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术式对Ⅲ-Ⅳ度痔疮的临床疗效及促炎因子变化分析

陈允;钱峻

关键词:重度痔疮,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促炎因子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对Ⅲ~Ⅳ度痔疮的临床疗效及促炎因子变化情况.方法 从本院选取447例重度痔疮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PPH)223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22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促炎因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在肛周红肿及术后出血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吻合口缩窄及尿潴留方面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促炎因子IL-6、IL-1及TNF-α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0.05),而治疗组患者术后血清促炎因子IL-6、IL-1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PH在治疗重度痔疮患者中优于外剥内扎术.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外伤固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外伤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62例牙外伤患者,114例患牙,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患者,59例患牙,牙外伤固定给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31例患者,55例患牙,牙外伤固定给予牙弓夹板结扎技术.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斑菌指数(PLI)及牙周情况,讨论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外伤固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牙治疗成功51例、有效7例,失败1例,对照组患牙治疗成功41例、有效8例,失败6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9.09%,两组比较为(χ2=4.1932,P=0.0406).两组治疗前GI、SBI及PLI指数没有明显差异.治疗6周后两组GI指数比较为(t=4.2481,P=0.0000)、SBI指数比较为(t=3.4305,P=0.0008)及PLI指数比较为(t=3.4261,P=0.0009),治疗6周后观察组GI、SBI及PL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两组GI、SBI及PLI指数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牙龈炎3例,占5.08%,根尖改变2例,占3.39%,牙周袋形成2例、占3.39%,牙槽骨牙根吸收1例,占1.69%;对照组牙龈炎4例,占7.27%,根尖改变3例,占5.45%,牙周袋形成2例、占3.63%,牙槽骨牙根吸收3例,占5.45%;观察组患者牙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牙周情况.结论 牙外伤需固定患者行直丝弓矫治技术,不仅固定效果好成功率高,还能对改善牙周情况起到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马金全;陈旭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的残留结石

    目的 观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在本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术后残留结石的19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19例患者实施治疗,观察1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17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置入输尿管软镜,2例患者Ⅱ期置镜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2.5±6.3)分钟,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89.5%,平均住院时间为(5.3±1.1)天,术中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治疗后的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与手术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残留结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兴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8例需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处理组为观察组34例和传统护理处理组为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SS),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VAS及UCLAS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提示两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原发性冻结肩患者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后的早期康复,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其远期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哿菲;方国美;江金燕;雷冬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消融子宫肌瘤诊断机体创伤和肿瘤的结果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消融子宫肌瘤诊断机体创伤和肿瘤的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超声消融术组(n=40)和肌瘤剔除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收缩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体温、心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超声消融术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心率、收缩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收缩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肌瘤剔除术组患者的体温、心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超声消融术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肌瘤剔除术组25.0%(10/40)(P<0.05).结论 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不会造成显著的机体创伤,同时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肿瘤治疗效果的评定工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60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行后尿道端端吻合术,30例患者行尿道内切开术,分析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和一些相关注意事项.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尿道内切开术患者有10例失败,失败率33.33%;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有8例失败,手术失败率为26.67%.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治疗失败率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尿道内切开术组10例手术失败患者,失败的原因:1例切口过长,4例手术时间长,3例瘢痕切除不彻底,2例术中感染;30例尿道端端吻合术患者中有8例手术失败,失败的原因:2例手术方式不合理,3例手术时间长,2例瘢痕切除不彻底,1例术中感染.结论 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失败的原因比较多,治疗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行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的方法,并遵随手术原则进行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Nd:YAG激光联合超声洁刮治疗牙周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分析Nd:YAG激光联合超声洁刮治疗牙周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在本院予以牙周炎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超声波洁牙以及龈下刮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d:YAG激光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菌斑指数、菌落数量、龈沟出血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菌斑指数、菌落数量、龈沟出血指数均得到降低,与治疗之前相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与2个半月时,菌落数量明显低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半个月与1个月时的龈沟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d:YAG激光联合超声洁刮治疗牙周炎比单独使用超声洁刮治疗,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清除菌斑,清除患者口腔内的有害菌群,调节菌群平衡,保护牙周组织,临床效果更加可靠,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郦芳;王峻;汤刘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锤凿劈冠法与微创拔牙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9例,B组49例.A组行微创拔牙治疗,B组采用锤凿劈冠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较B组短,术后1、3、5天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14.29%,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与B组20.41%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拔牙术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严伟一;许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本院予以治疗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使用传统切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组使用经皮微创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引流量、住院时长;手术之后7天、随访术后1年时的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的前缘高度;随访手术之后6个月时的Oswestry指数以及术前术后Oswestry指数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引流量、住院时长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Cobb角低于手术之前,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手术之前,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的Oswestry指数低于对照组,术前术后Oswestry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微创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与传统切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达到相同的固定及复位效果,但经皮微创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明显优化手术指标,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操作更加安全,更利于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镇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腹腔镜和开腹切除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腔镜和开腹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擦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总数、第一站淋巴结数、第二站淋巴结数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应用于胃癌切除术中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渊;卢国春;方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及保守治疗分析

