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桂真
解毒活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连翘、葛根、柴胡、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甘草组成,原治瘟毒吐泻初起.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消化道传染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2则如下:
作者:李怀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系统性硬化症(sytemic scleroderma,SSc)是以皮肤、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全身结缔组织病,病因仍不明确,西医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笔者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Sc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解毒养阴汤治疗复发性口疮19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次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观察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试验组196例,其中,男94例,女102例;年龄12~30岁者108例,31~40岁者40例,41~50岁者36例,50岁以上者12例;病史在1年以内者32例,1~3年者107例,4~6年者28例,7~9年者20例,10年以上者9例.对照组190例,其中,男89例,女10例;年龄12~30岁者104例,31~40岁者37例,41~50岁者35例,50岁以上者14例;病史在1年以内者34例,1~3年者105例,4~6年者29例,7~9年者16例,10年以上者6例.
作者:王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老年期痴呆常见的类型之一,以认知、记忆、语言、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和消失为主要表现[1].VD的基础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在药物疗法的研究和自然病程中显示出可逆的一面,是唯一可能进行有效干预的痴呆.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灸与静脉点滴药物相配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同时,发现对VD具有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笔者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自拟加味石韦散治疗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长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8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2002年~2004年门诊及住院病人,所有病人均经B超检查,符合脂肪肝特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大65例,小27岁,平均46岁;病程1~10年,平均4.4年;轻、中、重度脂肪肝分别为5例、23例、12例,其中肝功能异常36例,高脂血症35例.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1例;大66岁,小26岁,平均45岁;病程1~10年,平均4.6年;轻、中、重度脂肪肝分别为6例、24例、10例,其中肝功能异常37例,高脂血症34例.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有实;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可改善机体的糖代谢而维持正常水平,合理饮食.①宜多食含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少的蔬菜,如芹菜等;②少食含糖高的水果,宜食含糖低的如西瓜等水果.③宜食高维生素的副食品,或具有清热的中药. ④根据体重合理调配主食,使气味和合,补精益气;⑤忌用高糖类食品,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机体内糖代谢的正常维持.保持机体健康.
作者:葛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桂枝茯苓丸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篇,为治疗癥病合并妊娠胎漏下血而设.自汉末以来,通过历代医家对本方的不断发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经、妊、胎、产及妇科杂病诸多领域,但对男性病证的治疗尚不多见.笔者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天花粉、冬葵子、泽兰,随证化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略有所得,兹录验案2则介绍如下:
作者:李仲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病程1周至数月不等.发病初期有发热、恶心、呕吐、不同程度头痛,甚则惊厥、颈强直,伴或不伴局限性神经体征.随着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激素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病程,减轻了症状.但在临床中该病的寒热往来或不规则发热仍引起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关注,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或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在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中的应用得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闫建民;董秋燕;杨冬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危重期并发的急性胃粘膜损害,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笔者自2002年2月~2005年2月,应用针刺并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危重期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标;贾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克瘤丸是我院肿瘤科制剂.为考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笔者进行了克瘤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腹水转实体瘤的抑制试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超林;王居祥;王瑞平;戴虹;杨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3年3月~2004年1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科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该病诊断率明显提高.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脘疼痛或烧灼感,呕逆或口苦,食后饱胀等.笔者自2001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降逆健脾和胃法治疗46例,并与30例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BRG患者的幽门活动、胆汁反流和胃粘膜变化情况.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振辉;左继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对胰岛素生物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表现,此研究已成为当今的医学热点,由初的糖尿病领域扩展到代谢综合征.笔者跟随导师亓鲁光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诊治多例胰岛素抵抗患者,均获良效,近期诊断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了1例以显著多食、易饥为主证的胰岛素抵抗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会蓉;冯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眩晕、头痛等病.笔者在20多年临床中发现,本方用于治疗下列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迎春;张如富;管月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90%以上为病毒感染,少数为细菌感染或二者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咳嗽、恶寒发热等为特征.多发于冬、春季节,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诱发多种病证.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死于感冒的人至少有200万人以上,因此,必须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当前治疗感冒主要以抗菌、抗病毒药物或中医辨证选方治疗,而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了肝、肾功能负担,损伤了机体正气.因此,笔者自1999年秋~2005年末采用了捏臂搓身法治疗感冒新方法,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桂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应用布瑞林注射液每天0.4g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患者,观察其对心电图ST-T之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君;刘讯芳;陈志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经研究发现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极其重要,使其对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丽;张立德;田国伟;曲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黄褐斑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笔者应用疏风散瘀,疏肝健脾的祛风养颜丸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鹿玉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淫羊藿(Herba epimedii)是临床上常用的补肾壮阳中药,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男性不育症及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其主要成分之一--淫羊藿甙(Icarrin),是近年来提取并研究较多的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其有免疫激活作用,能增强T细胞功能[1],这对许多免疫耐受为主的慢性肝病的治疗很有价值.临床上也经常用补肾法治疗慢性肝病,为了探讨其在肝病领域的应用价值,我们对淫羊霍及其主要成分淫羊藿甙进行了保肝利胆效果的研究.
作者:聂红明;汪蓉;胡锦辉;姚成增;金树根;王灵台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