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F-κB通路在HIV/AIDS中的机制及中医证候中的应用

刘飒;谢世平;陈玉龙;许二平;张淼;张海燕;王娟;马素娜

关键词:NF-κB, HIV/AIDS, 中医证候, 应用, 机制
摘要:NF-κB涉及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和炎症反应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成为疾病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热点.HIV-1的不同组分对NF-κB通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HIV能通过TLRS介导NF-κB通路激活,影响HIV/AIDS患者体内免疫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以及病毒复制,对HIV/AIDS发展进程和免疫损伤起着关键作用.HIV/AIDS中医证候转录组学研究,发现在不同中医证候NF-κB通路的基因表达不同,可能与HIV/AIDS不同证候的临床症状群和免疫损伤机制相关.研究NF-κB通路基因在HIV/AIDS不同中医证候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应用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提高免疫力,重建免疫平衡,为HIV/AIDS的基因精准化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八宝丹治疗肝病临床研究进展

    八宝丹具有清利湿热,活血解毒,退黄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导致的黄疸、小便黄赤、恶心呕吐、纳呆、胁痛腹胀、发热等,对肝胆系疾病中辨证属湿热证者疗效显著.主要就八宝丹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肝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陈曦;武超;孙润菲;孙明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血清VIP、ADH、ALD的影响

    目的:研究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血清VIP、ADH、ALD的影响,探讨薏苡仁多糖改善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饮食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水负荷实验检测水负荷指数和6h尿量,采用ELISA方法观察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模型大鼠血清VIP、ADH、ALD的影响.结果: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大鼠水负荷指数明显降低(P<0.05),尿量明显增多(P<0.01);薏苡仁粗多糖组和薏苡仁多糖组分Ⅰ组大鼠血清VIP、ADH、ALD明显降低(P<0.05).结论: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水液代谢功能,其中薏苡仁多糖组分Ⅰ作用明显,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清VIP、ADH、ALD水平有关.

    作者:王彦芳;季旭明;韩晓春;王海瑞;武继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蜂针剂量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趾容积以及缩足反应,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单峰1 min足趾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P<0.01),缩足反应对应长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比其余治疗组改善足趾肿胀度以及延长镇痛效果要强,而对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影响,单峰1 min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好.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具有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加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跟抑制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而单蜂1 min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佳的治疗剂量.

    作者:陈莹;杨路;冼培凤;吴春晓;王升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近5年峨参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目的:对峨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峨参含有苯丙素类、黄酮类、甾体类、脂肪酸及有机酸类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等作用.结论:峨参提取物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药理作用,有继续深入研究开发新药的价值.

    作者:谭辉;马超英;耿耘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骨伤科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中医骨伤科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存在尚无骨伤科国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药在国际骨科指南中占的比重少、指南制定的方法学不规范、采用的证据评价及推荐体系尚需完善、临床研究证据级别低、临床研究未经伦理审查的现象普遍、临床医师科研能力整体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对策:提高临床医师的科研能力,遵循规范的指南制定流程,开展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采用GRADE证据评价及推荐体系,制定骨伤科国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推行伦理审查制度,推广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培训.

    作者:刘军;潘建科;洪坤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ERK1/ET1在慢性心肌炎病毒持续感染与纤维化作用及清心Ⅱ号干预机制

    目的:ERK1/ET1在慢性心肌炎病毒持续感染与纤维化表达及清心Ⅱ号干预作用.方法:150只清洁级体重14 ~ 16 g健康雄性Balb/e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出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140只采用腹腔注射含不同浓度柯莎奇病毒B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10-5(coxsackie virus B3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50=10-5,CVB3 TCID50=10-5)的病毒液3次,每次每只2 mL,首次1∶2000浓度CVB3病毒液,2周后腹腔接种1∶1600浓度CVB3病毒液,4周后腹腔注射1∶800浓度CVB3病毒液,60天后模型构建成功,存活小鼠94只.随机选取90只,分为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各20只,卡托普利组20只,模型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和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灌胃.实验结束,摘眼球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采集心脏组织液氮速冻.用放射免疫法测各组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um 1,ET1)含量;RT-PCR病毒、P-ERK1基因检测;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纤维化形成情况,并检测胶原阳性面积占测量的面积的百分比的即容积分数.结果:造模后ET1、ERK1、CVB3RNA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MASSON染色后正常组含少量胶原纤维,分布于血管周围;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与正常组比较增生明显(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ERK1、ET1、CVB3RNA与模型组比较相应均减低(P<0.05),P-ERK1各治疗组均接近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胶原纤维较模型组减少(P<0.05),清心Ⅱ号各治疗组随清心Ⅱ号剂量增加ERK1、ET1、CVB3RNA逐渐减少,高剂量组胶原含量接近于正常组(P>0.05),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在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中CVB3RNA持续存在,ET1与ERK1在心肌病毒持续感染及心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心Ⅱ号可显著减少ET1、ERK1在心肌的表达,且具有清除柯莎奇病毒及显著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旺;王娟;徐百鸿;程志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质运载蛋白-2表达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脂质运载蛋白-2(LCN-2)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并随机分为5组: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参酮ⅡA灌胃(7.5,15,30mg· kg-1·d-1);辛伐他汀组予辛伐他汀5 mg·kg-1·d-1灌胃;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另设10只C57BL/6J小鼠喂食普通饲料为对照组.14周后测小鼠血清LCN-2、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LCN-2蛋白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小鼠血清LCN-2、IL-6、MCP-1及TNF-α水平、主动脉LCN-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辛伐他汀组、丹参酮ⅡA中、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降低LCN-2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显著减轻ApoE-/-小鼠AS病变.