    目的 对本院近3年来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手术及保守治疗,评估两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单孔单管组、单孔双管组和保守治疗组,分别收集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颅内积气量、残留液体量、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收集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老年患者58例,其中单孔单管组20例、单孔双管组19例和保守治疗组19例.3组之间患者基础疾病、血肿位置、CT表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治疗组(单孔双管与单孔单管)与保守治疗组比较,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单孔双管组术后颅内积气量以及残留液体量显著低于单孔单管组(P<0.01),而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月及6月随访发现,保守治疗组复发率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单孔双管和单孔单管)(P<0.05),而单孔双管组与单孔单管组的复发率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钻孔单孔双管引流术是老年患者的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处理的佳方案,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同时能显著降低术后颅内积气、血液残留、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减少硬膜下血肿的复发.

    作者:潘柏林;赵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在女性良性乳腺肿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236例,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两组,研究组运用微创旋切术治疗,纳入118例,对照组用传统切除手术治疗,纳入118例.比较两组肿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情况、美容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肿块切除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显著缩短,术后即刻、6、12及24小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22.9%的发生率(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病例,研究组美容效果优良率高达100%,患者满意度高达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一种安全、可靠、微创及美容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切除肿块,复发率低,且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短,并能显著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促进术后康复及美观,是女性切除良性乳腺肿块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秀萍;劳萍;徐志伟;苏微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对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36例经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的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患者完全治愈出院,平均带管时间为9.2天,随访1~6月无复发;1例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死于颅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论 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腰大池置管引流是治疗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不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永锋;俞文华;杜权;胡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采用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疗效

    目的 探讨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78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经典Messerklinger术式治疗,并切除钩突,常规开发上颌窦口及前组筛窦)与治疗组(经前囟钩突切除术),分别为39例.采用Lund-Kennedy评分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术腔局部状态予以评价,评价术后上颌窦口开放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情况;检测黏液纤毛传输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年VAS评分为(0.89±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7±0.53)分,t=2.68,P=0.00;治疗组治疗后1年Lund-Kennedy评分为(0.92±0.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1±0.78)分,t=7.97,P=0.00;两组患者VAS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窦口开放良好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6%,χ2=6.50,P=0.01.治疗组黏液纤毛平均传输时间为(21.91±4.68)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33.98±4.19)分钟,t=11.99,P=0.00.结论 采用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疗效显著,且有利于加速患者上颌窦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

    作者:何可玲;傅锡品;陈水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盆腔脓肿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诊治疗效,为腹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安全性和可行性等提供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医院治疗的盆腔脓肿住院患者10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并收集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特征,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恢复过程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区别.结果 此研究共纳入105例,其中有65例病人采用的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占61.9%,40例病人采用的是常规方法治疗,占38.1%.患者平均年龄(40.55±10.52)岁,放置宫内节育器者41例,占39.04%,末次月经前已有白带异常者62例,占59.05%.发现衣原体感染者21例,占20.00%,人型支原体29例,占27.62%,解脲支原体50例,占47.62%,淋球菌2例,占1.90%.观察组的平均抗炎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数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对于治疗盆腔脓肿具有显著疗效,术中治疗过程安全顺利,术后恢复过程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并且并发症少.

