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
我院从1998年至2003年研制的消炎溶石汤治疗胆石症、胆囊炎200例,疗效满意,并设对照组7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养年;佘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从1997年8月至2003年10月采用自拟黄芪消胀汤合三甲化积胶囊治疗肝硬化腹水6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培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遗尿症是儿童的常见病症.我科自2000年起使用HY-D电脑中频药物异入治疗仪(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制造),中药靶向给药治疗小儿遗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建萍;路欣;卢立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CVA)有增多趋势,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笔者自2000年以来,应用中药穴位外敷及宣肺抗敏汤内服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78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98年11月始,笔者根据机械通气病人的特点,对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规范护理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孙大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眩晕张某,女,28岁.患眩晕症已1年,近3日加重.自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漂浮,恶心呕吐,口苦,脉沉滑细,舌苔稍白腻.被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痰浊上扰清窍,以致眩晕.治宜化痰开窍,养血清眩.药用半夏10g,陈皮20g,茯苓30g,甘草5g,竹茹15g,当归15g,白芍20g,黄连10g,白术30g,肉桂10g,石菖蒲15g.水煎服,上方加减共服15剂,而愈.
作者:栗德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近3年来运用自拟方法祛毒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产后大便难是属产妇病之一.笔者根据产妇这一特点用生化汤加味于产前诊断,备好药物,产后即服,做到有备无患,收到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秦秀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麻杏石甘汤加味汤剂口服,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黎经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张山雷医案》以病为纲,分感冒、风温、湿温等数十类,每类收入若干案例.笔者对《张山雷医案》中路路通、丝瓜络、青蒿珠、带壳砂仁的运用特点作一浅析,以期对中医临床用药有所借鉴.
作者:蒋立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将2003年的44例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男14例,女8例,年龄17~63岁,平均24.7岁,病程2~30天;对照组男16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29.5岁,病程2~28天,入院时两组高体温均达40℃以上.
作者:胡良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病例来源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性病学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标准的64例,男22例,女42例.年龄20~56岁,平均34岁±5.6岁,病程1个月~24年,平均6.2±5.3年.对照组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18~56例.平均38.2±2.5病程1个月~25天.平均7.2±3.3.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分布状态均其有可比性.
作者:陈丽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1年7月至2003年9月门诊观察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发病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6):324],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17~52岁,平均36±0.5岁,病程3~40天,平均23天,其中乏力9例,心悸15例,气短12例,胸闷胸痛6例,心电图ST-T改变35例,心率失常28例.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16~55岁,平均35±0.7岁,病程7~39天,平均22天,其中乏力8例,心悸13例,气短10例,胸闷胸痛7例,心电图ST-T改变32例,心律失常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分布情况上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蒋明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观察研究,现分别从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邵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在1998年4月~2002年3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癌性胸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育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97年以来,笔者用自拟化瘀止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5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病例,经妇检、尿妊娠试验及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停经≤49天的健康妇女,无药流禁忌症,年龄18~42岁,平均26.5岁,均采用服米非司酮2天,米索前列醇1天的方法,服药后5小时以内肉眼观察到绒毛球或完整孕囊排出并有子宫出血量多的表现,或药流后1周尚有阴遭流血.
作者:周远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儿咳喘为临床常见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理法方药自有其异于成人的规律性.
作者:林拥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近3年来,用治溃散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60例进行治疗观察,同时采用法莫替丁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发现治溃散治疗该病可取得疗效高、复发率低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顺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为特征的病证.消渴症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阴虚,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所致.施护一般要从饮食、情志、口腔、皮肤、生活起居、尿量、体重、合并症等八方面入手,还应辨证施护.
作者:李艳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证,为提高临床疗效、创制安全速效价廉的降压中成药,将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临床应用规律略作论述:
作者:屠庆祝;李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