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产妇62例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分析

段利珍;邵永红

关键词:前置胎盘, 合并, 剖宫产, 并发症,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研究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产妇62例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预防措施. 方法 选择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接诊的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产妇62例.按实际情况分为首次剖宫产组(FCS组)和再次剖宫产组(RCS组),对两组产妇的围手术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RCS组的妊娠终止时间显著低于F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S组的术中术后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 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S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产妇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上需要重视.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每组各45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情况比较,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复发率,以及术后1年患者生存质量. 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花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评估,观察组GLQL总评分为109.53±3.82,对照组为99.73±2.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一年生存质量高.

    作者:刘建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评估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评估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92例患者同时用常规评估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扫描法分别对有疼痛感的受压部位进行评估,对照组采用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常规方法进行评估;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全面扫查压疮可疑区域,根据可疑区域组织回声、边界、弹性评分、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应用超声检查可发现临床观察难以察觉的深部组织损害,提高对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评估准确性.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评估准确性,指导临床对压疮尽早进行干预,促进深部软组织损伤的愈合,缩短住院疗程,减轻患者痛苦,节约住院费用,使压疮对患者的影响降到低,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丽;孙建明;许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褥期子宫血管瘤误诊为宫内残留1例

    目的 探讨产褥期子宫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通过对1例误诊为宫内残留的产褥期子宫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子宫血管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诊断出现困难,确诊需要依赖病理检查,盆腔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血管瘤安全有效的保守方法. 结论 产褥期子宫血管瘤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容易误诊、漏诊对生命造成威胁,增强CT和MRI可提高对子宫血管瘤的术前诊断,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在明确诊断后早期尽早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作者:郑丽萍;苏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比较

    目的 探讨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患者,共计80例,年龄65~72岁,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腰丛神经阻滞组(Lumbar plexus block group,L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pidural anesthesia group,E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及运动完全阻滞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5分钟(T1)、麻醉后30分钟(T2)及出室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患者术中输液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局麻药中毒、术中低血压、术后尿潴留、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L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 E组(P<0.05),持续时间显著高于E组(P<0.05).L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E组(P<0.05).E组患者 T1、T2、T3的 MAP、HR显著低于L组(P<0.05).E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显著高于L组(P<0.05).L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E组(P<0.05).L组患者术中低血压、PONV、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患者(P<0.05). 结论 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且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余德勇;王志杰;项巧敏;单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45例腹腔镜组和42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亚群(CD3+ 细胞、CD4+ 细胞、CD8+ 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TNF-α和IL-6水平较术前均有提高(P<0.05),但开腹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 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 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开腹组降低水平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免疫功能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BOLD螺钉在足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BOLD螺钉在足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足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临床均接受BOLD加压螺丝钉治疗,于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根据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作者:杨陆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宫腔镜诊治高危流产的临床价值与评价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高危流产的临床诊治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宫腔镜检查的高危流产患者154例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53例接受宫腔镜诊治高危流产患者中,检查成功率为100.00%,终止妊娠率100.00%.宫腔镜对子宫瘢痕憩室、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率与超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镜优于超声.39例接受宫腔镜诊治高危流产的患者同时发现并治疗其他合并的宫腔疾病,占34.21%. 结论 宫腔镜诊治高危流产是一项安全、有效、可靠的微创方法,优于超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可在检查的同时对疾病进行治疗.

    作者:阮凡;吕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

    目的 探讨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如果患者为单纯软组织缺损,则给予其局部或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如果患者为复合组织缺损,则给予其组合组织再造治疗;如果患者具有较轻的污染情况或局部及全身条件允许,则给予患者Ⅰ期修复重建治疗;如果患者具有较为复杂的伤情、较为严重的感染及较多的组织缺损,则给予患者分期修复重建治疗,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足部均具有较为满意的承重能力及平衡能力、良好的耐磨性能及较为美观的外形,40例患者中,优24例,良8例,可4例,差4例,踝-足部恢复的优良率为80.0%(32/40). 结论 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重建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踝-足部恢复的优良率,有效恢复患者的足部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晗;王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及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对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患者各项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及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对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患者各项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A组,n=40)和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组(B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D-Di、PLC、PAgR、R、K、α角、MA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 D-Di、PLC、PAgR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中1小时、术后2天B组患者的D-Di、PLC、PAgR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 R、K、Α角、MA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中1小时、术后2天A组患者的Α角均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R、K、MA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结论 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患者各项参数具有更积极的影响.

