾病,好发于负重大关节,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骨坏死,临床以手舟骨、足舟骨、距骨、肱骨头、肋骨、髌骨、锁骨、股骨头为多见,尤以股骨头发生率高.大量的研究,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对骨坏死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从而使中西医关于骨坏死的病因病机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条理与完备.
作者:李鹤;卫四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化瘀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以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化瘀汤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P<0.01).[结论]健脾补肾化瘀汤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药之一.
作者:罗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治宜健脾益气,化瘀利水,软坚散结,辨证分型施治.[结果]治疗160例,治愈50例,好转96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91.25%.[结论]自拟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郑黎明;裘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与西药作用对比,观察中药桃核承气改良方对兔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模型组(n=11)、中药组(n=12)、西药组(n=11)和空白组(n=6).造模后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正常饲料喂养,中药组予桃核承气改良方,西药组予舒降之、阿司匹林混合液,模型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各灌胃4周. [结果]32只白兔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n=8)、中药组(n=10)、西药组(n=8)和空白组(n=6).①与空白组相比,其他三组造模后1d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下降(P<0.05).造模后28d兔中药组、西药组较模型组NO明显升高(P<0.05).②模型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桃核承气改良方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防治再狭窄.
作者:刘禹兵;时广容;张雨;徐琳;宫丽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探讨肝硬化腹水较好的治疗途径.[方法]将收治入院的13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经过2~5个疗程后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
作者:李红霞;樊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电针组、电针加拔罐组两种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探讨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别,总结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佳方案.[方法]50例病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电针和电针加拔罐治疗,得气后,一组配合电针治疗,留针30min;另一组一穴多次,闪罐直至皮肤潮红为度.然后以膀胱经背部两侧线由上到下反复推罐,留罐10min.[结果]电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电针加拔罐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结论]电针加拔罐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效果更佳,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文文;张明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运用调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相关病症,即: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便秘、口腔溃疡、痤疮.指出: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修复能力、免疫力.
作者:陆广龙;朱传秀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