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疾患,是令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痛苦的可怕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残主要原因.现将糖尿病足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高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自1998年至200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46例,并与手术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7例均符合<外科学>肠梗阻和<中医内科学>腹痛、关格诊断标准[1,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小8个月,大68岁,平均34.4岁.对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9~73岁,平均41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利刚;谭少猛;张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气虚发热是指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导致脾胃气虚、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近年来我科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发热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丽君;王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腺、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中医称呕血.
作者:赵镝;金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胃食管反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目前认为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食管粘膜的损害是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临床多以烧心、胃脘灼痛、泛酸、反胃、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降逆和胃法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王杰;周伟星;梁健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案一]患者,女,39岁.以腰背部发热2年余为主诉,于2003年12月20日就诊.2年前不明原因发病,自觉腰背部(两肾之间)发热,约手掌大小,症状时轻时重,较重时,即使身处严冬亦袒胸露背,欲卧石板之上. 自诉曾多方求医,诸医均考虑为阴虚火旺而以滋阴降火为法组方,治疗罔效.观其舌脉,舌质淡,苔白腻,关脉左弦右弱,尺脉沉紧.问其饮食,食欲欠佳,进食后有轻微腹胀,且自觉小腹坚满,时有气从小腹上冲至胸咽,发无定时,发时呃声频频,声音高亢,持续时间10分钟至1小时不等,双下肢轻微浮肿.综观舌、脉、症,考虑为阳虚饮停之奔豚气.遂给予苓桂术甘汤:茯苓15g,桂枝12g, 白术15g,炙甘草6g.1剂,嘱用药后复诊.12月22日复诊:诉汤药入口即感背部热邪逐渐下移,尿量有所增加,小便时有灼热感.1剂服完,背部发热症状消失,小腹坚满缓解,呃逆未发.随访近1年,症状未见反复.
作者:郭刚恒;丛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用综合方法,治疗252例胆结石病例与中西医结合对照组182例对照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1999年~2003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52例胆道结石、残余结石,按照肝胆管泥沙样结石、胆总管结石小于1cm者,只要胆总管下端无狭窄为非手术治疗原则,全部病例经B超检查而确诊.本组术后残余结石64例,占25.4%,其中,胆囊已切除48例.男119例,女133例;年龄小25岁,大72岁,平均年龄48.5岁.
作者:李阳;姚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自2002年~2004年间运用推拿中药离子导入并用治疗4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8~68岁,平均50.3岁,病程短1天,长3年,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推拿中药离子导入并用组48例(观察组)和口服滑膜炎冲剂组20例(对照组).
作者:王承明;王纪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以扬刺为主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1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8例中,男52例,女76例;年龄小18岁,大65岁;病程短1个月,长16年.
作者:姚聪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多种原发或继发的慢性疾病发展到晚期,引起肾脏排泄、分泌及调节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代谢产物堆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出现的一种临床急症.如何在疾病的早、中、晚期阻断或延缓疾病的进程,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方向.笔者采用海昆肾喜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治疗慢性肾衰病例40例,在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改善患者整体情况、延缓CRF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或对已透析患者减少透析次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岳玉桃;郭志玲;徐家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庞某某,女,54岁.于2003年10月19日11时入院.该患在入院前7天右上肢近腕关节处发现一大块瘀斑,5天前出现头晕,2天前皮肤瘀斑增多,并出现头痛,继之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躁动不安,伴呕吐,双下肢活动欠灵活,在当地医院行头CT扫描检查未见异常.既往无关节疼痛、明显脱发及反复口腔溃疡史;病前无服用药物史.查体:体温37.7℃,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6/13.9 kPa.意识不清,躁动不安,中度贫血貌,周身皮肤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巩膜黄染,光反射迟钝,无面瘫,颈软.心率100次/分,心音、心律正常.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及肌紧张.
作者:李亚男;高宏;刘欣;潘琳;刘宝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自2003年元月~2004年底,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60例与西药治疗48例对照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桂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舌诊是具中医特征的一种诊疗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早在<内经>中即有察舌辨证的记述.青紫舌是中医诊断血瘀证的一个传统依据和主要指标之一.青紫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舌象,对临床诊断血瘀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彦;赵兰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根据黄志强老师运用活血化瘀降脂法治疗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病例46例,效果显著,并与同期用血脂灵胶囊和复方丹参片治疗的30例病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可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乌杞乙肝颗粒具有滋养肝肾、解毒散瘀等功效,是我国著名中医肝病专家关幼波先生的临床验方.本实验主要观察乌杞乙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并且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红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自1995年9月~2002年5月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平;高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赵氏家族,遵照家训,溯根源流,探古求新,勤于实践,苦于钻研,潜心研究,辈辈相传,临证颇具特色,尤其在治疗外科、儿科、皮肤科、骨科及疑难杂症方面,审证正确,立法得当,遇疾每能妙手回春,深令同道钦佩.赵氏治病效佳的根本:在于治法特异,辨证正确,施方得当,用药能通过辨证体现、立法能灵活调配,值得进行研究和总结.
作者:郭教礼;赵恒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包括多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但斑块破裂诱发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仍是UAP的主要发病机制.笔者对98例UAP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旨在探索低分子肝素和参麦对UAP的治疗价值.
作者:孙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结合10余年治疗肿瘤经验,自拟胃症宁汤辨证治疗晚期胃癌,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现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徐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中老年残疾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近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结构,造成神经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破坏、微血管损伤、线粒体功能衰竭和蛋白降解加速等,从而使细胞功能丧失.而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糖尿病血管动脉硬化、缺血、缺氧时的抗氧化作用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方水林;沈彦;钱琪;俞菊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