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PLC法同时测定草乌中6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

邵财;逄世峰;刘志强;张亚玉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 草乌, 单酯型生物碱, 双酯型生物碱
摘要:目的:建立草乌中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方法:草乌粉末用氨试液浸润2h后,以异丙醇-醋酸乙酯(1∶1)混合液浸泡12 h,超声处理30 min,提取液蒸干后溶于乙腈中,经微孔滤膜滤过后进行UPLC分析.UPLC分析采用BEH shield RP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2%三乙胺)-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35℃.结果:草乌中6种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分离良好,各成分含量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4% ~ 100.32%,6min完成1次进样测定,工作效率高.结论:建立UPLC同时测定草乌中6种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稳定准确,简便快速,为草乌药材质量控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急性心梗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保护作用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若发生无复流则预示着更差的临床预后.研究旨在评估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n=10),即AMI对照组(I/R)、丹参酮再灌注治疗组(DS-201)、丹参酮冠脉结扎前治疗组(DS-201-pre)、假手术组(Sham),每组各10只.Sham组开胸不结扎,其余3组结扎左室缘支90 min,切断结扎线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结扎前5 min、结扎左心室缘支9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终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HE染色后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评估缺血范围(LA/LVA)、无复流范围(NRA/LA)及梗死区心肌范围(MIA/LA).结果:(1) AMI后90 min时,CK、CK-MB水平在I/R组、DS-201组和DS-201-pre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及DS-201组TNF-α水平均较DS-201-pre组高(P<0.05).再灌注120 min时,DS-201-pre组及DS-201组的血清CK、CK-MB、TNF-α水平低于I/R组(P<0.01或P<0.05);DS-201-pre组与DS-201组CK、CK-MB、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各组病理染色所测的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基本一致(P>0.05).与I/R组比较,DS-201组及DS-201-pre组可以减少无复流面积(P<0.05),DS-201-pre组与DS-2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与I/R组比较,DS-201组及DS-201-pre组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减轻心肌细胞结构损伤,DS-201-pre组与DS-2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减轻心肌细胞结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无复流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王琳莉;黄抒伟;窦丽萍;陆明;胡鹏飞;卜刚;林冬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的传染性疾病,免疫功能的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是艾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征.我国自从1987年尝试用中药治疗艾滋病以来,无论是单味中药的研究还是中药复方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中医特色.主要论述近年来中药复方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金凤;马建萍;马秀兰;张颖;曾琳;李静茹;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与依帕司他联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探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与依帕司他(Epalrestat,Epa)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2015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DPN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Ep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指标,并在治疗后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PG、HbA1c、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SCV和腓总神经SCV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和HbA1c水平分别为(6.4±0.7) mmol/L、(9.3±2.2) mmol/L和(6.8±1.2)%,对照组为(7.6±1.2) mmol/L、(12.4±2.4)mmol/L和(7.4±1.4)%,观察组FPG、2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SCV和腓总神经SCV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4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32/48),观察组有效率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Epa治疗能明显降低DPN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是DPN安全有效的疗法.

    作者:杨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口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述评

    目的:系统总结帕金森病的口服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CNKI中文期刊网近5年来有关帕金森病中药口服治疗的相关文献50余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中药治疗帕金森的疗效做综合分析和评述,阐述治疗帕金森病中医症型进展.结论:中药治疗帕金森病有疗效,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

    作者:于磊;李绍旦;刘毅;徐睿鑫;杨明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金莲花总提取物人肠内菌转化前后的抗炎活性研究

    采用人肠内菌转化模型和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的炎症细胞模型研究了金莲花总提取物人肠内菌转化前后对巨噬细胞NO、IL-6和TNF-α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莲花总提取物及总提取物肠内菌转化产物都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IL-6和TNF-α,且总提取物肠内菌转化产物的抑制作用强于金莲花总提取物,说明二者都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肠内菌转化后总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稍好于肠内菌转化前.

