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ELD评分对肝移植手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赖添顺;郭振辉;苏磊;霍枫;汪邵平;浦淼水;蔡敏捷

关键词: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模型, 并发症, 死亡率, 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早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10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前MELD评分,根据并发症、死亡检验ROC曲线中佳曲线Youden指数高时的MELD截断值进行分组.并对各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06例肝移植患者中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9-25%.住院28 d和术后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57%和89.62%;非并发症组、并发症组以及生存组、死亡组的MELD评分均值分别为12.00、21.19和13.28、28.27,其MELD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价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24±0.05(p<0.01),死亡检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06(P<0.01),死亡检验ROC曲线You den指数高时的MELD截断值分别为18.42和27.15:与MELD≤18.42组相比.18.42~27.15组和≥27.15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MELD评分分值越高,肝移植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越高;MELD分值对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预测效果较差.但对死亡的预测效果较好;高分值MELD(≥27.15)是预测肝移植患者术后高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较好指标.
肝胆胰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现状和进展

    单发性细菌性肝脓肿、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中较大者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同时早期使用抗生素,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而且明显缩短住院日,降低治疗费用和开腹手术率,目前已成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倓;吴钢;蔡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巨脾切除的适应证与外科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的适应证与手术疗效.方法 对23例腹腔镜巨脾切除病例与53例腹腔镜普通大小脾脏切除及35例开腹巨脾切除病例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腹腔镜巨脾切除23例,其中3例同时行腹腔镜巨脾切除伴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其中2例中转开腹.巨脾组和普通组相比,手术时间长[(142±29)min vs(92±18)min]和术中出血量多[(540±90)ml vs(210±80)ml](P均<0.05).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方面没有差异.巨脾组与开腹组相比,术后腹腔镜引流置管时间[(4.7±0.5)d vs(7.7±0.9)d]和术后住院时间[(5.7±0.5)d vs(8.4±0.9)d]短,术后并发症少(4-3% vs 11.4%)(P均<0.05),但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张维建;蒋飞照;屠金夫;郑晓风;韩宇;尤和谊;暨玲;朱恒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头包块:如何处理?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和胆胰外科手术的普及,术前检出或术中发现胰头部包块病例日渐增多.如诊治处理不当,良性病变误作恶性病变而实行脏器毁损大、风险高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恶性病变误作良性病变实行非根治性姑息手术,都会给患者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故如何准确诊断和恰当处理胰头部包块是每位临床医生都必须面对的极富挑战性的问题.

    作者:雷正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萎缩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的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9月~2007年10月收治的萎缩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50例经LC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中转开腹2例,其余48例均通过LC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放置引流管27例.住院时间平均5 d,全组2例胆漏.经引流治愈;无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中未发现有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是可行的,并可体现出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应具有较高的手术技巧和术中应变能力,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宗山;吕震;张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门静脉高压合并胆道疾病的诊治

    门静脉性胆病为继发于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或)胆囊壁的异常改变.此类疾病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门静脉性胆病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乔鸥;胡平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附35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总结采用传统、小切口、腹腔镜三种术式共350例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中用胆道镜确切判断胆总管内无残余结石.胆管下端乳头开口通畅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 13例胆漏,无胆总管损伤、术后出血、残余结石及死亡.328例(93.7%)随访1~19年无一例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 用胆道镜技术探查胆总管及取石.在选择适应证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一安全可靠的术式.

    作者:张光全;吴先麟;廖忠;何方;廖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肠架桥内引流的改进

    目的 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改进内引流的手术方法,使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时的胆囊一并得到处理.方法 将传统的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改进为经胆囊行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在T管的长臂近端剪数个侧孔,使长臂进入空肠之前穿过胆囊,使废置的胆囊也得到引流.结果 两年半来进行了16例改进手术,引流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胆囊行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是临床可行的新方法.具有简单易行且不增加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的优点.值得临床借鉴或推广.

    作者:钮宏文;朱建明;张熹玮;沙粒;李财宝;薛志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漏2例保守治愈

    例1,男,50岁,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胆囊三角纤维化严重遂逆行切除胆囊.胆囊管肽夹无法完全央持,采用1号线结节缝合4针.术后第2天肝下引流出现30 ml胆汁,逐日增多至800 ml.无发热、无腹痛及腹胀,MPCP结合ERCP检查证实为胆囊管残株漏,未特殊处理,正常进食,彩超监测肝下积液逐日减少,1个月后钳闭肝下引流管,2周后拔管,各项指标检测正常,痊愈出院.1年后复查无异常发现.

