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后遗症的家庭调护

王为霞;姜春萍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功能锻炼, 饮食调护, 温湿度, 滋补, 肢体, 阳光, 食物, 食品, 润肠, 清淡, 空气, 居室, 禁忌, 进食, 降脂, 降压, 光线, 甘油, 低糖
摘要:1起居调护①居室保持阳光充足、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3饮食调护①饮食定时,有节.注意滋补,多食润肠、降压、降脂等食品.②饮食宜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食物,并少食多餐.进食时不宜过快.③禁忌肥甘油腻,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4功能锻炼①肢体功能锻炼:对患肢加强功能锻炼,可以由小到大的强度进行锻炼.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60例分析

    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60例,较之单纯使用西医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西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快速治疗化疗后呃逆一法

    我科自1999年采用自创简易方法治疗化疗后出现呃逆的恶性肿瘤6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芳;王红;谭学芬;朱庆芬;徐书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二甲汤治疗肝硬化36例

    近5年来,笔者运用自拟二甲汤治疗肝硬化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宏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腿痛86例

    独活寄生汤是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治疗痹证的著名方剂,对后世医家有较大影响.近些年来,对独活寄生汤的临床应用,有较多报道,特别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效果[1].笔者1997年3月~2003年5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腿痛86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培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辨证施护

    珠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id Hemorrhage)是指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

    作者:许玲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结肠炎证治浅识

    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中挟有粘液脓血为特征.其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具有反复急性发作的趋向,治愈较难.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菌、免疫抑制及对症治疗等方法.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董正昌;王冠民;郝现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态势评析

    颈椎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的以颈、肩、上肢等部位疼痛沉重麻木甚至瘫痪等的一系列症状.一般中老年人多发,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从事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本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从笔者收集到的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文献来看,运用各种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的甚至痊愈,现将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陈登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健脾醒脾运脾法治疗肥胖型糖尿病18例

    笔者近年来通过自拟健脾醒脾运脾方剂治疗18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荣辉;吴金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8例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性改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几年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获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王成福;张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剂量黄芪和丹参治疗急性心肌炎246例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急性炎症病变,典型改变是以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表现不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怀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辨治探微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简称病窦,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因缺血缺氧及炎症等所致器质性病变,使窦房结起搏和(或)冲动传出障碍所产生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特征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当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时,又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简称为慢-快综合征.该病是内科一种比较少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因其病因复杂,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一些严重患者需要安置起搏器,但因其经济条件差,又无法安置而延误治疗.

    作者:周慧君;唐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阴黄重症临证例析

    余某,女,52岁.两年前因胆石症和右股骨颈骨折行手术两次.半月前肌肤、巩膜黄染至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胆管结石、总胆管内见19×12mm结石回声团声、胆管扩张、腹腔异常积液.肝功能:黄胆指数值117mmol/l,血浆总蛋白低,自蛋白27g,球蛋白47g,比例倒置,要求住院治疗被婉言拒绝.求生无望,已备后事.经某亲威介绍,抱一线希望于2003年5月来诊:抬入诊室,身体消瘦,一身俱黄,黄色晦暗,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指甲失荣;自述右胁下隐痛,不欲饮食,时时欲吐,腹部胀满,大便不实,溲少而赤,口干不欲饮,身时寒战,诊之苔薄黄质淡,脉来濡缓.思乃阳黄失治,转为阴黄,胃气受损,运化失司.当健脾和胃,兼以通络祛湿.药用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白茯苓20g,陈皮10g,法夏10g,柴胡6g,郁金10g,茵陈20g,金钱草25g,鸡内金15g,威灵仙6g,泽兰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二诊:患者肌肤、巩膜黄染渐退,面有起色,寒战未作,渐思饮食,腹胀转缓,小便渐多,苔薄黄质淡,脉来沉缓;医技检查:总胆管内见10×13mm增加回声团块;黄疸指数61.5mmol/l.嘱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保持乐观情绪.原方去法夏加当归10g,金钱草至40g继服6剂.三诊:其夫购药,代诉黄染已淡,饮食如常,腹胀消,已能拄杖行走.原方化裁,前后共进42剂,诸症皆失.随访8个月,未有不适.已恢复劳动.

    作者:张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实验研究集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4.5/1×105,高于西方国家,发病年龄多在15~35岁,女性多见[1].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为主,虽有疗效,但存在毒副作用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药治疗SLE的优越之处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中医药对SLE作用机理的研究涉及甚少,故本文对近20年来中医药对SLE作用的实验研究,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三个方面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黄蔚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300例

    笔者自1989年2月至2003年8月利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优势对300例泌尿系结石病进行临床诊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灵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63例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树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偏头痛168例分析

    笔者从1987年6月~2003年8月采用针刺手法治疗偏头痛16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雍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伴抑郁30例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用常规的中医辨病施治,西药对症用药配合使用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玲;韩运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考释

    慢性肾功能衰竭系危重病证,死亡率高,目前多采用透析或肾移植.笔者近3年来,从脾胃论治为主,配合西药及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8例,收到了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症状、稳定病情、延长生命的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汤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香砂六君子汤两则新用例析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和剂局方》,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而成,为临床治气虚而兼食、痰、气滞所致的痞满、脾胃素虚的妊娠呕吐等证的常用方剂.笔者根据该方补气健脾之功效,用治顽固性口腔溃疡、全身性瘙痒两例,均获显效,报告如下:

    作者:卢绍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胃泰舒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胃泰舒颗粒对大鼠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0.02%氨水自由饮用诱发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观察不同剂量中药胃泰舒颗粒及维霉素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胃泰舒颗粒可降低胃液PH值和胃蛋白酶活性,使黏膜上皮病变减轻,壁细胞计数升高,PAS阳性层增多,粘膜厚度增加.结论:胃泰舒颗粒对氨水诱发的慢性实验性胃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忠林;陈世虎;许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