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珂珂;朱雪琼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对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收集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分析技术检测其VEGF及p53蛋白的表达.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VEGF及p53蛋白对鉴别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价值.结果 ①VEGF及p53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癌中阳性率均逐渐上升;②在所有标本中,VEGF与p53蛋白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0.685,P<0.05);③VEGF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0.638、特异度0.889、准确率74.8%;p53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0.466、特异度0.822、准确率62.1%.结论 VEGF及p53蛋白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初步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有一定价值,p53蛋白可上调VEGF表达.
作者:黄雅萍;仇玲玲;陈晓丹;王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REM)在妇科手术麻醉中的药理学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效果及其现阶段进展情况.方法 将入笔者医院行全麻择期开腹手术的ASAⅠ~Ⅱ级女性妇科病人平分成3组并分别加注REM、芬太尼和REM联合芬太尼麻醉方案进行相关手术处理.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各项苏醒指标、Ramsay评分及拔管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的比较,探讨REM在临床麻醉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意义.结果 C组手术病人的血压及心率改变程度相较于A、B两组的要稳定;A、C两组间的各项苏醒指标差异不大,但B组成员在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上要明显慢于A、C两组;B组部分时期的Ramsay评分情况远不及其他两组,而且C组成员的分值为稳定;A、B两组手术病人服用镇痛药物情况远多于C组且上述组间手术相关资料数据差异较大(P<0.05);而C组开腹手术病人在拔管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严重情况和病人数目都小(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临床安全性较高,应用其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平稳且病人恢复较快,但与芬太尼联合应用麻醉效果更为突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永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胫骨Pilon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68例,治疗医师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记录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Tornetta评价疗效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同一组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复查对所有患者行6~12个月随访,平均(9.27±1.19)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地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效果显著,可在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有效将关节面恢复,骨折端固定稳固,为骨折区提供较好的血液供应环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少杰;王秀峰;蔡峰;袁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80例颅脑外伤患者在颅脑外科手术前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0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且连续随访1年.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根据其癫痫与手术时间之间的关系,将所入组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为术前癫痫组,另外一组患者为术后癫痫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术前根据其病因、性质、发病部位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和癫痫类型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在手术前全部患者进行完整的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记忆神经电生理检测(AEEG).术后对患者进行每周随访,并且在术后前7个月定期复查.结果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损伤类型、损伤严重程度进行了统计,并观察了患者与癫痫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术前与术后癫痫组的开放性、轻型的患者的发病率都较高,两组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16,P=0.0014);术前癫痫组与术后癫痫组的癫痫发作部位都存在,基本都保持对应的发作比例,但是术前癫痫组的不同发生部位的部分发作及全身发作的例数都稍微比术后癫痫组的发作例数多,说明术后癫痫治疗的效果显著(P<0.05);术前癫痫组40例,在术后发作例数仍有24例,占60.00%,但较术前比例有所减少,术前癫痫组的术前后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χ2=0.2313,P=0.5784).而术后癫痫组较术前例数上升较大,术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χ2=24.2317,P=0.0000);由于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大,故将此频率分为4个区域.术前癫痫组经疗后,发现癫痫发作频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术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控制癫痫的临床发作,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术后癫痫组术后发生继发性癫痫现象,而发作频率和手术前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颅脑外科手术会诱发癫痫发作.结论 通过对80例颅脑外伤患者在颅脑外科手术前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发现手术疗效更佳,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作者:吴来德;朱君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生蒲黄汤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54眼)与对照组(42例52眼).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加给予生蒲黄汤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在视力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2.2%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6.2%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眼底检查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9%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0.0%比较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蒲黄汤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促进眼底出血吸收,改善患者视力,且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钮心瑜;宋晓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外用联合中药熏洗在低位肛瘘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低位肛瘘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单用中药熏洗组)、治疗Ⅱ组(康复新外用联合中药熏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肛门创面的疼痛、渗液、肉芽生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在术后第7天和术后14天疼痛情况及创面渗液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14天治疗Ⅱ组疼痛情况及创面渗液情况均好于治疗Ⅰ组,P<0.05;治疗Ⅰ组和Ⅱ组肉芽生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Ⅱ组创面愈合时间优于治疗Ⅰ组,P<0.05;治疗Ⅰ组及Ⅱ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康复新外用联合中药熏洗能有效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渗液等症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锋;崔焌辉;洪霞;蔡珂;周凤如;都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静脉镇痛对新生儿哺乳安全性.方法 将选取的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A组术后镇痛给予氟比洛芬酯0.035mg.kg-1.h-1+舒芬太尼0.035μgmg.kg-1.h-1;B组术后镇痛给予氟比洛芬酯0.07mg.kg-1.h-1+舒芬太尼0.035μgmg.kg-1.h-1;C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0.035μgmg.kg-1.h-1.观察3组镇痛效果及对新生儿哺乳安全性.结果 术后12、24与48小时三个时间点三组产妇VAS评分比较有明显变化,且A组、B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产妇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2小时产妇乳汁内氟比洛芬酯有效代谢产物氟比洛芬浓度A组低于B组,用药后24、36、48、52小时产妇乳汁内均检测不到氟比洛芬酯有效代谢产物氟比洛芬浓度.结论 氟比洛芬酯0.035mg.kg-1.h-1复合舒芬太尼0.035ugmg.kg-1.h-1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静脉镇痛具有明显镇痛作用,改善产妇泌乳,可用于剖宫产手术镇痛产妇的新生儿哺乳.