    作者:刘辰;刘莉嘉;赵灿;郭丽娜;王如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马鹿茸多肽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马鹿茸多肽水提取乙醇沉淀的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以马鹿茸多肽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提取工艺,考察药材粒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考察乙醇醇沉前药液相对浓度、乙醇浓度、醇沉时间三因素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水提取的佳工艺为鹿茸粒度80~100目,料液比1∶12,提取次数3次,每次20 min;乙醇沉淀工艺为药液相对浓度0.5g·mL-1(生药)、乙醇浓度65%、醇沉时间4h.结论:经过验证实试验该马鹿茸多肽的提取工艺稳定、简便、合理、可行.

    作者:张微;张振秋;李峰;马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温度及艾灸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及其艾灸后的变化,探讨艾灸对子宫体表温度的影响及灸局部穴和远部穴的效应差异.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关元组、三阴交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关元组和三阴交组于造模结束后分别进行艾灸,3壮/穴.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动态监测各组大鼠灸前、灸后即刻、灸后5、10、20、30、40、50、60 min子宫体表投影区温度.结果:①时点温度:四组间不同时点的温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243.46,P=0.00<0.05).分组与监测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0 <0.05).四组间红外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P=0.03 <0.05).其中,正常组各监测时点间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灸后20~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30~ 60 min各时点比灸后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三阴交组灸后5 ~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10 ~60min各时点比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1);关元组灸后即刻比灸前温度显著升高(P>0.05),灸后5~ 60 min各时点均比灸前及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②时段温差: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的灸后5~60 min各点与灸前温度差值均显著增大(P<0.05);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的灸后即刻与灸前温度差值显著增大(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各点温度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寒凝证类病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存在持续40 min温度降低时段,艾灸可使温度下降时点提前,使该段温度下降幅度显著增加;且灸局部穴和远端穴的即刻效应不同.说明艾灸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子宫体表红外温度的下降,艾灸对于痛经的治疗作用并非依靠直接提高子宫体表温度,其具体起效机制尚须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伟;杨佳敏;齐丹丹;张梅;刘珍珍;章庆庆;解秸萍;任晓暄;郭孟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电针上巨虚等下合穴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NF-α及NF-κB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并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大肠腑病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d,取材,肉眼观察大鼠结肠溃疡及炎症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NF-κB的表达.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NF-α、NF-κB表达(除承筋组外)均较低(P<0.05或P<0.01),且上巨虚、足三里组溃疡评分明显偏低(P<0.05或P<0.01);②与上巨虚组比较,其他4个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偏高(P<0.05或P<0.01),且下巨虚、阳陵泉、承筋组结肠的溃疡评分及NF-κB表达亦较高(P <0.05或P<0.01);③各组大鼠TNF-α含量与NF-κB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2,P=0.000).结论:①电针治疗UC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NF-κB等调控炎症反应、改善结肠组织损伤来实现的;②电针上巨虚治疗UC模型大鼠的效应优于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其部分效应优于足三里,提示上巨虚治疗UC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作者:艾坤;易细芹;张泓;凌希;吴金峰;邓石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回神颗粒对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及体重的影响

    目的:通过神经损伤评分(NSS)评分和体重测量,探讨回神颗粒减轻TBI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液压性脑损伤装置建立中度TBI模型,创伤压力为(170±10)kPa,作用时间为(20±2)ms,随机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3d组、模型7d组、治疗3d组、治疗7d组.治疗3d组和治疗7d组于创伤后即刻用2 mL药液(含回神颗粒0.27 g)灌胃一次,此后再分别于每日早晚各灌胃一次,每次2 mL药液.分别于创伤后1d、3d、7d对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7d组和治疗7d组进行NSS量表评分;分别于创伤后1d、3d对模型3d组和治疗3d组进行NSS评分.分别于造模前和取材前称取每只动物的体重.观察NSS评分和体重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3d组、模型7d组、治疗3d组、治疗7d组各时间点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与模型3d组和模型7d组的NSS评分相比较,治疗3d组和治疗7d组的NSS评分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体重比较,模型组动物体重下降,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动物体重无明显下降(P>0.05).比较每组动物造模前和取材前体重,发现模型组体重下降,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体重有所增加,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回神颗粒能明显改善TBI大鼠N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大鼠的生长发育,减轻脑损伤.

