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

于向华;陈丽娜

关键词:项颈部腧穴, 头穴丛刺, 血管性痴呆, 临床对照
摘要:目的:通过与口服吡拉西坦片对照来评价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量表评价其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利肺片治疗(每次2粒,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定疗效;观察治疗后半年内感冒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感冒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预防感冒.

    作者:茅靖;宋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蒙药清咽六味散中甘草酸的含量及TLC鉴别

    目的:建立蒙药清咽六味散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Diamonsil C18 5μm,4.6 mm ×250 mm);流动相:甲醇-0.2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丁香、甘草、木香、诃子进行了鉴别.结果:甘草酸在0.506 2 ~3.543 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为0.82%(n=6);薄层色谱鉴别中各味药的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精密度高,分离度好;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无干扰,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包桂花;玉华;包同力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orris水迷宫实验设计的统计学方法探析

    Moms水迷宫是检测动物记忆水平的重要工具,依据Moms水迷宫实验原理及相关检测指标的数据分类,结合对研究者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及实验数据的认识,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以期帮助研究者筛选佳设计方案,精化实验数据、简化数据分析、优化实验结果.

    作者:闫盼盼;闫国立;詹向红;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花宝金教授治疗肺癌经验

    花宝金教授擅长治疗肺癌及消化道肿瘤.对肺癌的认识,认为其病机特点可归纳为“虚、毒、痰、瘀”,临证特别强调脾胃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常用培土生金之法.并且用药处方体现平衡阴阳的思想.主张患者和肿瘤的共处,以达带瘤生存的目的.

    作者:陈赐慧;花宝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枸杞多糖对肥胖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肥胖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肥胖大鼠模型,枸杞多糖连续灌胃12周,测定血清TC、TG、HDL、LDL、FBG、FINS、Cr、BUN及肾脏LDL与Ox-LDL,并计算ISI.结果:枸杞多糖具有降脂、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肾功能、降低肾脏组织LDL与Ox-LDL的作用.结论:枸杞多糖对肥胖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脏组织Ox-LDL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武;马卫成;徐锦龙;徐爱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黄疸病论治临床解析

    《金匮要略》详细阐释了黄疸病的病因、病机、分类、证治及预后.其中,论黄疸病病因病机,以“湿”为重心;论黄疸病分类,以病因病机为依据;论黄疸病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引领,八法兼备;论黄疸病误治变证,勿忘本病之标;论黄疸病预后,以病程、病位及伴随症状为着眼点.因此,《金匮要略》论治黄疸病,理、法、方、药体系完备,若再呼应以《伤寒论》脉证中黄疸的相关内容,则可曲尽仲景黄疸病论治之精妙,结合临床予以深度解析,可大大提升黄疸病的中医论治水平.

    作者:蒋开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透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血浆TNF-α和IL1β的影响

    目的:观测透刺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3组,透刺电针组60例,采用透刺电针治疗;夹脊电针60例,采用电针颈夹脊治疗;颈复康组40例,予口服颈复康治疗.评定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NF-α和IL1β的变化.结果:(1)透刺电针组痊愈率68.9%,总有效率100%;电针夹脊组痊愈率39.2%,总有效率为91.61%;颈复康组痊愈率22.8%,总有效率为82.8%;3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x2=20.1、9.7,P<0.01).(2)治疗后3组血浆TNF-α、IL1β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透刺电针组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电针夹脊组、颈复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复康组对患者血浆TNF-α的降低优于电针夹脊组,电针夹脊组对血浆IL1β含量的调节优颈复康组.结论:透刺电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电针夹脊组和颈复康组;透刺电针能调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TNF-α和IL1β恢复平衡,从而减少炎症反应,达到抗炎止痛的目的.

    作者:万碧江;黄伟;张压西;陈汉跃;张荒生;陈培红;肖凤英;付兰萍;张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癌症机理的基础研究(文献回顾)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疾病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病人和医生的关注.随着实验针灸学的发展,针灸治疗癌症的实验研究的文献也见报道,但相对较少.对针灸治疗癌症的基础研究的部分文献进行回顾,加以总结,以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证据.

    作者:陈永;乐毅敏;龚安;杨宗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中医方药的文献研究

    目的:探求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方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97年1月-2011年6月国内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85[1-82]篇,共涉及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及慢性关节炎期患者累计4791例,主要中药(前15味)使用频率结果分别是:牛膝(36.11%)、桑寄生(31.48%)、薏苡仁(30.56%)、土茯苓(26.85%)、苍术(25.93%)、白术(25.93%)、白芥子(25.00%)、当归(24.07%)、黄柏(23.15%)、黄芪(22.22%)、防己(22.22%)、草薢(20.37%)、威灵仙(20.37%)、赤芍(18.52%)、秦艽(16.67%).结论:牛膝、桑寄生、苍白术、薏苡仁及黄芪健脾益肾,泄浊祛湿治病之本;当归、牛膝、苍白术、赤芍、黄柏、白芥子及威灵仙活血化瘀通络,燥湿化痰通痹治病之标.

