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纂要

杨俊阁

关键词:中医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
摘要:幽门螺杆菌(HP)自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瓦林和马斯分离、培养出后,经国外学者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和重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5%~100%,胃溃疡为70%~85%[1].胃病的严重程度与阳性率有密切关系,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且可癌变.研究发现:小儿胃炎的HP感染率为63.3%;成人慢性胃炎高达90.5%[2].梁后杰等[3]用HP的提取液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胃粘膜细胞已获得恶性转化的部分表型特征,证实了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因此抑制和根除HP是该病主要病因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P感染性胃病,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痒疹汤治疗结节性痒疹39例

    结节性痒疹是持久难愈的一种顽固性皮肤病,在国内外均属难治范畴,病程长,瘙痒剧烈,且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根据结节性痒疹的病因及中药的药理作用,自拟痒疹汤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平;朱玉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通窍蜈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

    笔者自2001年以来,自拟通窍蜈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长者8例,短者2月;主要症状为突发头痛,多为偏则,也可表现为两侧或全头痛.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多伴有眩晕、恶心.疼痛性质呈刺痛、钝痛、固定痛、摇头、府首或咳嗽时使头痛加剧,历时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发作时患者常以掌紧按患部,以期缓解疼痛.全部病例经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测定(TCD)可见脑血流减少或增多先减少后增多等,但频谱图像在正常范围.

    作者:柳月霞;赵晋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股方肌肌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常常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88年3月-2002年2月采用股方肌肌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共7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随访的6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喜;刘元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绞股兰茶治疗高血脂症50例

    高血脂症(HLP)是一种常见的脂肪代谢障碍疾病.笔者用绞股兰泡茶结合西药多烯康治疗HLP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并与单纯多烯康治疗50例对照.

    作者:陆一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影响中药汤剂的质量因素浅析

    汤剂多是以水为溶媒的煎剂,中药所含成分大多数能溶于水,口服后药力直达病所,可以说是药专力宏.但汤剂若质量保证不了,临床疗效也难以发挥,影响汤剂质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要想保证汤剂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于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慢性病人增多,中医药治疗本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我院1998~2003年门诊患者采用中药辨病辨证分型灌肠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凤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硬化中医辨证施治浅识

    1祖国医学对肝硬化论述及病因病机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该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复杂及较难治愈的疾病.

    作者:杨世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生精助育汤治疗少精子症156例

    我院男科于2000年6月~2004年6月期间,采用中医协定处方生精助育汤治疗少精子症患者15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分型辨治慢性乙肝致失眠临证体会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并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根据慢性乙肝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辨证立法,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等论治,以扶正为中心,兼顾调理心肝脾肾功能,临床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作者:朱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便秘辨治体会

    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以及每日排便多次而不畅者,都称为便秘.

    作者:王国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截瘫133例分析

    近10年来对133例外伤性截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及神经根压迫并行相应的仙固定,稳定脊髓,术后静滴能量合剂、依美思、弥可保、神经增长因子等的同时,应用中药、按摩、点穴、针灸及功能练习等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邢宏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探要

    肺心病急性加重是肺心病死亡的重要基础死因,主要是由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出血、电解质紊乱所造成.临床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治疗经验是除了常规治疗外,应认真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及用药反应,调整治疗措施,这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预后是很有成效的.

    作者:胡升安;宁光农;冯爱玲;许成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消渴的辨证施护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为特征的病证.消渴症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阴虚,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所致.施护一般要从饮食、情志、口腔、皮肤、生活起居、尿量、体重、合并症等八方面入手,还应辨证施护.

    作者:李艳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PN28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旭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43例分析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麻杏石甘汤加味汤剂口服,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黎经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张山雷医案》用药特点浅析

    《张山雷医案》以病为纲,分感冒、风温、湿温等数十类,每类收入若干案例.笔者对《张山雷医案》中路路通、丝瓜络、青蒿珠、带壳砂仁的运用特点作一浅析,以期对中医临床用药有所借鉴.

    作者:蒋立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丹参注射液对肝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笔者自2002年9月~2004年8月对近两年来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例,诊断按照1997年ADA标准,入院后结合病史及常规肝炎病毒学检查、肝酶检测及肝胆脾彩超检查异常的患者68例(治疗组).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29~65岁,脂肪肝2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8例,(乙型肝炎15例,丙型肝炎8例,戊型肝炎5例),酒精性肝病1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3例,肝酶均异常,症见食欲不振,胁痛,乏力等.上述检查正常者64例(正常组).均停用一切口服降糖药,除去一切对肝脏损伤的因素.如戒酒、低脂饮食等,选择胰岛素皮注,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直至血糖降至理想值.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武明东;都广礼;郑曙琴;王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咳喘证治述略

    小儿咳喘为临床常见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理法方药自有其异于成人的规律性.

    作者:林拥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孙喜才教授治疗脾胃病十一法临床应用述略

    孙喜才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陕西省著名的脾胃病专家,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博士生导师兼陕西省中医学会会长等职.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40多年,辨证细致,组方严谨,用药巧妙,特别对脾胃病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用药巧妙,特别对脾胃病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他强调只有知人知病、知医知药,才能把握全局,疗效卓著.孙老总结治疗脾胃病十一大法,为晚辈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航标的作用,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为了弘扬其学术思想,试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肖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并发了肾脏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形成多因禀斌不足、五脏柔弱、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所伤、房劳过度、精气俱亏而致阴虚燥热、肾虚水泛.病理性质以消渴日久,以气阴两虚、精气亏耗终致阴阳两虚为本.燥热内生、水湿潴溜、湿浊内蕴、瘀阻肾络、血滞脉内为标,总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肾,在病变过程中又多累及其他脏腑,出现脾虚、肝亢、心虚等.气虚则帅血运行无力,阴虚则脉道失于润泽,阳虚则血脉失于温煦.如此可见本证均可导致标证血瘀.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增高、血流变明显异常、血栓素增多、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血液高凝,这与祖国医学血瘀相互吻合.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