    作者:王倩倩;徐海鸥;徐婉婉;黄璐;陈莉锋;赵小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控硬膜外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200例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200例产妇分娩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麻醉医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组(D组)100例,罗哌卡因组(S组)100例.各组患者于宫口开大2~3cm时,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采取左卧位,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完成后头端置硬膜外导管并留置腔内4cm,试验量注入0.5mg/L的罗哌卡因5ml,观察5分钟,无全脊麻硬膜外追加药物6ml,经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PCA)泵.D组患者以0.2μg·kg-1·h-1的速度经静脉泵注5ml右美托咪定,S组患者泵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硬膜外给药15分钟后若疼痛无缓解,即启动PCA泵,泵内药液为罗哌卡因0.5mg/L,采用LCP模式:负荷剂量为5ml,背景输注剂量5ml·h-1,追加剂量3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观察两组产妇生命体征(MAP、HR、RR、SPO2);镇痛效果、PCA期间罗哌卡因的用量和按压次数;各产程的时间、产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价;改良的Bromage法评价患者产后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T0~T7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的监测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D组与S组产妇分娩镇痛前后Bromage评分均无出现运动阻滞患者,所有患者均为0分.两组患者在硬膜外注药前、给药后10、30、60、120、180分钟、 宫口开大7~8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比较,D组与S组在硬膜外注药前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D组在给药后10、30、60、120、180分钟、宫口开大7~8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S组,镇痛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D组在0~2小时、2~4小时、4~8小时、8~12小时、12~24小时的罗哌卡因用量均明显低于S组,D组在0~2小时、2~4小时、4~8小时、8~12小时、12~24小时的PCA泵实际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S组(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将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产妇分娩具有更好的镇静、镇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是临床产妇分娩镇痛优选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涛;胡明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不适感及创伤应激的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不适感及创伤应激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2例患者进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的4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不适感及创伤应激相关血清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不适感轻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创伤应激相关血清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不适感及创伤应激的控制效果较好,因此本治疗方式更为适用于腹股沟疝患者.

    作者:邱守标;胡娟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60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60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选择在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病例3960例,术后有60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取其切口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82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观察记录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在分离的8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52株,革兰氏阴性菌有27株,真菌3株;其所构成比分别为63.41%,32.93%,3.66%.革兰氏阳性菌是病原菌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8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肠球菌属9株,链球菌10株,构成比分别为21.95%、15.85%、10.97%、12.16%;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孢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鲍曼不动杆菌7株,构成比分别为13.41%、9.76%、8.54%.通过分析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通过分析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结论 发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医院应该采用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趋势,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作者:林优波;竺智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七皂苷R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mRNA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后脑组织中TNF-α的表达和变化,以及三七皂苷R1对脑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实验对照组(B组)、三七皂苷R1组(C组),每组又分为24、48、72小时3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动物.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脑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TUNEL实验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A组中凋亡细胞数无明显的改变(P>0.05),B组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且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P<0.05).C组中各时间点脑组织的凋亡数少于B组(P<0.05).RT-PCR结果显示①A组中各时间点均有TNF-αmRNA的表达,但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随着时间的延长,B组中各时间点脑皮质中TNF-αmRNA含量逐渐增加,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组在24、48、72小时后脑皮质中TNF-αmRNA的表达低于B组(P<0.05).结论 ①TNF-α因子参与了大鼠脑I/R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且随着损伤时间延长,TNFα表达增高,内源性损伤作用变强.②三七皂苷R1可降低脑组织中TNF-α浓度,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脑I/R后的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赵志新;胡小铭;汪杰;柴海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合作办医在山区群体性坍塌伤救治中的体会

    目的 总结合作办医在山区群体性坍塌伤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 对本地区群体性坍塌伤伤员在合作办医下采用一体化的救治模式.记录检伤分类、转运人次、诊断、损伤部位及类型,治疗效果等.结果 116例伤员,现场死亡6例,院内死亡4例,颅脑损伤10例,脊椎骨折34例,胸部损伤6例,腹腔内脏器破裂4例,四肢骨折24例,余均为软组织挫裂伤.结论 山区群体性坍塌伤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涉及现场救治、转运,多学科协作等,采用合作办医一体化模式可以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陈健良;章义利;陈雄伟;周晓芳;郭洪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球内异物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球内异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24例眼后段金属球内异物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手术23例,Ⅱ期手术1例.随访3~6个月,观察记录: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异物取出率、视网膜复位等情况,对上述资料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异物取出成功率100%;24例中视力提高20例,占83.33%;眼压及炎症反应控制良好;发生术后PVR者4例,其中3例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至末次随访除1例为硅油依赖眼,其余23例视网膜在位情况均良好.结论 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球内异物,尤其Ⅰ期手术应用该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作者:李恩辉;金琴辉;李高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