    作者:魏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12例阻塞性黄疸B超及CT诊断符合率分析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微创外科概念的提出,阻塞性黄疸(以下简称阻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以前许多不适于手术的病例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我院从1994年至2003年间共收治阻黄412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马海宁;常毅刚;冯变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对治疗选择的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CT形态学分型及其对治疗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经治疗证实的59例慢性胰腺炎的CT影像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总结讨论不同病理形态改变的慢性胰腺炎在治疗方法选择上的区别.结果 59例中27例(46%)表现为全胰腺萎缩伴不同程度胰实质钙化,采取内科保守治疗;7例为单或多发囊肿型(12%)表现为胰腺及其周围多发假性囊肿形成,对长径大于5 cm者行切开引流和吻合;7例(12%)表现为胰管狭窄或扩张,行胰管减压引流术;5例(8%)为表现为胰头胰腺局限性软组织样肿块,全部手术切除.13例(22%)为以上两种或以上的混合表现,以外科手术为主.对合并有胆道梗阻的病例做减压引流.结论 慢性胰腺炎可分萎缩钙化型、假性囊肿型、胰管狭窄或扩张型、肿块型、混合型5型,CT形态学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及明确病因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汪溪;陈宽仁;施维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间收治18例通过内镜治疗的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经内镜治疗的患者中,16例(88.9%)治愈,1例(5.6%)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母婴死亡.1例患者经治疗病情恶化,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治愈,胎儿共死亡3例(16.7%).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早期介入.既解除了胆胰开口的梗阻,又降低了胆胰管内压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纪涛;汤志刚;邱陆军;黄强;陈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胰腺癌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且发现时大部分已是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化疗效果差,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分子生物学和免疫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更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具.本文就胰腺癌免疫治疗的具体策略.包括单克隆抗体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过继性免疫治疗及主动性免疫治疗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宏;罗建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探讨(附34例报告)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胰腺损伤34例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并由手术确诊.16例有术后并发症,6例胰腺瘘,2例腹腔内出血,腹腔内感染2例,胆瘘1例,死亡4例.结论 根据患者胰腺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有效的手术方案和术后通畅的引流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主胰管断裂的识别和定位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胰肠吻合中用Prolene线的连续缝合技术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胰瘘的发生.

    作者:史佩东;薛利军;尹浩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门部胆管损伤的防治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处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2007年6月诊治的16例肝门部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例术后恢复顺利,7例有近期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24±11)d.3例有不同程度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避免肝门部胆管损伤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发生胆管损伤,要早期发现、尽早治疗,针对不同的Bismuth-Strasberg分型和损伤时间,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手术后充分引流.

    作者:常仁安;陈钟;李志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SAP合并ARD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SAP合并ARDS患者治疗有效;3例2周内因治疗无效死亡,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休克.治疗有效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3~10 d(平均6.5 d).13例治疗有效患者确诊ARDS即刻和机械通气12 h的pH、氧合指教(PaO2/FiO2)、PaCO2、PaO2等相比较,氧合指数、PaCO2、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患者肺损伤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胰腺炎症的控制是治疗的关键.早期诊断ARDS,予以机械通气和激素等对症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胡霄;倪孔海;朱少俊;叶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缺血再灌注组(I)和乌司他丁组(U).采用EUSA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腺组织bcl-2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并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点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鸟司他丁组的IL-1β含量在6,12.24 h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乌司他丁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乌司他丁组在再灌注6,12,24 h时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P<0.05),后两组各时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鸟司他丁组HSP70的表达在12,24 h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乌司他丁组炎症反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能降低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TNF-α、IL-1β水平和上调胰腺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时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梁道明;张毅;陈元岩;袁勇;周东;陈嘉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七叶皂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七叶皂苷对其的影响.探讨七叶皂苷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组、七叶皂苷治疗组).每组32只.各组分别在术后第3,6和12小时各处死8只大鼠检测胰腺组织NF-κB活性、血清TNF-α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各组剩余8只大鼠观察术后24 h死亡率.结果 SAP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胰腺组织NF-κB活性增强(p<0.05),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七叶皂苷治疗组胰腺组织NF-κB活性、血清TNF-α水平、胰腺病理损害、24 h大鼠死亡率明显低于SAP组(P均<0.05).结论 七叶皂苷可以在体内抑制NF-κB在胰腺组织中的活化,减少细胞因子TNF-α过度释放.可能是其治疗SAP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殷响;吴德全;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间38例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一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损伤、脏器穿孔、胆道损伤、胆漏或者中转开腹等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术后出现右肩背酸痛,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扩大了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范围,避免了气腹对人体的影响同尤其是针对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值得推广的.建立手术空间牵拉膈肌可能是造成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的重要原因.

    作者:曹赣;高军业;臧金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巨大血管瘤的治疗体会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巨大的肝血管瘤外科治疗复杂,并发症高.现对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间行外科手术的6例(7处)肝巨大血管瘤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牟永华;邢人伟;聂寒秋;梁思渊;李敏献;周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临床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方法.因其涉及的范围广,步骤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仍是腹部外科的难点[1].近年来,普外科学者对此术式进行许多改进,手术切除率有了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下降.

    作者:高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