    作者:阮斌豪;王娜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颅脑创伤的诊断评分现状与研究趋向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评分量表在评价我国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中的应用现状、优劣比较,期待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能够更加准确评价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新标准.认为今后的评分方法应综合现有的各评分方法的优点,使评分系统更加完善,更合适于临床.

    作者:孙佳桦;裘五四;姜启周;肖国民;程军;吴建跃;徐海松;丁皓俊;林中靖;吴文天;王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产妇宫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产妇宫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 β-HCG)恢复时间、月经正常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血 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月经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5.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者恢复快,后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吕荷叶;陈迪文;李连珍;赵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06例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多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根管充填效果和根尖处病损区牙槽骨骨密度变化情况,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缓解时间,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分别为91.26%和93.2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根管充填的适充、欠充及超充发生率,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诊次数为(1.02±0.7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4±0.56)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根尖处病损区牙槽骨骨密度呈升高趋势,且治疗后3个月明显高于治疗后1个月(P<0.05),治疗后6个月明显高于治疗后3个月(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感染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一次性根管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复诊次数,缩短治疗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淳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牛膝醇溶液透入辅助治疗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牛膝醇溶液透入辅助治疗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GS),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牛膝醇溶液透入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71.7%,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佳(P<0.05);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关节肿胀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佳(P<0.05). 结论 牛膝醇溶液透入辅助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伟欢;胡旭华;李光阳;潘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宫腹腔镜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不育患者性激素、妊娠的影响

    目的 探究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不育患者性激素以及妊娠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3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不育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性激素水平以及妊娠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74.4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雌二醇(E2)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5),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E2升高程度、LH和FSH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佳明显(P<0.05);根据随访结果发现观察组妊娠率82.5 %,对照组妊娠率62.8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腹腔镜治疗,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妊娠率,对于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吟雪;周丽群;张慧足;张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成功率及并发症

    目的 通过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成功率来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重要性及佳治疗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本院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和影像信息,通过 X-片测量记录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腕关节的掌倾角成角度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腕关节功能评价根据 Fernandez 评分标准[1]进行. 结果 26%的患者桡骨轴向缩短长度>2mm,58%的患者桡骨轴向缩短长在2~5mm,16%的患者桡骨轴向缩短长度>5mm。平均缩短是3.87±2.32mm。37%的患者成角度<5°,54%的患者成角度在5~10°,9%的患者成角度超过10°,平均的成角度是6.31°±2.74°。根据Fernandez 评分标准,优15例,良16 例,差7 例,优良率84 %。结论研究表明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低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和角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官常和;张瑞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手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这一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需行急诊或择期手外伤手术的患儿,共计80名.随机分为单纯实施七氟醚全身麻醉组(S组),实施七氟醚全身麻醉后,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情况,气胸发生率,术中无意识体动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术后1小时(T0),2小时(T1),4小时(T2),8小时(T3),12小时(T4),24小时(T5)疼痛评分(Wong-Baker评分)等. 结果 U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短于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术中无意识体动发生率及术后PONV的患儿例数,S组均多于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术后疼痛方面,S组患者 T0,T1,T2,T3Wong-Baker评分高于U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醚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风险较小,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程度,适合在麻醉医师熟练掌握这一技术的前提下开展.

    作者:赵劲松;吕培军;韩娟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颞叶皮质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采集外周静脉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NSE)、S-100B蛋白水平,并采用哥斯拉昏迷量表(GCS)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NSE、S-100B、H2S以及NGF分别为(10.33±1.09)μg/L、(0.09±0.01) 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CS得分为(13.58±1.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可以有效降低对脑组织的影响,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相比更具有优势.

    作者:金贇;潘云峰;沈王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接诊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的愈合时间、治愈率和术后2年内复发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 结果 传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高于联合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显著高于联合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患者的治愈情况显著低于联合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所改善;联合组平均提升3行,传统组平均提升2行;术后6个月,联合组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治疗术有效提高了翼状胬肉治愈率,降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视力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姬秋红;文丰;宋友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评价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自行设计,于2015年2月18日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ZL 20601629.7)治疗 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复位治疗16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本组16例均为闭合骨折,待伤后5~12天局部肿胀消退,软组织条件改善后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1、3、6、12个月规律随访,行膝关节正、侧位X片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 HSS评分[2].结果16例获随访6~22个月,平均15个月.HSS评分平均为91.7分,优良率100%,无关节内感染及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 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设计合理,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操作简单、可直视下解剖复位关节面,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其它手术方法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新的骨折及复位不良等副损伤,减少创伤,有助于术后功能康复,是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龙伟;梅杰;周文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行保乳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03%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保持乳房良好的外观,有助于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支宏海;邓金平;康信瑶;吕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