    作者:万强;陈洪涛;万蝉俊;徐驲;杨雪;骆始华;刘中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必净协同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炎症标记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炎症标记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炎、解痉平喘、祛痰治疗,治疗组加用生理盐水250 mL+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10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PIS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总数WBC)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所有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除白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CRP、PCT、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治疗AECOPD,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席瑞;张邹阳;张亮;曲妮妮;朱明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冻干粉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用血塞通冻干粉进行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 d.结合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15 d时的血清hs-CRP水平、IL-1β、IL-6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在梗死7d时为高,随后则逐渐降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检测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和15 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IL-1β、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

    作者:杨铭;林海燕;傅志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补肾活血法对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膀胱出口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大鼠膀胱功能及逼尿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以及补肾活血方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68只,随机选出12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大鼠按后述手术方法复制膀胱出口梗阻(BOO)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分别为模型组、补肾活血组、氯化铯组、补肾活血加氯化铯组.于造模成功并分组后第1天起,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生理盐水灌胃、补肾活血方灌胃、生理盐水灌胃+皮下注射氯化铯、补肾活血方灌胃+皮下注射氯化铯,正常组同期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30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膀胱测压;然后处死各组大鼠,快速取出膀胱并称取湿重;取逼尿肌组织用于检测MDA、SOD、T-AOC等氧化应激各项指标.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0.01)、氯化铯组(P<0.01)膀胱壁组织中MAD水平明显升高,中药组(P<0.01)及中药加氯化铯组(P<0.01)膀胱壁组织中MAD水平则明显低于模型组.②模型组(P<0.01)、氯化铯组(P<0.05)及中药加氯化铯组(P<0.01)膀胱壁组织中SOD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组(P<0.01)膀胱壁组织中SOD水平则明显低于模型组.③模型组T-AO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它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其膀胱壁组织T-AOC水平虽然均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OO可以引起膀胱组织总抗氧化能力下降,并终导致氧化应激水平上升.补肾活血方可以明显降低大鼠膀胱组织MAD水平,而其对T-AOC的影响似乎并不显著.氯化铯可以部分阻断补肾活血方降低膀胱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

    作者:安文进;孙洁;江少波;裘顺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作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从中医药学术理论与治疗特色、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基础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马超;许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节着机体脂质稳态.在自噬与脂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已经有研究证实自噬以“噬脂”促进脂质的分解,又通过某种途径参与脂质合成.同时,脂质沉积抑制自噬水平的高低.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五行学说解释为:自噬”生“脂质合成”、“自噬”生“脂质分解”、“脂质合成”侮“自噬”.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脂质代谢及自噬对于脂质代谢的调节关系具有颇为特殊的意义,将为进一步探究其科学内涵提供启示.

    作者:王志丹;贾连群;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松萝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松萝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毒理研究及临床安全使用该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给药量法给小鼠灌胃松萝水煎液,于给药前,实验第7、14天分别称量小鼠体质量,并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实验结束后,小鼠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解剖小鼠,对心、肝、脾、肺、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病理损伤情况.结果:松萝对小鼠的大给药量为10.4 g/(kg·d),实验期间松萝给药组小鼠一般状况未见异常;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松萝给药组雄性小鼠第14天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其余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松萝给药组(雄性、雌性)肝脏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各脏器指数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松萝给药组AST、ALT、BUN、CRE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病理观察发现松萝给药组雌性小鼠肝脏和肾脏有轻微的病理损伤情况.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松萝对小鼠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损伤.

