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补心汤治疗失眠症76例

顾伟青

关键词:失眠症, 加味补心汤, 治疗
摘要:失眠祖国医学称为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笔者以自拟加味补心汤治疗失眠患者7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针药并用治疗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危重期并发的急性胃粘膜损害,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笔者自2002年2月~2005年2月,应用针刺并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危重期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标;贾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损害浅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主要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由于本病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现就其涉及的系统性损害综述如下:

    作者:康海英;戴巧定;宋欣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保肝消脂丸治疗脂肪肝40例

    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8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2002年~2004年门诊及住院病人,所有病人均经B超检查,符合脂肪肝特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大65例,小27岁,平均46岁;病程1~10年,平均4.4年;轻、中、重度脂肪肝分别为5例、23例、12例,其中肝功能异常36例,高脂血症35例.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1例;大66岁,小26岁,平均45岁;病程1~10年,平均4.6年;轻、中、重度脂肪肝分别为6例、24例、10例,其中肝功能异常37例,高脂血症34例.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有实;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雪荔颗粒对急性逆行性肾盂肾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肾盂肾炎是常见和危害较大的尿路感染疾病,急性期如治疗不彻底可复发或转变为慢性,进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其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资料表明,肾盂肾炎的发病是因细菌、真菌感染引发有关.研究表明:雪荔颗粒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本实验采用一侧输尿管24小时阻塞膀胱内注入大肠杆菌制作急性逆行性肾盂肾炎模型,模拟临床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模型,验证雪荔颗粒临床治疗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萱萱;张忠华;王淑云;卢天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笔者近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30例,在不改变其饮食控制及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降糖调脂饮汤剂或散剂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东芳;张立营;李淑芳;张颖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大黄灌肠汤治疗慢性肾衰竭34例观察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肾衰),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发生在各种慢性肾病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的衰竭.国外的常见病因依次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而在我国则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在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西医主要是透析疗法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2000~2005年间用复方大黄灌肠汤以温阳补肾、化痰泻浊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经研究发现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极其重要,使其对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丽;张立德;田国伟;曲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刘嘉湘扶正法治疗肺癌学术思想探析

    刘嘉湘教授是我国中医治癌名家,尤在中医药治疗肺癌方面独树一帜,开创了扶正法治疗肺癌的先河.笔者有幸得以随师侍诊,其中,点滴体会择录如下,以利杏林同道切磋.

    作者:梁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解毒活血汤临证新用

    解毒活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连翘、葛根、柴胡、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甘草组成,原治瘟毒吐泻初起.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消化道传染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2则如下:

    作者:李怀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拟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104例

    妇科慢性盆腔痛是指引起盆腔同一部位疼痛持续发生超过6个月的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粘连、卵巢肿瘤等.笔者自2002年10月~2005年10月,运用自拟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104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云霞;刘爱玲;杜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味生脉散治疗高原地区老年人气阴两虚证临床举隅

    我地区位于华北塞外高原,常年风沙大、气候干燥,煤尘空气污染严重.老年人因抗病能力减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故易于患病,脏腑精气亏损难以恢复.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一书,历代医家多有论著.用于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气虚神疲,阴虚口干及虚汗、虚喘、虚脉等.笔者多年来用生脉散加味治疗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汗证、肺心病、糖尿病、直肠癌术后等疾病,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郭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骨折迟缓愈合38例分析

    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中药治疗骨折延期愈合患者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8~56岁;骨折延期愈合的有尺桡骨中段骨折7例,胫骨下1/3骨折19例,股骨中段骨折4例,肱骨中段骨折6例,手舟状骨折2例,横断形骨折21例,斜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1例,按型分气滞血瘀型12例,肝肾不足型19例,固定不当型7例.

    作者:方雪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肺结核并发支气管扩张的探讨

    肺结核是支气管扩张病因之一.原发型肺结核患者约17%合并支气管扩张,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则几乎100%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气管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破坏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肺结核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牵引,或因支气管结核引起管腔狭窄,阻塞伴或不伴肺不张均可引起支气管扩张.好发部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其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千酪性病灶.扩张的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多有播散结核病灶.伴随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可产生栓塞、肥厚、扩张或扭曲,并常与肺动脉终末支发生吻合,形成功脉瘘,易破裂造成咯血.近年来由于结核病的发病率增加则肺结核并发支气管扩张也随之增加.

    作者:马振峰;李和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提取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0~90%,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致残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中药提取物被广泛用于治疗DPN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对这些药物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和筛选有效的天然药物,为中医药防治DPN提供新方法、新手段.

    作者:王巍;谢映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3年3月~2004年1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科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抵当汤合小陷胸汤化裁方对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与血清中Ⅳ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目前临床尚无理想治疗效果.本研究依据中医理论,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痰、瘀、热蕴肺.

    作者:阎醒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祛风养颜丸治疗黄褐斑200例

    黄褐斑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笔者应用疏风散瘀,疏肝健脾的祛风养颜丸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鹿玉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

    龙胆泻肝汤为临床常用之方.方名同而药品不尽相同者共五方.一方出于李东垣《兰室秘其》,由龙胆草、泽泻、木通、前仁、当归、柴胡、甘草、生地共八味组成;二方见于《证治准绳》,由龙胆草、甘草、人参、天冬、麦冬、黄连、栀子、知母、柴胡、黄芩、五味子共十一味组成;三方见于《沈氏遵生书》,龙胆草、木通、黄连、连翘、栀子、大黄、柴胡、白芍、青皮、滑石共十味组成;四方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由龙胆草、甘草、连翘、生地、泽泻、前仁、木通、黄连、黄芩、栀子、当归共十一味组成;五方见于《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是由东垣之方再加黄芩、栀子共十味组成.

    作者:黄乐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苯溴马隆加中医分型辨治别嘌醇过敏性痛风35例

    痛风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及慢性的表现如痛风石、关节强直或畸形、肾实质损害、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别嘌醇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是一种疗效显著的降尿酸药物.但其常见副作用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甚者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此时不得不考虑其他治疗方案.自2000年5月~2005年12月间,笔者应用苯溴马隆加中医分型辨治别嘌醇过敏性痛风共35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能;赵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仁汤加减治疗螺旋干菌性副伤寒32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副伤寒症32例,效果较满意,疗效可靠.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住院病例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大46岁,小17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3天~11天,平均5天.本病例诊断以夏秋季节,高热不退,持续发热,晨时热轻,午间后热甚,全身疲乏,厌食,胃脘部胀闷,眼涩或眼红,腓肠肌轻微触压痛,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缓为依据.

    作者:江文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