作者:王晓燕;郑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缩宫素与卡孕栓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产妇206例,其中腰硬麻醉下剖宫产术88例,镇痛下自然分娩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一组102例(剖宫产44例,镇痛下自然分娩59例),第三产程使用缩宫素10单位静滴;另一组102例(剖宫产44例,镇痛下自然分娩59例)第三产程使用卡孕栓1mg舌下含服.比较两组产后1小时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两组产后1小时出血量(t值7.48,P值<0.05),产后2小时出血量(t值8.82,P值<0.05),第三产程时间(t值2.592,P值=0.11).结论 卡孕栓对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有显著效果,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邱芳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型儿童恒牙外伤的分型处理效果及牙髓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04例(患牙337颗),根据外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1年观察牙髓预后,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考察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共计牙髓坏死85例(25.2%),牙髓钙化11例(3.26%),牙髓存活241例(7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伤类型、冠折类型、脱出性损伤类型、叩痛测试、温度测试及牙周组织损伤6项因素均能够影响牙髓预后(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折≥Ⅲ型、三级脱位性损伤、叩痛阳性及牙周组织严重损伤为牙髓坏死的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儿童恒牙外伤时根据伤情分型治疗利于牙髓保存,但当冠折≥Ⅲ型、三级脱位性损伤、叩痛阳性及牙周组织严重损伤等牙髓坏死危险因素存在时,还需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
作者:许炜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右归饮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中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中药右归饮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凋亡干预作用、干预途径.方法 建立兔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将选取的4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各组各12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实验组予右归饮灌胃,阳性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灌胃.处死后行体外分离培养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运用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另观察病理形态,并通过免疫组化学法测定各组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正常组病理图片中有少量Fas/FasL蛋白表达,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著,阳性对照组Fas/FasL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所减少,但较实验组多;实验组、阳性对照组Fas蛋白、FasL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实验组Fas蛋白、FasL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阳性对照组Fas蛋白、FasL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Fas蛋白、FasL蛋白表达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药右归饮有助于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从而实现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抑制,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武中庆;邓闵军;郭攀;王丹;袁永健;闵继康;徐旭纯;段佳忠;钟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对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100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和非PHI组各50例)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 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5.57±6.05),(7.11±6.03),(4.90±4.54),(2.71±3.63),(1.56±3.11),对照组分别为(3.06±3.92),(1.90±3.26),(1.52±2.67),(0.93±1.68),(0.58±1.33),两组间同一时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OR=1.018,95%CI:0.894~1.158,P=0.034).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佳临界值为1.245mg/L,此时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75%.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损伤后PHI的发生.
