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玲莲;沈春琼;沈红艺;倪红梅;何裕民
目的:阐述气机活动状态的具体含义.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心理学构念理论.结果:考试前后画线测验分值有明显差异,以量化表示气机刺激后变化状态.结论:画线测验对气机活动状态的测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讨论:“气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进一步拓展中医气机理论的原有理论体系,需要借助新的学科,新的方法.
作者:王洪展;张辉;范怀昌;薛声波;王米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单双侧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脊髓中P物质(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假模组(J组)、对照组(A组)、患侧电针组(B组)、健侧电针组(C组)、双侧电针组(D组).各电针组治疗9d后,观察电针前后痛阈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法检测脊髓背角中SP基因的表达.结果:B、C、D各电针治疗组之间比较显示:SP基因和β-actin光密度比值D组<B组<C组,彼此间均具有差异(P<0.05).大鼠脊髓背角中SP基因表达与针刺前后的痛阈差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电针疗法分别应用于大鼠患侧、健侧、双侧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均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背角中SP基因的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作者:王金金;屠文展;蒋松鹤;余清;楼新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四圣心源》以“中气”学说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观,并将其运用到淋沥、溺血、精遗等肾系疾病中去,以诠释“中气”学说的重要性,对后世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范为民;王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浙八味”中21种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硝酸为消化液,采用微波消解法消化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各元素的含量.结果:被测样品中的重金属及砷元素含量均未超标,其中白术中的Ca含量达到53 66.75 μg/g,玄参的Fe元素含量较高,菊花的Mn、Zn元素相对比较高.该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在91.22%~99.19%之间,RSD 1.20% ~9.8%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浙八味”中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作者:盛振华;惠恩健;方文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六郁汤或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予以六郁汤或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体重指数(BMI)在12周内虽然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六郁汤或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糖代谢紊乱、血脂紊乱、血压异常.
作者:蒋永红;王乃信;金卫东;陈建玲;王士良;陈海支;任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分别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证相应等方面探讨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及胃癌与脾虚证的关系,提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基础,存在于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胃癌的整个过程.
作者:陈静;赵爱光;曹妮达;朱晓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薏苡仁药材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并探讨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薏苡仁生品及炮制品提取物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并利用GC技术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薏苡仁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薏苡仁挥发性的化学成分,为薏苡仁生品及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作者:吴国清;曹岗;夏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年龄≥60岁、首次发病、HAMD17得分≥17分,≤24分、HAMA14得分≥14分,≤29分,且无严重躯体疾病的7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治疗组)36例,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每天4粒(早、晚餐后各2粒).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第1 d10mg、第4 d 20 mg、第7d后如有必要可增加到30~ 40 mg(早上餐后1次顿服).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允许使用唑吡坦5~ 10 mg/d(临睡前顿服).研究全程为期6周,禁止应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或者联合其他的抗抑郁的药物.入组前及疗后的第1、2、4、6周末分别进行HAMD17、HAMA14、TESS评定.疗效以HAMD17、HAMA14总分减分率来衡量,减分≥50%为有效、≤49%为无效,总分≤7为治愈.治疗后的第6周末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治疗前后的各量表分的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用(x±s)表示,有效率用经Ridit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应用唑吡坦例数、时间、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12、t=1.24、0.89,P>0.05).两组基线HAMD17、HAMA14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HAMD17、HAMA¨得分在第1周末就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持续到研究结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HAMD17、HAMA14得分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在疗后第1周末治疗组的TE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持续至第4周末,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束时两组TESS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20例,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治愈18例,治愈率51.43%,总有效率85,71%.经Ridit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R=0.51,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的共病有快速缓解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个疗效确切既有抗抑郁又有抗焦虑的新型的中成药.
作者:朱毅平;杨胜良;金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灌注对照组(Ⅰ)、丹参酮再灌注治疗组(Ⅱ)、冠脉结扎前丹参酮治疗组(Ⅲ)、假手术组(Ⅳ),每组10只.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观察左心室心肌梗死程度、无复流程度及ST段抬高指数.结果:①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的梗死面积及无复流面积均较小(P<0.05),而Ⅱ组及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Ⅰ组、Ⅱ组及Ⅲ组组结扎前ST段抬高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后Ⅱ组、Ⅲ组ST段抬高指数均小于Ⅰ组的(P<0.05),而Ⅱ组及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无复流的发生,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林冬铭;黄抒伟;陆明;岑明秋;窦丽萍;王琳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主症、次症、伴随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病位、病性、病机特点进行归纳研究.结果:本病中烧心、泛酸、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反胃等反流症状较为常见,而且腹胀、嗳气、胃脘痛、口苦发生率较高;证候实证多见,以气滞、郁热多见,虚证少见.证型中肝胃郁热多,脾胃虚弱其次,气郁痰阻少.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以气滞、郁热居多,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升降失衡;胃失和降,浊气上逆.
