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平;马跃文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可反映心室的功能.近年来,BNP作为一个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诊断中被广泛关注,由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和严格的检测标准,尚未作为CHF诊断的常规指标.本文对40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了血浆BNP的检测,同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心功能指标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旨在评价血浆BNP在CHF诊断及病情判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宝囡;徐同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在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和流程,建立质量控制队伍,对质控员和社区医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业务培训.采用网上抽查、电话问询、表格核对和现场督导等方式,对基线调查和随访阶段的血压、人体形态测量、表格填写、数据网络输入等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试点社区责任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调查表格填写的完整率、正确率和真实性显著上升,血压正确测量率由40.83%上升到90.10%,尾数偏爱现象明显减少,2周内体检和随访结果网络输入率上升至90%以上,随访率由35.21%提高到80.31%,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接收率75.23%,高血压病人的规律服药率由45.32%上升至76.32%,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由26.52提高到95.32%,治疗率由29.14提高到80.62%,控制率由10.31%提高到61.12%,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成绩显著.结论 质量控制是提升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章一丰;祝彩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预后极差.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5年的存活率在40%,10年存活率在22%左右[1].本院2002年至2007年间共收治5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ement,VCI)是一组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1].本文采用都可喜(阿米三嗪与萝巴新的复合制剂)联合尼莫地平对VCI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周立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HELLP综合征(hemolysis, elevated liver enzymes,and lowplatelets syndrome, Hellp syndrome)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伴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对母婴预后有严重影响[1].护理人员认识衄IP综合征的特殊情况,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陆松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35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36例,微创血肿引流术137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疗效并与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的关系.结果 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患者在6h内及6~24h内手术较24h后手术预后好.三组术式患者近期疗效指标(术后2周GOS评分)和远期疗效(术后3月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CS评分可用于判断HICH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超早期或早期手术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不同的血肿量决定了患者的不同预后,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汤崇辉;刘伟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IT),据结果用1999年WHO标准选取冠心病合并IFG组69例,另设糖代谢正常冠心病组64例(对照组).测定两组体重、血压、血脂、血肌酐、血hs-CRP,记录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 血hs-CRP水平、冠脉病变积分在IFG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合并IFG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血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2685,0.5232均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血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作者:李嘉;陈鹏;季亢挺;杨鹏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头颅MRI扫描证实的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和影响像学资料.结果 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且很少单一发生,多合并其他部位脑梗死.结论 胼胝体梗死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预后多较好.
作者:曹国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十余年来,已有较多的资料证明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个阶段.Ross[1]于1999年著文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症性疾病.认为血浆炎性分子(CRP,IL-6)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降低炎性分子水平的药物,可减少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2],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张继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DYI)对2型糖尿病(DM)患者左室心功能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脉冲多普勒技术(PDW)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的EF、FS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糖尿病组患者二尖瓣环侧壁处VE、VE/VA、二尖瓣环室间隔处E/VE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延长(P<0.05),但减速时间(D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TI技术与PDW技术均可检出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但DTI技术更准确,能识别假性正常化模式,二者结合,可提高左室心功能受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为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更早期的诊断依据.
作者:蔡劲;刘生祥;赵峻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给予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并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72.22%、准确性68.52%,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其敏感为88.8%、特异性50%、准确性75.93%.结论 多巴酚丁胺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分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者结合进行更佳,而且二者与冠脉造影相比费用低,在基层医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王松国;孙俞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1~2级伴有超重/肥胖患者75例,治疗组(n=45)口服替米沙坦,对照组(n=30)服用缬沙坦或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高血压1级者单药治疗,高血压2级者联合用药于前述药物基础上加氨氯地平.观察降压疗效6周.结果 替米沙坦组舒张压下降幅度(9.96±2.13)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8.13±2.42)mmHg(P<0.05).两组收缩压下降明显,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替米沙坦能更有效控制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多途径实现了降压效果.
作者:窦丽萍;江劲;黄抒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对象分为三组:78例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4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浆BNP浓度.对其中的22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和1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肺动脉导管监测以评价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1)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老年心力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依次为912±757pg/ml,1143±791pg/ml和64.15±46.08pg/ml.严重脓毒血症组和心力衰竭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老年心力衰竭组两组之间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部分病例进一步血流动力学监测表明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老年心力衰竭组血流动力学不同但两组间的血浆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PAOP、CI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64和0.004,P>0.05.结论 严重脓毒血症和急性心衰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和急性心衰不同的是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同,BNP升高水平与炎症本身及脓毒血症相关的心肌功能不全及年龄等因素均有关,BNP不能作为替代严重脓毒血症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虞意华;严静;龚仕金;蔡国龙;戴海文;张召才;陈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14例,分为糖尿病组42例、糖耐量减低组26例和糖耐量正常组46例.比较三组超声心动图有关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间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短轴缩短率(FS)、左房内径(LA)、左室内径(LV)、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D)、主动脉根部直径(AO DI-A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合并冠心病时,左室功能明显减退.
作者:王亚利;陈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近年来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氯毗格雷治疗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江玮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2例48小时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进行测定,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CT所示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出血组MMP-9的含量与CT所示出血灶周围水肿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MMP-9可能成为早期反映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周元林;柯绍发;张丹红;金笑平;王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α1-微球蛋白(α1-MG)的独立相关因素,寻找减少老年T2DM患者α1-MG排泄的途径.方法 对304例老年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和α1-MG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T2DM患者α1-MG排泄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T2DM患者α1-MG排泄的独立相关因素有24h收缩压(β=0.029,OR=1.028,95%CI:1.010~1.052,P<0.01)、餐后2小时血糖(β=0.197,OR=1.011,95%CI:0.950~1.07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1.464,OR=0.236,95%CI:0.067~0.835,P<0.05).结论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24h收缩压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能是减少老年,12DM患者α1-MG排泄的重要途径.
作者:邱晓昀;陈颖;李秀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胰岛素具有抗炎、舒张血管等重要的心血管作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在临床中能有效控制血糖,并且可能具有改善内皮损伤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亦可能人为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叶艳;谷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尚无理想措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国内外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不仅有降脂作用,而且具有抗炎,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短病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刘加和;胡朝晖;祝素文;陈坚梅;何冬娟;万金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后交通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76例后交通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9例)和存活组(67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年龄、血糖、血红蛋白,入院时Hunt-Hess分级,入院时GCS评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Hunt-Hess分级≥Ⅳ级在死亡组占55.56%,存活组占8.96%(P=0.002).入院时平均GCS评分死亡组8.44,存活组14.03(P<0.001).平均血糖死亡组7.74mmol/L,存活组6.38mmol/L(<0.05).平均年龄死亡组54.1岁,存活组55.4岁,无显著性差异(P=0.96).平均血红蛋白死亡组123.7g/L,存活组125.2g/L,无显著性差异(P=0.38).结论 入院血糖较高,Hunt-Hess分级较高,GCS评分较低的后交通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风险较大.
作者:林高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