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李兆翌;蒋小琴;纪倩;刘辉;杨庆芳;金巧菲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但目前尚未得到满意疗效,且长期使用西药,会有一定不良反应,中医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整体出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程秋实;汪龙德;刘俊宏;毛兰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糖痹康高、中、低剂量组,另设10只雄性SD大鼠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用不同剂量的糖痹康灌胃,并与甲钴胺对照,每4周检测体质量、空腹血糖,16周后取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变化及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大鼠血浆ET及铜试纸显色法检测大鼠血浆大鼠血清NO的含量.结果:治疗16周后,糖尿病大鼠体质量、血糖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甲钴胺组及中药各剂量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均降低(P<0.01),糖痹康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升高(P<0.05),甲钴胺组及糖痹康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糖痹康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对坐骨神经的形态具有保护作用及可上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浆ET的水平和下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NO的水平.
作者:吕翠岩;张胜容;赵文景;蔡朕;郑桂敏;王晖;姜媛媛;陈洋子;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的脉象参数与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脉象变化与细胞免疫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BOX-Ⅰ型舌脉象仪采集10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脉象参数,并由计算机软件对脉象参数进行自动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细胞免疫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脉象参数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脉象参数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左手脉象参数:治疗湿热兼虚组中h1,h3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中As较治疗前升高(P<0.05);右手脉象参数:治疗湿热夹瘀组中h3,h4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中h1,h3,h4,As较治疗前升高(P<0.05).(2)治疗湿热夹瘀组CD3+,CD4+,CD8+,CD4+/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CD3+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患者左手脉象研究结果示:As值与CD3+值的相关系数大为-0.254,且呈负相关;h1,h3,h4,As值与CD3+值呈负相关;h1,h3,h4,As值与NK值呈正相关.右手脉象研究结果示:h3值与CD4/CD8+值的相关系数大为0.261,且呈正相关;h1,h3,h4,as值与CD4+/CD8+值呈正相关;t5,w值与CD4+值呈正相关.结论:(1)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左手脉象“Lh4”和右手脉象“Rh4”、“Rh5”、“Ras”等部分指标治疗前后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2)肠益方能改善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3)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的h1,h3,h4,As,t5,w值与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脉象参数的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程悦蕾;朱惠蓉;张怡;柴妮;姚依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熏洗疗法是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该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广泛,就该方法在肛门直肠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男科疾病、皮肤病以及外科其他疾病的应用研究作一概述,认为今后在熏洗疗法的研究上应注重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理探讨,并加强局部辨证的应用,从而使其得到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作者:王旭昀;张宏;孙占学;李曰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和重量差异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基质组成、药物细粉与基质配比、滴制温度和滴距等进行筛选.结果:优选的优工艺参数为:PEG 4000与PEG 6000的配比为2∶1,药物浸膏粉与基质的比例为1∶4,滴制温度为80℃,滴距为4 cm.结论:优选的贯叶金丝桃滴丸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为滴丸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培民;曹广尚;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明清医家治疗黄疸病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华医典》中明清时期的黄疸病医案,对医案的中药组成、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数分析显示明清时期黄疸病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益药、清热药为主,辅以理气、化湿、解表等药,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则以寒性和温性为主;药物多归脾胃经.通过聚类分析归纳出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为主的核心药物群,具体药物包括:茵陈、茯苓、猪苓、白术、厚朴、陈皮、栀子、甘草等.结论:明清时期黄疸病的用药方面具有祛湿为先、重视脾胃、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等鲜明的特点,重治法而不重成方、用药均衡平和.
作者:林路平;佘世锋;陈秋铭;张铮铮;兰小和;陈劲峰;袁联雄;邝卫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优化松茸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水提温度、水提时间、液料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松茸多糖得率的影响,应用Design Expert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结果: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松茸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分析得到佳的提取条件为:水提温度95.11℃,水提时间3.50h,液料比35.19:1,多糖得率的预测值为12.65%,根据上述佳提取条件微调后进行验证试验,测得松茸多糖平均得率为12.49%.结论:经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提高了提取效率,简单可靠,适用于松茸多糖的提取.
