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乐亚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3年3月~2004年1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科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头痛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33例门诊病例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小13岁,大65岁,以青少年多见,病程1~6年.全部病例就诊时均为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均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或偏头痛,或全头痛,为较强烈的搏动性跳痛、胀痛或锥刺痛,剧烈时伴有头晕、汗出、恶心、呕吐.每因劳累、感受风寒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女性有因经期诱发或加重.
作者:谢丽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是化疗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使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6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毛琰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痛风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及慢性的表现如痛风石、关节强直或畸形、肾实质损害、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别嘌醇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是一种疗效显著的降尿酸药物.但其常见副作用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甚者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此时不得不考虑其他治疗方案.自2000年5月~2005年12月间,笔者应用苯溴马隆加中医分型辨治别嘌醇过敏性痛风共35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能;赵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自1999年~2003年6月,用中药瘀胆合剂治疗肝内胆汁瘀积症34例,与同期西药综合治疗组对照,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叶根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近年来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副伤寒症32例,效果较满意,疗效可靠.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住院病例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大46岁,小17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3天~11天,平均5天.本病例诊断以夏秋季节,高热不退,持续发热,晨时热轻,午间后热甚,全身疲乏,厌食,胃脘部胀闷,眼涩或眼红,腓肠肌轻微触压痛,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缓为依据.
作者:江文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经研究发现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极其重要,使其对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丽;张立德;田国伟;曲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克瘤丸是我院肿瘤科制剂.为考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笔者进行了克瘤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腹水转实体瘤的抑制试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超林;王居祥;王瑞平;戴虹;杨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肺结核是支气管扩张病因之一.原发型肺结核患者约17%合并支气管扩张,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则几乎100%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气管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破坏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肺结核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牵引,或因支气管结核引起管腔狭窄,阻塞伴或不伴肺不张均可引起支气管扩张.好发部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其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千酪性病灶.扩张的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多有播散结核病灶.伴随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可产生栓塞、肥厚、扩张或扭曲,并常与肺动脉终末支发生吻合,形成功脉瘘,易破裂造成咯血.近年来由于结核病的发病率增加则肺结核并发支气管扩张也随之增加.
作者:马振峰;李和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肾盂肾炎是常见和危害较大的尿路感染疾病,急性期如治疗不彻底可复发或转变为慢性,进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其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资料表明,肾盂肾炎的发病是因细菌、真菌感染引发有关.研究表明:雪荔颗粒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本实验采用一侧输尿管24小时阻塞膀胱内注入大肠杆菌制作急性逆行性肾盂肾炎模型,模拟临床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模型,验证雪荔颗粒临床治疗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萱萱;张忠华;王淑云;卢天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可改善机体的糖代谢而维持正常水平,合理饮食.①宜多食含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少的蔬菜,如芹菜等;②少食含糖高的水果,宜食含糖低的如西瓜等水果.③宜食高维生素的副食品,或具有清热的中药. ④根据体重合理调配主食,使气味和合,补精益气;⑤忌用高糖类食品,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机体内糖代谢的正常维持.保持机体健康.
作者:葛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妇科慢性盆腔痛是指引起盆腔同一部位疼痛持续发生超过6个月的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粘连、卵巢肿瘤等.笔者自2002年10月~2005年10月,运用自拟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104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云霞;刘爱玲;杜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失眠祖国医学称为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笔者以自拟加味补心汤治疗失眠患者7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伟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病程1周至数月不等.发病初期有发热、恶心、呕吐、不同程度头痛,甚则惊厥、颈强直,伴或不伴局限性神经体征.随着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激素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病程,减轻了症状.但在临床中该病的寒热往来或不规则发热仍引起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关注,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或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在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中的应用得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闫建民;董秋燕;杨冬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中药治疗骨折延期愈合患者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8~56岁;骨折延期愈合的有尺桡骨中段骨折7例,胫骨下1/3骨折19例,股骨中段骨折4例,肱骨中段骨折6例,手舟状骨折2例,横断形骨折21例,斜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1例,按型分气滞血瘀型12例,肝肾不足型19例,固定不当型7例.
作者:方雪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黄褐斑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笔者应用疏风散瘀,疏肝健脾的祛风养颜丸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鹿玉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呃逆俗称打嗝,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制为之的病症,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和,寒、热刺激,正气虚弱等因素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成.还因某些疾病如: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及腹部手术后,可出现顽固性呃逆,主要是由各种刺激致使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反射的结果.频繁的呃逆,不仅影响患者睡眠、手术后的恢复、饮食情绪,还可加重病情,甚至可引起贲门部、食管和胃底部粘膜撕裂,使病情加重,导致生命危险.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下列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陆忠英;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自2001年2月~2004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临床因出汗多而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而在治疗中沿袭传统的理论和治疗方药,疗效不佳,笔者经多年的临床探索,在治疗汗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荣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系统性硬化症(sytemic scleroderma,SSc)是以皮肤、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全身结缔组织病,病因仍不明确,西医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笔者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Sc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