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英;戴巧定;宋欣伟
淫羊藿(Herba epimedii)是临床上常用的补肾壮阳中药,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男性不育症及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其主要成分之一--淫羊藿甙(Icarrin),是近年来提取并研究较多的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其有免疫激活作用,能增强T细胞功能[1],这对许多免疫耐受为主的慢性肝病的治疗很有价值.临床上也经常用补肾法治疗慢性肝病,为了探讨其在肝病领域的应用价值,我们对淫羊霍及其主要成分淫羊藿甙进行了保肝利胆效果的研究.
作者:聂红明;汪蓉;胡锦辉;姚成增;金树根;王灵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自2001年2月~2004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 《医林改错》是中医学行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因其活血化瘀作用显著, 而备受中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近200年的临床实践表明, 其临床应用之广泛, 疗效之确切, 为其它活血化瘀方药所无法比拟, 堪称活血化瘀之首选品.血府逐瘀汤由当归15g,生地黄15g,桃仁20g,红花10g,枳壳10g,赤白芍10g,柴胡5g,桔梗5g,川芎7.5g,牛膝15g,生甘草10g等11味药组成,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在用其药延其理,更其量,加其药的指导思想下,对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各种病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亚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由于存在气道气流受阻、通气功能障碍,可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呼吸衰竭(呼衰),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笔者自2001年6月~2003年6月,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α-细辛脑注射液治疗92例COPD急性期Ⅱ型呼衰患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苑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口臭[例一] 李某,男,50岁.口中常有秽浊之气,其味臭不可近人.饮食恶冷喜热,腹胀便溏,1日数次.查:体瘦,口中气味浓臭,舌淡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迟.诊断:口臭(脾阳不振,浊逆上泛.治宜温阳健脾,升清降浊.方用理中汤加味:党参18g,白术30g,干姜18g,炙甘草18g,制附子9g.服药10剂后口中秽气大减,腹胀消失,大便1日2次,已成形.虑其脾虚日久,胃中积滞一时难以消尽,嘱更服附子理中丸调理至诸症消除.
作者:李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该病诊断率明显提高.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脘疼痛或烧灼感,呕逆或口苦,食后饱胀等.笔者自2001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降逆健脾和胃法治疗46例,并与30例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BRG患者的幽门活动、胆汁反流和胃粘膜变化情况.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振辉;左继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属中医痹症范畴,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我科于2001年8月~2006年2月对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病人及其家属同时施行健康教育与指导,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慧;付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古人称鼻为明堂,鼻居面部中央,为肺之窍,足阳明经分布于鼻旁,鼻上和鼻周围,,各脏腑的相应部位,故《内经》对望鼻非常重视,认为五色独决于明堂(《灵枢·五色》);认为望鼻不仅可以诊察肺和脾胃的病变,而且还可以判断脏腑的虚实、胃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通过临床实践,分析总结了一些经验,可丰富病情观察内容,提高护士的警觉性.现将鼻色望诊介绍如下:
作者:任莲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近3年来,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溃疡病16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长21年,短2年.经胃镜检查为胃溃疡的9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疼痛.饥饿痛症状明显者12例,不明显的7例.
作者:赵立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3年3月~2004年1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科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80%小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1],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经皮给药是中华医学开辟的一条新的给药途径,是在中医学理论、尤其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用药对穴位进行慢性刺激,不断地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科于2004年4月~2005年11月采用经皮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6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秋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近年来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副伤寒症32例,效果较满意,疗效可靠.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住院病例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大46岁,小17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3天~11天,平均5天.本病例诊断以夏秋季节,高热不退,持续发热,晨时热轻,午间后热甚,全身疲乏,厌食,胃脘部胀闷,眼涩或眼红,腓肠肌轻微触压痛,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缓为依据.
作者:江文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黄褐斑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笔者应用疏风散瘀,疏肝健脾的祛风养颜丸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鹿玉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地区位于华北塞外高原,常年风沙大、气候干燥,煤尘空气污染严重.老年人因抗病能力减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故易于患病,脏腑精气亏损难以恢复.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一书,历代医家多有论著.用于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气虚神疲,阴虚口干及虚汗、虚喘、虚脉等.笔者多年来用生脉散加味治疗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汗证、肺心病、糖尿病、直肠癌术后等疾病,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郭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性发作过程.病因不甚明了,目前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靠消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药来控制症状.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采用六虫汤加减治疗该病7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安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眩晕、头痛等病.笔者在20多年临床中发现,本方用于治疗下列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迎春;张如富;管月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结核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1882年发现结核菌[1],1921年才将卡介菌用于预防结核,但迄今对卡介菌的作用和价值仍有争论[2].于20世纪50年代初,才出现异烟肼问世为标志的抗结核化疗时代的到来,是人类与结核病漫长斗争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作者:乐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肾衰),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发生在各种慢性肾病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的衰竭.国外的常见病因依次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而在我国则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在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西医主要是透析疗法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2000~2005年间用复方大黄灌肠汤以温阳补肾、化痰泻浊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刘嘉湘教授是我国中医治癌名家,尤在中医药治疗肺癌方面独树一帜,开创了扶正法治疗肺癌的先河.笔者有幸得以随师侍诊,其中,点滴体会择录如下,以利杏林同道切磋.
作者:梁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 ,RA)又称顽固性腹水,是指对限制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螺内酯400 mg/d,呋噻米 160 mg/d)治疗无效,或者治疗性腹穿放腹水后腹水很快复发[1].此标准中,利尿治疗失败表现为:应用利尿剂但体重降低很少或无降低,同时尿钠的排出<78 mmol/d,或利尿剂导致有临床意义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血清肌酐>2.0 mg/dl、血钠<120 mmol/L或血清钾>6.0 mmol/L.门静脉高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是导致RA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本病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田冀虹;谭万初;周道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