作者:刘刚;施偲;王辉;吴杰;沈秉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全麻电子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和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病理分型的中医辨证论治.出血型(风热蕴肺证、痰热蕴肺证)以银翘散或清金化痰汤加减,水肿型(湿浊壅阻证)以五苓散合二陈汤加减,纤维瘤型(肺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以百合固金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和嗓音指数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5.00%、28.75%,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8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Jitter和NN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根据病理类型加用中药辨证论治可改善声带息肉摘除术后患者的嗓音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慧;诸葛盼;王珊;朱艳芬;尤慧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大黄酸用于乳腺癌治疗中对肿瘤细胞的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证实大黄酸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64例乳腺癌患者,提取相应的细胞样本,采用MTI法对肿瘤的细胞增殖情况、受体PT心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法对EGFR和HER-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HER-2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使用RT-PCR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使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收集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大黄酸对MCF-7、SK-BR-3和MDA.MB-231等乳腺癌细胞、卵巢癌SK-OV-3细胞系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98 μmol/L、86 μmol/L、115 μmol/L、88 μmol/L和205 μmoL/L.(2)大黄酸的抗肿瘤机制与RHL相似,均是通过①通过抑制EGFR的磷酸化及其下游Raf/MEK/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抑制EGFR高表达和HER-2低表达的MCF-7细胞增殖;②对于EGFR和HER-2高表达的SK-Bf-3细胞,则通过抑制EG-FR和HER-2蛋白表达和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诱导肿瘤细胞通过p53和p21途径发生凋亡,两种方式发挥作用的.结论:大黄酸对HER-2双靶点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具有靶向抑制作用,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两种途径发挥其抗乳腺癌肿瘤的细胞作用,进而达到治疗乳腺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钱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杠杆定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的作用机理,为手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应用模拟杠杆定位手法建立生物力学建模,用CT对健康志愿者的腰椎4~5进行实时扫描,观察3种体位下的腰椎生理曲度、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距离与腰椎管前后径的变化.结果:平躺位、后伸位、加力后伸位分别实时测试取腰椎4~5中间层数据比较,发现后伸加力位的腰椎生理曲度、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距离与腰椎管前后径的距离均变大.结论:杠杆定位手法可使腰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即腰椎在原有基础上曲度加大,增加了腰椎脊柱的稳定性,同时使椎间盘与神经根发生位移和腰椎管前后径的距离变大,初步明确了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理.
作者:吕立江;陆森伟;王晓东;朱朝阳;范炳华;应晓明;应航;杨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效应和途径.方法:将失神经支配的家兔90只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42只、模型对照组42只和正常组6只,手法治疗组给予按揉法治疗,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不做处理.分别在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逐月各取1小组6只家兔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结果:手法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肌球蛋白重链MHC-Ⅱ亚型在1周、2周时明显升高,MHC-Ⅰ亚型在3周、1月、2月时明显升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促进肌肉结构改建能力,促进骨骼肌再生修复.
作者:郭汝宝;翁军;李增图;张喜林;严隽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肝肾阳虚型抑郁症大鼠模型.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利血平和氢化可的松低剂量组、利血平和氢化可的松中剂量组、利血平和氢化可的松高剂量组.观察造模前后大鼠的证候特征及行为学改变.实验第22天采血,测定血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利血平和氢化可的松各剂量组大鼠表现出行为性抑郁,阳虚大鼠数量和气虚大鼠数量较空白组显著增加,cAMP含量、cAMP/cGMP比值降低.结论:利血平联合氢化可的松注射是建立肝肾阳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可行方法.
作者:包祖晓;赵国平;何贵平;陈宝君;虞安娜;李燕;陈世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颈部康复操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E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康复操组)及对照组(电针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配合自主颈部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头痛程度,评价颈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同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改善焦虑的情况.结果: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VAS差值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P<0.05);两组治疗后SAS标准分均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的SAS标准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改善CEH患者的头痛程度、颈椎关节活动度,缓解其焦虑症状,电针配合颈部康复操治疗CEH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针治疗.