    作者: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韩春雯;汪梅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医药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优势及特色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女性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但由其所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却影响和覆盖女性一生,是带有“生殖标志”的女性慢病.由于病因不明确,使得西医关于PCOS的治疗停滞于对症治疗的阶段,不能完全解决患者所有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总结和讨论了中医药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优势及特色:(1)中医药调体预防青春期PCOS;(2)生育期治疗PCOS排卵障碍提高妊娠率;(3)孕期预防及控制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4)预防和治疗PCOS远期并发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作者:祁冰;侯丽辉;郝松莉;吴效科;李妍;孙淼;苏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黄芪水蛭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C-IV、FN及IL-1β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水蛭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IL-1β及C-IV、FN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 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黄芪水蛭制剂组)、西药治疗组(洛汀新组)、雷公藤治疗组(雷公藤组)、中西药治疗组(黄芪水蛭制剂+洛汀新组),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β1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肾脏组织中的C-IV、FN表达.结果:经黄芪水蛭制剂治疗2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IL-1β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模型组的C-IV、FN分别呈现高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水蛭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大鼠的炎症反应及肾纤维化的进展,与抑制了C-IV、FN在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作者:傅晓骏;熊荣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山楂提取物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楂提取物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sil-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30℃.结果: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0900 ~0.900、0.1077 ~1.077、0.03405~0.3405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均在95.9%~101.6%,RSD均小于2.1%.结论:本法可为山楂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暴凤伟;刘玉强;张振秋;胡丽萍;刘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抽脂联合针灸治疗肥胖症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抽脂结合中医理疗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于2008年4月-2012年4月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肥胖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使用抽脂联合中医理疗的观察组患者及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肥胖指标、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体重、腰围,体型,BM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抽脂结合中医理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肥胖指标,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给患者塑造良好的体型.

    作者:徐建国;武维凤;刘佳;石维娜;柳鸿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益气活血化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AngⅡ、BNP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脑钠素(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组.西药组灌服卡托普利50 mg/(kg·d),中药组灌服益气活血化瘀汤9g/(kg·d);其它两组分别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测定血清中AngⅡ及BNP的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BNP和AngⅡ的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以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其水平均明显降低,其治疗效果与西药组疗效相当.结论:冠状动脉结扎法可成功复制实验性慢性心衰模型;益气活血化瘀汤能够降低血清BNP、AngⅡ水平,这可能是其防治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志会;李国辉;石占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十一五”期间国内腧穴定位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腧穴定位研究相关文献,发现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法将是今后主要的人体腧穴定位方法;人体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有不断完善的空间;动物腧穴定位的研究今后需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作者:李春华;刘玉祁;张鹏;李静;辛思源;程凯;马良宵;朱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BeAg阳性HBV携带者体质的分布观察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体质的分布特点,为中医药及时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0例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根据《慢性HBV携带者证候规律研究的病例报告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体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以平和质为主,在异常体质中以肾虚质为主.结论:肾虚体质是慢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致病的重要基础.

    作者:张建生;倪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方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膀胱胶原沉积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组织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方组、模型加坦索罗辛组4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实验大鼠以去势加睾酮注射法复制大鼠BPH模型.于去势第一天起,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补肾活血方按1 mL/100 (g·d)体重予补肾活血方(由淫羊藿、枸杞子、穿山甲、丹参、菟丝子等组成,含生药量2.34g/mL)灌胃,模型加坦索罗辛组按1.8 μg/100 (g·d)体重予坦索罗辛灌胃.其余各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38 d后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膀胱湿重及脏器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膀胱组织内胶原沉积.结果:模型组膀胱胶原Ⅲ阳性面积率、总IOD等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补肾活血方、坦索罗辛组膀胱胶原Ⅲ阳性面积率及总IOD均明显较模型组低(P<0.01).膀胱胶原Ⅰ沉积情况与胶原Ⅲ类似.模型组膀胱胶原Ⅰ/胶原Ⅲ总IOD可降至0.28,与空白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补肾活血方组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方组可以明显降低BPH模型大鼠膀胱组织胶原Ⅲ沉积,提高胶原L/胶原Ⅲ比率,这可能是补肾活血方有效改善BPH继发膀胱改变的机制之一.

    作者:孙洁;李秋芬;田代志;江少波;邬贤德;裘顺安;任小刚;李玉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中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55 nm.结果:绿原酸、芦丁和木犀草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21 ~203.5 μg· mL-1(r=0.9992),2.653~132.6 μg· mL-1(r=0.9999),2.794~139.7 μg·mL-1(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7% (RSD=1.69%),99.52%(RSD=1.01%),100.84%(RSD=1.59%).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金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一种可靠的参考方法.

    作者:王伟影;王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温和灸“关元”穴对慢性疲劳大鼠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和灸小肠募穴“关元”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血清IgA、IgM、IgG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雌性大鼠60只,体重(170±10)g,造模7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通过力竭游泳加慢性束缚法制备CF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药物治疗和温和灸“关元”穴治疗,21 d后,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A、IgM、IgG的含量.结果:①模型组血清IgA、IgM、IgG的含量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艾灸组可使大鼠血清中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增高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艾灸组可使大鼠血清中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增高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温和灸小肠募穴“关元”穴能增高血清IgA、IgM、IgG的含量至正常水平,维持免疫功能的稳定,这可能是其抗疲劳的机制之一.

    作者:成泽东;赵奕;陈以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从《伤寒论》探讨附子甘草的配伍意义

    配伍用药是中医特色之一,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但有毒,甘草味甘、性平,能缓能解,故附子甘草临床多配伍应用.张仲景及历代各医家使用附子甘草配伍剂量各有特点,即用附子同时多配伍足量炙甘草.甘草对附子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者各成分间,即附子主要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与甘草主要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之间的协同作用.采用新技术使附子甘草有效成分合理配伍,达到佳药效,发挥佳药理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周天梅;张宇燕;杨洁红;杨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