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王军;林斌;章耀;季晓君;林苗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离散度,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治疗, 心脏性猝死, 心室肌复极, 心室颤动, 临床价值, 不稳定性, 不同步性, 心功能, 心电图, 指标, 预测, 测定
摘要:QT离散度(QTd)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步性,在近年来成为预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我们采用心电图测定QTd,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影响,以了解其治疗的临床价值.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的改变及阿斯匹林抵抗的处理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CAP)的变化及对阿斯匹林抵抗的处理.方法以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P-选择素(CD62P)作为分子标志物,FCM三色免疫荧光分析CAP,观察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CAP变化.结果正常人静止血小板膜表面PAC-1和CD62P表达较低.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表达PAC-1的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阿斯匹林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PAC-1及CD62P表达呈下降趋势(P值分别为<0.001及<0.05).抵克力特可显著降低存在阿斯匹林抵抗现象的病人PAC-1的表达(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液中PAC-1明显增高,阿斯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PAC-1及CD62P的表达水平.抵克力特可显著降低存在阿斯匹林抵抗现象的病人PAC-1的表达.

    作者:李雄;叶汉兰;方晓江;汪志伟;冷建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球麻痹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38例因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Pseudo BP)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2例患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其中5例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入院.38例患者中27例为完全性假性球麻痹,11例为不完全性假性球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等;脑梗死部位多见于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内囊以及脑桥等处.结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并Pseudo BP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预后较差.

    作者:张存海;吴玉泉;卢小军;吴升;郑伟;解放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钙、镁含量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5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和2周时血清钙、镁含量,并选取63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对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其划分为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三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各组血清钙、镁含量均降低(P<0.01),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组之间血清钙、镁含量亦有明显差异,治疗2周后患者组血清钙、镁含量比原先有较大回升(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仍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降低,其降低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关,随着病情好转,血清钙、镁含量趋于回升.

    作者:应忠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主动脉窦瘤破裂18例外科治疗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1],可单独存在或与其它心脏畸形并存;当主动脉窦瘤破裂形成主动脉-心脏瘘后,其产生的大量左向右分流使心脏血流量增加,如不及时手术修补,将迅速产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我院自1989年1月~2001年12月共手术修补主动脉窦瘤破裂18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的1.94%,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佩卿;张骏;张俭;李旭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

    目的探讨床边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浓度检测对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和适诊断分界点.方法前瞻性对急性呼吸困难急诊入院的131名患者行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两名心脏专家在不知其结果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独立作出病因诊断.一致性诊断作为确定诊断.结果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54人,血浆BNP浓度为880.78±402.86pg/ml,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62人,血浆BNP浓度为192.86±174.01pg/ml,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浆BNP浓度诊断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适诊断分界点为370pg/ml,诊断准确率为86.2%.结论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有助于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作者:余洪松;施广飞;裴力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龄疗养员入院血压观察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被重视,而高血压病是老年人主要的疾病之一,笔者针对刚入院疗养的200名年龄在75~85岁高龄疗养员进行当日、次日及再次日的血压监测,旨在了解高龄人血压的整体控制情况,以及因入院等环境的改变对老年血压的影响特点,并提出对老年人血压方面的护理对策,减少老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疗养护理质量.

    作者:沈小华;葛桂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价值初探

    急性脑血管病可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糖尿病伴脑血管病也引起血糖增高.两种类型的血糖增高的对应治疗措施和预后却有很大不同.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血糖增高属应激性或糖尿病性,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35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与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CRI),是新一代调脂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辛伐他汀(simvastatin)、洛伐他汀(lo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该类药物已被公认为治疗血脂异常的首选药物,业已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调节血脂以外的药理作用,如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抗炎作用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压与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徐浩;王安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4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本文就2000年9月~2003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483例中合并脑梗死54例分析如下.

    作者:应文华;任跃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表现

    脑血管病(CVD)继发癫痫发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发生在中风的任何时期,且中老年人多见.为系统了解CVD继发癫痫的脑电图(EEG)表现,本文对76例CVD继发癫痫患者的EEG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娟;王新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力平之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胰岛素敏感性和内皮素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常常合并有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其中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在上述代谢紊乱中起关键作用.在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代谢紊乱起共同作用.贝特类降脂药物中,力平之为常用.

    作者:孙东升;章芸;黄惠玲;周永列;皇甫梅生;张学军;张继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型钠尿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在心室容积增加和压力超负荷时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1],它对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lan Maisel认为BNP如同感染性疾病中的白细胞计数,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2].

    作者:曾春来;韦铁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尿酸值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有报告,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子之外,高尿酸(UA)亦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观察指标,作者对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和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作者在该院工作3年),2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血尿酸检测均值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忠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服盐酸硫利达嗪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8岁,农民,因患精神分裂症3年余,自服盐酸硫利达嗪片(每片25mg),每次服8片,每日三次,连续口服二日,共计口服盐酸硫利达嗪48片(量1200mg),即出现神志昏迷,口吐白沫10小时,于2003年8月16日17时而入院.查体:体温、呼吸正常范围,血压141/89mmHg、脉搏92次/分钟,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消失,二瞳孔约0.2cm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心率60~170次/分钟,心律不齐,心界叩诊正常,二肺无罗音,腹部平坦,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能引出异常病理反射.

    作者:陈孟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卡托普利对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作用及卡托普利的抗氧化和对NOS活性的直接上调作用.方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NOS及在体外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卡托普利后血小板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加oxLDL后,NOS值均明显下降(P<0.01),梗死组下降更明显;(2)两组血小板加卡托普利后,其NOS值均明显升高(P<0.01),梗死组升高更明显;(3)两组血小板同时加卡托普利、oxLDL后,NOS值均明显升高(P<0.01),同样梗死组升高更明显.结论 oxLDL能抑制血小板NOS活性,而卡托普利不仅有抗氧化作用,还能直接上调血小板NOS活性的作用,此现象在脑梗死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卡托普利在脑梗死的防治中可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庄;何建方;许贻白;诸金水;王亚仙;张冰;戴利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后出血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应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清除75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再出血的12例进行诱发因素探讨.

    作者:张忠延;詹兆忠;赵凡;蔡爱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控制规范

    本文包括6个国外有关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控制的标准与方法,供临床处理时参考,具体如下:1 NIH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第6次报告)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伊贝沙坦联用氢氯噻嗪对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伊贝沙坦是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我院分别单用此药联合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雨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我国自50年代以来对人群高血压进行过三次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南方.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明确提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十年前明显增高.

    作者:刘忠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速避凝合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速避凝为低分子肝素的商品名,是一种抗凝剂,血塞通为中药制剂.我们于2001年2月至2003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3例随机分成速避凝组、血塞通组和两药合用组以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出凝血的变化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越;何宇平;顾大东;魏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