    作者:朱家丽;贾占荣;曹佳红;涂跃;张雪梅;闫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黄芪甲苷对MC3T3-E1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进行预处理后,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法(ALP)测定细胞分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成骨细胞信号转导蛋白Smad2/3表达水平;应用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法观察TGF-β1 siRNA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加入抗Smad2/3抗体,探讨Smad2/3在黄芪甲苷介导的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结果:黄芪甲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性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黄芪甲苷处理可诱导TGF-β1蛋白表达,TGF-β1siRNA处理后,黄芪甲苷诱导的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明显下降;此外,黄芪甲苷可显著性诱导Smad2/3表达,经TGF-β1 siRNA处理后,黄芪甲苷诱导的Smad2/3表达显著下降;加入Smad2/3抗体后,黄芪甲苷诱导的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刺激TGF-β1-Smad2/3通路的活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有利于骨形成.因此,本研究将为骨折愈合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曹玉净;吕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肾虚血瘀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免疫炎症反应和骨破坏伴随其整个病程,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根据RA的病情特点,以中医“肾主骨生髓、多虚多瘀”理论为指导,分析肾虚血瘀病机与RA病程中的相关性,探讨补肾活血法延缓RA病情的重要机制,为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蓉;宁乔怡;姚血明;樊赟;周静;候雷;马武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风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从危险因素、病势预测、疗效评价、证型特异性等方面对近十年的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风相关性研究进行评述,总结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中风发病后的各证型中均显著增高,并与中风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指出了无法确定与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特异性的中风证型是现有研究的主要瓶颈.通过分析各证型的发生与加重都存在着邪气亢盛而败坏形体的化毒过程,阐述了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风证素“毒”的相关性,提出了毒邪炽盛的重症中风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为指导同型半胱氨酸应用于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付英德;汪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NF-κB通路在HIV/AIDS中的机制及中医证候中的应用

    NF-κB涉及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和炎症反应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成为疾病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热点.HIV-1的不同组分对NF-κB通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HIV能通过TLRS介导NF-κB通路激活,影响HIV/AIDS患者体内免疫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以及病毒复制,对HIV/AIDS发展进程和免疫损伤起着关键作用.HIV/AIDS中医证候转录组学研究,发现在不同中医证候NF-κB通路的基因表达不同,可能与HIV/AIDS不同证候的临床症状群和免疫损伤机制相关.研究NF-κB通路基因在HIV/AIDS不同中医证候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应用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提高免疫力,重建免疫平衡,为HIV/AIDS的基因精准化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刘飒;谢世平;陈玉龙;许二平;张淼;张海燕;王娟;马素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健身功法易筋经的现代应用研究

    健身功法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运动方法,其对人体身心健康的良性调节作用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易筋经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笔者对近年来易筋经的现代应用研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归纳.易筋经对大学生、中老年等不同人群均有肯定的健身健心效果,表现为生理机能、人体形态、心理状态、运动系统疾病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是理想的锻炼方式;增加易筋经的练习,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易筋经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与其呼吸自然、精神内守、变易筋骨的功法特点相关.

    作者:窦思东;许瑞旭;吴南茜;叶颖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浙贝母迁移至丽水庆元后的品质比较研究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1)通过比较对道地产区和庆元产区浙贝母饮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揭示不同产地对浙贝母有效成分的影响.(2)通过构建庆元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庆元地区浙贝母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1)道地药材浙贝母迁移至庆元产地后对其品质的影响.①采用HPLC-ELSD法,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作为对照品,研究迁移至庆元产地后对浙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②采用HPLC-ELSD法测定庆元和宁波等地浙贝母饮片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和贝母辛的含量.(2)道地产区和迁移地庆元的浙贝母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的研究.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为参照物,采用HPLC-ELSD方法建立并研究庆元产区浙贝母饮片总生物碱的指纹图谱,对20批次样品的色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1)通过对道地产区和迁移产区浙贝母饮片的HPLC-ELSD指纹图谱,有效成分含量,浸出物含量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两个产地的浙贝母饮片质量的差异很大,浙贝母迁至庆元,不仅对浙贝母主要有效成分组成产生影响,而且对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的含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2)建立了18批庆元浙贝母饮片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方法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1)浙贝迁至母庆元对浙贝母有效成分的组分及含量产生了影响.(2)本实验构建18批庆元地区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作者:单云岗;俞忠明;傅跃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郁证“从肺”病机探析

    郁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症状,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病证中.对于本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代医家多从怒郁伤肝,思郁伤脾,过喜伤心神等方面论述,莫衷一是.从七情之悲忧致郁,联系到诸气膹郁的五运六气学说,旨在打破郁证多从肝论治的传统,理清从肺论郁的脉络.

    作者:王珑;李冬杰;王翠娟;张迪;孙忠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