作者:陈勇;廖文军;冯晓珍;郑瑞献;高明慧;谢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肠愈宁颗粒,对照组口服艾迪莎,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 (P >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复发率为46.67% (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愈宁颗粒与西药艾迪莎疗效相当,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晶日;徐婷;李贺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创新三参滋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液及胃泌素的治疗机制,为新制剂的临床实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Wistar大鼠11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两组,空白对照组12只和模型对照组98只,造模68 d后,将造模动物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18只、创新三参滋胃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和维酶素组各16只.所有造模大鼠在继续采用造模刺激因素的基础上,同时以三参滋胃颗粒小、中、大剂量,维酶素连续治疗57 d;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胃液及胃泌素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经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中、大剂量三参滋胃颗粒组和维酶素组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三参滋胃颗粒中,大剂量组胃液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液总酸度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参滋胃颗粒可以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液情况,改善大鼠胃泌素情况,为改制剂的临床长期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李海燕;董宇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蟅)虫丸对Lewis肺癌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探索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造模后次日先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根据预试结果确定高(H)、中(M)、低(S)剂量;同时设空白组和化疗组.d11处死小鼠,剖取完整肿块称重并计算抑瘤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OX-2的表达,并用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微血管生成状况.结果:实验组高(H)、中(M)、低(L)和化疗组抑瘤率分别为29.70%、38.79%、17.58%、63.64%.免疫组化法表明大黄(蟅)虫丸具有抑制VEGF、COX-2表达的作用,同时降低肿瘤微血管生成.结论:大黄(蟅)虫丸对荷Lewis肺癌小鼠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及COX-2表达,降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李萍;舒琦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和质谱方法研究乳腺正常组织及纤维瘤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探讨乳腺纤维瘤的发病机理.方法:提取乳腺正常组织及纤维瘤组织总蛋白,分别用Cy3或Cy5标记,与一个Cy2标记的内标等量混合后,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光激发下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获得的图谱经DeCyder 6.5软件进行分析,筛选表达量差异超过两倍的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15个蛋白质在乳腺正常组织及纤维瘤组织中有显著差异.其中,T细胞受体、钙磷脂结合蛋白A2、a-B crystallin、肌球蛋白轻链\T盒转录因子3、CDC16蛋白、血红素α链、RAB14、烯醇酶1表达量增加,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肽基脯氨酸异构酶、转甲状腺素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突变体、阻抑素表达降低.结论:这15个蛋白质可能与乳腺纤维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以作为乳腺纤维瘤早期检测和治疗药物筛选的候选指标.
作者:赵虹;卢德赵;沃立科;顾锡冬;郭艳花;楼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全国名医针灸专家田维柱教授在对眼针理论反复研习的基础上,参照八卦具体方位对照衡量,通过多年大量临床实践,归纳、总结并完善了眼针分区定穴.
作者:张威;海英;黄春元;车戬;田维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饮片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它对胃黏膜白细胞介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把经过胃镜手段确诊的90例胃溃疡患者(中医上辨证为肝郁脾虚)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根除HP的三联用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健胃愈疡饮片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4周.治疗的前、后都记录下患者的胃镜疗效、症状积分、HP清除率等;取胃黏膜进行活检,并检测NF-κB、IL-1β及β防御素-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在胃镜下溃疡总体有效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F-κB p65、IL-1βmRNA以及β防御素-2 mRNA表达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差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愈疡饮片能够有效缓解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显著降低胃黏膜NF-κB p65、IL-1βmRNA以及β防御素-2 mRNA的表达水平,对溃疡黏膜修复有益.
作者:潘国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刺手法在分子水平对高血压调控的作用机制及补泻手法效应的差异.方法:SHR 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15只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每天上午分别对各组大鼠双侧“太冲”穴施以相应刺激,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TGF-β1、P38 MAPK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GF-β1结果:针刺泻法组TGF-β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针刺补法组大体一致(P>0.05),低于针刺对照组(P<0.05)和模型对照组(P<0.01).P38 MAPK结果:针刺泻法组P38 MAPK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针刺补法组大体一致(P>0.05),低于其它SHR组(P<0.05).结论:捻转泻法可降低主动脉组织中TGF-β1、P38 MAPK的mRNA表达,且泻法作用优于补法.
作者:张毅;刘清国;王朝阳;李涛;陈中;张月;段嵩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