作者:叶蔚;王小奇;刘彬彬;姚嘉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黄连素(Ber)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影响.方法:Lewis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EAE组和Ber组.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HE染色和Kluver&Barrera髓鞘染色观察大鼠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结果:EAE组8只大鼠全部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Ber组有3/8只大鼠出现EAE行为学改变,临床症状减轻,潜伏期延长,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和髓鞘脱失减轻.对照组未见动物行为学和CNS病理学改变.结论:Ber能降低大鼠EAE发病率,延长潜伏期和减轻临床症状,对EAE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朱振国;黄艳君;李剑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生是一个多机制联合作用的结果,包括ABC转运子超家族成员的异常增多,耐药基因的异常表达,细胞因子的辅助调节,药物作用靶点下调等.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致MDR逆转剂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MDR逆转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基因、细胞因子等水平.对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其逆转措施的新进展作一全面深入的综述.
作者:揭惠;酉明巧;刘辉;张虎;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艾草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Artemisia argyi,TFAA)的佳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实验优选TFAA的佳提取工艺.采用化学模拟体系测定TFAA的抗氧化活性.结果:TFAA的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45.TFAA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分别为38.05 μg/mL和31.08 μg/mL.结论:经工艺优化后TFAA的提取量为177.5mg/g,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何姿;夏道宗;吴晓敏;徐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压力性尿失禁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日趋增高.中医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就近年来中医药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病机研究及诊治情况进行归纳综述,为临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一些信息和思路.
作者:周菲菲;谢臻蔚;顾颖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含清热解毒中药小鼠血清对结肠癌CT-26细胞蛋白Bcl-2、Bax、P5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用药A组、用药B组、用药C组和模型D组.A、B、C组分别连续使用解毒三根汤灌胃5、7、10d后,与D组一起通过眼球取血获得含药血清,并作用于结肠癌CT-26细胞,MTT法测细胞24h、48h、72h的抑制率,与未经鼠血清刺激的正常CT-26细胞分别裂解蛋白后,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TT法结果显示解毒三根汤灌胃10天组,即C组对细胞的抑制率高,该组Bax、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结肠癌细胞(E组)升高,Bcl-2蛋白表达较正常结肠癌细胞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三根汤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的生长可能与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P53、Caspase-3的表达量有关.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李梦婷;王益;林红;郑丽萍;张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PHEBC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从有效部位PHEB中分离纯化PHEBC;体外培养多个人源性肿瘤细胞株,利用MTT法、生长抑制曲线、细胞形态学观察研究PHEBC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分离得到的PHEBC体外对多个人源性肿瘤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效、量效关系.结论:PHEBC体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玲;杨波;张如松;杨苏蓓;王一奇;陈雪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为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揭示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异常与气候环境(六淫)关系,利用全国36年(1975-2010年)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36年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病死)率,与风寒湿三气杂合存在十分显著正相关关系,偏高(低)与连续的寒湿风邪偏重(轻)变化同向,历史上疫情严重年份(1986年)寒湿风达到历史极值,发病(病死)率异常与“寒伤心(伤血)、湿伤肾”和“因风气而生长”一致.发病(病死)率及其绝对变率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增,与寒湿风三气强弱及变幅配置一致程度较高.
作者:王毅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提出体质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不同体质结核病患者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存在差异性,不同体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存在基因多态性,探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易感人群,为该病提供新的早期防治措施.
作者:周敏;李凫坚;尹良胜;毛敏杰;朱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据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调查显示,保护区共有1074种药用植物,其中药用藻类植物1种,药用真菌植物28种,药用地衣植物3种,药用苔藓植物28种,药用蕨类植物59种,药用种子植物955种,常用中药材486种,药用珍稀濒危植物39种,药用特有种植物36种,农兽药植物321种.并介绍了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特征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概况.
作者:陈子林;徐攀;陈京;俞叶飞;姚振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考察丹参注射液对于临床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22.98±8.26)岁,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患者心肌酶、TNF-α和IL-2、并记录不同组别的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36例,治愈14例(39.0%),显效11例(30.5%),无效11例(30.5%).治疗组患者36例,治愈21例(58.3%),显效12例(33.3%),无效3例(8.4%);两组血清中TNF-α,IL-2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CPK、AST、LDH、CK-MB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其机制可能与丹参的抗炎、降低心肌酶作用有关.
作者:孙远南;陆帅;陆明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