    作者:崔俊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中医体质的营养学研究方法探讨

    体质由先后天因素决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偏颇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调理体质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营养是体质调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中医体质分类,通过膳食调查、人体成分测量、营养代谢指标检测等方法,评定不同体质类型人群的营养状况,利用食物性味功效、生物活性食物成分、营养基因组学等方法手段进行营养干预.探索营养学与中医体质学的有效结合方式,更好地使营养学研究方法应用于体质调理中,以促进健康.

    作者:陈禹;李玲孺;石劢;王济;李英帅;王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黏液分泌特性差异的“肺”与“大肠”津液相求的内涵探讨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肺与大肠在“津液”代谢方面密切相关.“肺”与“大肠”表里机制的实质研究中,黏液在肺病和肠道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肺及肠道不同部位(空肠、回肠、结肠)黏液分泌特性的差异研究逐渐深入,而这恰好与中医“肺”与“大肠”表里之“津液相求”不谋而合.通过比较肺与肠道在杯状细胞、黏蛋白、水通道蛋白和黏液屏障方面的差异,从“津液相求”角度,更好地诠释“肺”与“大肠”的关系.

    作者:张玉苹;王青青;邓秀兰;张晓晶;钟相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天然来源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天然来源抑菌剂对常见致病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以及石斛病原真菌(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东海沙滩泥土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牛津杯法及对峙法筛选对四株致病性细菌和一株石斛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通过观察菌体形态,16SrRNA测序、GenBank比对,对优活性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优化菌株培养条件,获得活性物质产生佳发酵条件.结果:从样品中共分离52株菌,6株菌发酵液提取物对病原细菌具有抑制作用,2株对烟草疫霉菌具有拮抗活性.选取活性佳的菌株,通过鉴定,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所述5株指示菌具有生长抑制活性;通过优化,确定该菌佳培养条件为37℃,ISP2培养基,发酵培养96 h.结论:从东海中所分离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常见致病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烟草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筛选石斛病原菌天然抑制剂的研究.

    作者:吴卫刚;吴祺豪;沈青青;陈姜;陈苏;王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高血压主要呈现以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四种证型为主的虚实夹杂的证候表现,临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其证型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不良生活习惯、四诊信息、心血管危险因素、血液流变学等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张洋;何建成;唐晓婷;童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对老年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记为治疗组(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与对照组(阿奇霉素治疗),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测D-二聚体、血清IFN-γ、IL-4、IL-6、IL-8.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D-二聚体与IFN-γ、IL-4、IL-6、IL-8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与IFN-γ、IL-4、IL-6、IL-8等促炎因子的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趋势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9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x2=12.964,P=0.001),且治疗组的治愈数、显效数以及进步数都要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2/40);治疗组发生呕吐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肺炎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邵剑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皮层血流值影响的观察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皮层血流值的影响.方法:将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20只,按血糖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分别予生理盐水(10 mL/kg)、补肾活血中药煎剂(6.7 mL/kg),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组(生理盐水10 mL/kg).连续灌胃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皮层血流值.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皮层血流值(338.55±28.55)明显高于正常组(239.27±33.27)(P<0.01);补肾活血中药组大鼠肾脏皮层血流值(247.63±11.49)明显低于模型组(338.55±28.55) (P <0.01);补肾活血中药组大鼠肾脏皮层血流值(247.63±11.49)较正常组(239.27±33.27)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早期表现可能为肾脏皮层血流值增加,补肾活血中药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皮层血流值,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皮层血流值从而改善肾脏微循环有关.

