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脉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

刘建和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 生脉散, 瓜蒌薤白半夏汤, 治疗
摘要:冠心病在中医学中称为胸痹或胸痹心痛.临床以胸闷心痛,甚而心痛彻背,伴有心悸、气短、喘息而不得平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相似.笔者自2002年至今,应用生脉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布瑞林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ST-T的作用

    笔者应用布瑞林注射液每天0.4g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患者,观察其对心电图ST-T之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君;刘讯芳;陈志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刘嘉湘扶正法治疗肺癌学术思想探析

    刘嘉湘教授是我国中医治癌名家,尤在中医药治疗肺癌方面独树一帜,开创了扶正法治疗肺癌的先河.笔者有幸得以随师侍诊,其中,点滴体会择录如下,以利杏林同道切磋.

    作者:梁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仁汤加减治疗螺旋干菌性副伤寒32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副伤寒症32例,效果较满意,疗效可靠.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住院病例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大46岁,小17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3天~11天,平均5天.本病例诊断以夏秋季节,高热不退,持续发热,晨时热轻,午间后热甚,全身疲乏,厌食,胃脘部胀闷,眼涩或眼红,腓肠肌轻微触压痛,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缓为依据.

    作者:江文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从肝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42例临床观察

    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临床报道不完全相同,多在40%~50%左右.抑郁症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认知方面的恢复,也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而且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笔者运用从肝论治法,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并随证加减,对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并与西药百忧解组进行对比,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鹏;王洪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硬化症32例观察

    系统性硬化症(sytemic scleroderma,SSc)是以皮肤、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全身结缔组织病,病因仍不明确,西医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笔者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Sc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 ,RA)又称顽固性腹水,是指对限制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螺内酯400 mg/d,呋噻米 160 mg/d)治疗无效,或者治疗性腹穿放腹水后腹水很快复发[1].此标准中,利尿治疗失败表现为:应用利尿剂但体重降低很少或无降低,同时尿钠的排出<78 mmol/d,或利尿剂导致有临床意义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血清肌酐>2.0 mg/dl、血钠<120 mmol/L或血清钾>6.0 mmol/L.门静脉高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是导致RA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本病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田冀虹;谭万初;周道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大黄灌肠汤治疗慢性肾衰竭34例观察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肾衰),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发生在各种慢性肾病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的衰竭.国外的常见病因依次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而在我国则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在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西医主要是透析疗法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2000~2005年间用复方大黄灌肠汤以温阳补肾、化痰泻浊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药物性皮炎辨证施护76例分析

    药物性皮炎即药疹.是由于内服、注射、吸入、塞入或滴入各种药物而引起的皮肤或粘膜过敏反应.药物皮炎的临床表现可以不同的药物引起同样的皮疹,一种药物也可以引起多种皮疹.药物性皮炎皮损症状多样,分布广泛,瘙痒剧烈,若治疗失当,护理不周,易引起继发感染,致病情加重,甚或危及生命.近几年来年,笔者运用辨证施护的方法,配合观察治疗本病7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代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克瘤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腹水转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克瘤丸是我院肿瘤科制剂.为考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笔者进行了克瘤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腹水转实体瘤的抑制试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超林;王居祥;王瑞平;戴虹;杨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3年3月~2004年1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科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瘀胆合剂治疗肝内胆汁瘀积症34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9年~2003年6月,用中药瘀胆合剂治疗肝内胆汁瘀积症34例,与同期西药综合治疗组对照,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叶根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药并用治疗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危重期并发的急性胃粘膜损害,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笔者自2002年2月~2005年2月,应用针刺并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危重期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标;贾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降逆健脾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该病诊断率明显提高.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脘疼痛或烧灼感,呕逆或口苦,食后饱胀等.笔者自2001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降逆健脾和胃法治疗46例,并与30例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BRG患者的幽门活动、胆汁反流和胃粘膜变化情况.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振辉;左继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α-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92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由于存在气道气流受阻、通气功能障碍,可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呼吸衰竭(呼衰),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笔者自2001年6月~2003年6月,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α-细辛脑注射液治疗92例COPD急性期Ⅱ型呼衰患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苑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味补心汤治疗失眠症76例

    失眠祖国医学称为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笔者以自拟加味补心汤治疗失眠患者7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伟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辨证分型治疗脂肪肝探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校职工中发病率高达16%,据报道全国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10%,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发病率第二的严重疾病.

    作者:陈姝娴;应爱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拟结肠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结肠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25例,女7例;病程长者3年,短者1个月;年龄23~58岁.临床检查,有慢性反复发作史,如腹痛、腹泻,有脓性血便;乙状镜检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等.

    作者:蒋明琴;杜惠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拟参术汤结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腹水69例观察

    恶性腹水是大多数原发或继发性晚期腹腔脏器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控制腹腔积液成为姑息性治疗晚期肿瘤的关键措施.传统化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明显,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我科自2002年起运用自拟参术汤结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腹水3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80%小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1],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经皮给药是中华医学开辟的一条新的给药途径,是在中医学理论、尤其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用药对穴位进行慢性刺激,不断地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科于2004年4月~2005年11月采用经皮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6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秋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保肝消脂丸治疗脂肪肝40例

    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8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2002年~2004年门诊及住院病人,所有病人均经B超检查,符合脂肪肝特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大65例,小27岁,平均46岁;病程1~10年,平均4.4年;轻、中、重度脂肪肝分别为5例、23例、12例,其中肝功能异常36例,高脂血症35例.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1例;大66岁,小26岁,平均45岁;病程1~10年,平均4.6年;轻、中、重度脂肪肝分别为6例、24例、10例,其中肝功能异常37例,高脂血症34例.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有实;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