作者:章国海;过宓;黄杭斌;李赵;杨春松;周晶;吕庆伟;吕志坚;沈良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早期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胃出血患者患者180例,病情较轻的90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度,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保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两者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对本次治疗总满意率为98.9%,保守组患者对本次治疗总满意率为75.6%,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都要明显少于保守组患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梗阻,穿孔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手术组患者具有疼痛症状的例数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少于保守组患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临床手术治疗早期胃出血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栋平;杨应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及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胃穿孔患者胃肠功能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胃穿孔修补术的6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开腹胃穿孔修补术组)33例和B组(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组)33例.然后将两组术后的排气及排便时间构成、手术前和手术后1、3及7天的胃电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B组术后的排气及排便时间构成均明显好于A组,术后1、3及7天的胃电参数检测结果也明显高于A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胃穿孔患者胃肠功能状态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更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
作者:刘海舟;张卫峰;马军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腹部外科术后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腹部外科术后消化道大出血病例31例,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并在DSA引导下介入治疗,观测出血位置和止血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的出血位置均成功诊出,诊出率100%.包括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11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胃左动脉出血5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出血4例和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出血4例.采用动脉栓塞疗法止血26例,动脉灌注疗法止血5例,有效止血率90.3%.结论 DSA对腹部外科术后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位准确,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作者:陈建军;陈雅青;胡舟朝;张善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在输卵管阻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输卵管阻塞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进行传统输卵管通液治疗,观察组100例利用宫腹腔镜进行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术后随访受孕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82例,成功率82.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61例,成功率61.0%.观察组手术成功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χ2=9.13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100例患者在术后1~24月受孕,受孕率39.0%,其中宫内妊娠37例,输卵管妊娠2例;观察组100例患者在术后1~24月受孕,受孕率64.0%.观察组患者受孕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834).结论 腔镜可以直视宫腔,定位取材,进行输卵管通液明显提高不孕的治愈率,是诊治不孕症的必要手段,在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耿鹂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的安全性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为观察组,共51例;帕瑞昔布钠联合吗啡为对照组,共5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分钟采用40 mg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12、24、48小时咳嗽及静息状态时疼痛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PC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追加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12、24、48小时咳嗽及静息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小时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追加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37.3%,P<0.05.结论 应用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明显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因此可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应江明;刘小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临床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麻后经皮椎间孔镜监视下,行靶向穿刺髓核摘除、 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ndex,ODI)评分,分别评估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缓解的情况及术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24个月,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各时间点评价VAS评分和ODI及MRI或CT检查.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得分均有所下降,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ODI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总体优良率92.5%(74/80).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势.选择正确的靶向穿刺点是手术成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步骤.
作者:肖曦;龙亨国;熊小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七氟醚或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不同麻醉维持方式对小儿下肢手术治疗术后的影响价值,为临床麻醉医师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资料参考基础.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需在全麻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麻醉医师根据不同麻醉药物组合维持方式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行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维持,B组行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维持.手术及麻醉后观察两组患儿年龄、重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患儿睁眼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小儿苏醒期躁动时间、出现躁动患儿数及比例.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中,A组的年龄、重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与B组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儿睁眼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小儿苏醒期躁动时间、出现躁动患儿数及比例显著小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组患儿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B组(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82,P<0.05).结论 采用七氟醚联合异丙酚对小儿下肢手术治疗麻醉维持,可以有效的缩小患儿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小儿苏醒期躁动时间,减少出现躁动患儿例数,有效降低麻醉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适合临床麻醉医师广泛应用.
作者:刘莉洪;郭少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8例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术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静脉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n=29)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观察组,n=29).对比麻醉诱导前10分钟(T0)、麻醉诱导后10分钟(T1)、CO2气腹30分钟(T2)以及术毕拔管后30分钟(T3)四个时间点心率(HR)、血压、血清皮质醇(Cor)、空腹血糖(Glu)、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压在T1、T2、T3各时间点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心率(HP)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各时间点Cor、Glu、CRP含量均有所降低,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T0期相较,T2、T3期Cor、CRP值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T3期IL-6值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检测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组诱导前(P<0.01);且两组间比较T2、T3期含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比单纯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应激反应影响小,且心率及血压较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适;彭秀兰;易能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氯胺酮0.25mg/kg和0.5mg/kg用于预防剖宫产病人术中寒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0名产妇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C组,n=30);氯胺酮0.25mg/kg组(K~0.25,n=30);氯胺酮0.5mg/kg组(K~0.5,n=30).每组病人在预充液体和实施完硬膜外麻醉后,静脉给予试验计划中的药品.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发生寒战的等级及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麻黄碱和阿托品的使用情况.结果 氯胺酮0.25mg/kg组和0.5mg/kg组产妇寒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3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病人身上使用0.25mg和0.5mg的氯胺酮都能有效的预防寒战的发生,且并无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何清泉;徐旭仲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