    作者:周陈陈;石玉婷;于世家;王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艾灸与推拿对亚健康状态脑力疲劳干预作用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推拿与艾灸两种主要中医非药物疗法对亚健康状态脑力疲劳的干预作用.方法:100例亚健康脑力疲劳状态门诊就诊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艾灸组)、对照组(推拿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疗法操作于头面部及腰背部,观察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疗法灸印堂、神阙穴,均为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休息2d,共调治4个疗程.干预开始当天及完成临床干预当天各评价1次疲劳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得分及工作效率,并对两组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受试者均完成了临床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其疲劳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及工作效率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上述3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灸疗法与推拿疗法均能改善亚健康脑力疲劳状态的疲劳与工作倦怠症状,均能提高工作效率,且在改善疲劳与工作倦怠症状、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二者并无优劣之分.

    作者:唐农;邬桂芬;雷龙鸣;粟胜勇;王开龙;唐宏亮;伦轼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对体内外CD8+T细胞抑制作用及白癜风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丹参的体内外抑制CD8+T细胞增殖及其对脱色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MTS法检测丹参对体外培养的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体内通过丹参对莫诺苯宗诱导的C57BL/6小鼠脱色影响的研究,应用40%莫诺苯宗乳膏诱导C57BL/6小鼠脱色,建立白癜风动物模型;并通过丹参对白癜风小鼠的治疗,研究丹参对小鼠脱色的影响;用肉眼观察毛发脱色,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观察皮肤脱色,并予以免疫荧光检测CD8+T细胞浸润.结果体外研究300 μg/mL和500 μg/mL丹参对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随着浓度增加其抑制更为明显,高浓度组抑制率可达82.05%.体内研究高浓度组丹参对模型小鼠治疗效果显著,脱色斑面积指数较模型组低(P<0.05),复色部位皮肤CLSM表现可见树突状,折光明亮的黑素细胞,且在非用药部位脱色斑皮肤CD8+T细胞浸润显著减少.低浓度组无效果,中浓度组效果不明显.结论丹参对莫诺苯宗诱导的白癜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并说明该动物模型可以用于中药筛选研究.

    作者:祝逸平;尉晓冬;金嵘;许爱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历代心与小肠藏象辨证论治理论发展沿革

    藏象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而心、小肠藏象理论又是构成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导临床心、小肠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依据.因而开展心、小肠藏象理论及辨证论治的文献整理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文献研究角度,对先秦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及明清时期有关心与小肠藏象的认识作纵向的脉络梳理,包括藏象理论和辨治经验的发展,并对代表性医家的论述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心小肠藏象辨证论治规律的整理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杨柳;严世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地龙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龙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流式细胞术鉴定P3代BMSCs.将地龙配制成终浓度为500、50、5、0.5 mg/mL的提取物溶液作为药物干预组,以0 mg/mL组为空白对照组,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比较OD值判断地龙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较增殖率.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的P3代BMSCs表现为集落生长,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90呈阳性表达,CD45呈阴性表达;CCK-8法检测结果为,剂量为0.5-50 mg/mL的药物干预组OD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地龙浓度为5 mg/mL组OD值出现大值,继续提高浓度OD值逐渐减小,当提取物浓度达到500 mg/mL时表现为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在形态和表型上具备BMSCs的特性.地龙提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BMSCs增殖.浓度为5mg/mL时促进BMSCs增殖作用为明显,浓度为500 mg/mL时会抑制BMSCs的增殖.

    作者:李欣芮;宋小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四君子汤”联合伽玛刀治疗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复发病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免疫功能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5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复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伽玛刀+中药四君子汤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伽玛刀组25例).研究两组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和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肿瘤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卡氏评分均更高(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组CD3+、CD4+、CD4+/CD8+和NK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伽玛刀在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复发病例可以提高疗效、提升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峥;厉民;周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