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毒活血汤临证新用

李怀民

关键词:黄疸, 痢疾, 解毒活血汤
摘要:解毒活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连翘、葛根、柴胡、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甘草组成,原治瘟毒吐泻初起.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消化道传染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2则如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解毒活血汤临证新用

    解毒活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连翘、葛根、柴胡、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甘草组成,原治瘟毒吐泻初起.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消化道传染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2则如下:

    作者:李怀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减止嗽散治疗小儿咳嗽118例

    咳嗽一证是中医儿科常见疾病,每因外感而起,感冒治愈后咳嗽多迁延不愈.笔者在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加减止嗽散治疗小儿咳嗽118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龚人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捏臂搓身法治疗感冒初期1104例疗效观察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90%以上为病毒感染,少数为细菌感染或二者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咳嗽、恶寒发热等为特征.多发于冬、春季节,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诱发多种病证.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死于感冒的人至少有200万人以上,因此,必须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当前治疗感冒主要以抗菌、抗病毒药物或中医辨证选方治疗,而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了肝、肾功能负担,损伤了机体正气.因此,笔者自1999年秋~2005年末采用了捏臂搓身法治疗感冒新方法,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桂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老年杂症举隅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眩晕、头痛等病.笔者在20多年临床中发现,本方用于治疗下列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迎春;张如富;管月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苯溴马隆加中医分型辨治别嘌醇过敏性痛风35例

    痛风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及慢性的表现如痛风石、关节强直或畸形、肾实质损害、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别嘌醇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是一种疗效显著的降尿酸药物.但其常见副作用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甚者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此时不得不考虑其他治疗方案.自2000年5月~2005年12月间,笔者应用苯溴马隆加中医分型辨治别嘌醇过敏性痛风共35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能;赵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医症状定量化的重要性探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许多新型疾病被检测出来或出现,虽然可以用西医理论来解释,但是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的性价比较差,如AIDS(艾滋病),SARS(非典),肿瘤等.

    作者:胡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温补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真菌感染51例

    自2003年5月~2005年11月,我科共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1例,临床上以温补为基础治法结合兼杂证候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金波;马西宽;洪利生;何新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刺结合膳食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120例

    肥胖是指人体内热量摄入超过消耗与利用而导致的脂肪组织过剩,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进而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指无明显内分泌与代谢性病因的肥胖,占肥胖者绝大多数)和继发性肥胖(指继发于某些疾病,引起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肥胖,仅占肥胖人群的2.6%左右)[1].是脂肪代谢紊乱、冠心病、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的主要因素.由于该病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高脂膳食、体力活动少和遗传等主要病因.因此,笔者采用针刺为主配合膳食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药并用治疗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危重期并发的急性胃粘膜损害,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笔者自2002年2月~2005年2月,应用针刺并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危重期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标;贾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经研究发现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极其重要,使其对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丽;张立德;田国伟;曲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六虫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性发作过程.病因不甚明了,目前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靠消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药来控制症状.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采用六虫汤加减治疗该病7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安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脂康颗粒与洛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脂血症34例临床研究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笔者于2004年3月~2005年3月应用脂康颗粒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肝肾阴虚挟瘀型高脂血症患者3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并同时设立了对照组,单用洛伐他汀治疗作对比观察,旨在评估脂康颗粒联合化学类降脂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新宇;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硬化症32例观察

    系统性硬化症(sytemic scleroderma,SSc)是以皮肤、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全身结缔组织病,病因仍不明确,西医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笔者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Sc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祛风养颜丸治疗黄褐斑200例

    黄褐斑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笔者应用疏风散瘀,疏肝健脾的祛风养颜丸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鹿玉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56例观察

    中风偏瘫是高级中枢失去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的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现代医学多属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笔者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申秋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克瘤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腹水转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克瘤丸是我院肿瘤科制剂.为考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笔者进行了克瘤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腹水转实体瘤的抑制试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超林;王居祥;王瑞平;戴虹;杨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宣肺泄腑法治疗小儿咳嗽56例疗效观察

    小儿咳嗽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形气不足,卫外功能较差,不耐寒热之邪的侵袭,气候骤变、寒热失常之时,衣服增减不及时,或坐卧当风,更衣脱帽,以及洗澡受凉、相互传染等均可引起感冒发生,直接影响肺呼吸的功能,使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气机失调,进而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症状.笔者应用宣肺泄腑法治疗小儿咳嗽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岛素抵抗例析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对胰岛素生物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表现,此研究已成为当今的医学热点,由初的糖尿病领域扩展到代谢综合征.笔者跟随导师亓鲁光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诊治多例胰岛素抵抗患者,均获良效,近期诊断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了1例以显著多食、易饥为主证的胰岛素抵抗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会蓉;冯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损害浅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主要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由于本病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现就其涉及的系统性损害综述如下:

    作者:康海英;戴巧定;宋欣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 ,RA)又称顽固性腹水,是指对限制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螺内酯400 mg/d,呋噻米 160 mg/d)治疗无效,或者治疗性腹穿放腹水后腹水很快复发[1].此标准中,利尿治疗失败表现为:应用利尿剂但体重降低很少或无降低,同时尿钠的排出<78 mmol/d,或利尿剂导致有临床意义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血清肌酐>2.0 mg/dl、血钠<120 mmol/L或血清钾>6.0 mmol/L.门静脉高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是导致RA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本病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田冀虹;谭万初;周道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