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七内金散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

谢红东;赵伟;杨亦德;于盈;王凤玲;侯伟

关键词:参七内金散, 肝纤维化, 肝脂质过氧化
摘要:目的:观察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影响肝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以CCl4皮下注射造模,首次注射100%CCl45 mL/kg体重,之后40% 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注射6周.造模成功后分别以0.8 g/kg(高剂量组)、0.4 g/kg(中剂量组)的参七内金散灌胃模型大鼠共2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生化法测血TBIL、ALT、AST及白蛋白浓度,以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以HE、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理.试剂盒生化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醇含量(malondialdehyde,MDA).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含量明显升高,白蛋白(Alb)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沉积明显,GST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不同剂量参七内金散组均能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改善血清肝功能(降低ALT、AST,提高血清Alb含量),提高肝组织SOD活性;其中高剂量组疗效更佳.结论:参七内金散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抗肝组织氧化损伤是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佛手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鉴定

    目的:分析佛手叶中挥发油的含量及组成,并与佛手鲜果挥发油含量及组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组成.结果:金华、杭州两地佛手叶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58%和0.32%,佛手鲜果挥发油含量为1.2%;在金华的佛手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在杭州的佛手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α-柠檬醛,金华的佛手叶中两成分含量较高;从金华佛手叶中鉴定出17种与佛手果具有相同的挥发性成分.结论:在佛手叶中含有相当量的烯烃类、醛类和醇类等挥发性成分,其中柠檬烯和α-柠檬醛含量较高,本结果为佛手叶的深入研究及利用提供了基础.

    作者:赵静芳;蒋立勤;钟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的可行性探讨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合适的基础学科作依托,以基础学科的技术体系为基础,建立符合中医学研究的实验技术体系.通过比较量子理论与中医理论,发现两者可通约.比较中医“气”与机体电磁辐射,认为中医“气”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电磁辐射场,基于机体电磁辐射可表征“气”,气是生命之根本,可以解释中医医理的内涵和学说,如经络的本质、证候、辨证施治、藏象学说、天人相应等.后提出可利用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及其技术,转化古老的中医理论,从而真正实现中医理论的现代化.

    作者:杨美娜;韩金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角花胡颓子提取物对荷瘤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角花胡颓子提取物(JHT)的抑瘤机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计算抑瘤率,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GFW抑瘤率为39.02%,透射电镜观察到JHT作用下的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可见凋亡细胞及典型凋亡小体形成.JHT抑制肿瘤细胞Survivin 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花胡颓子提取物具有抑瘤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 mRNA表达相关.

    作者:王琪;魏娜;罗晓庆;王慧;官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脾阳虚状态下自由基损伤变化的探究

    目的:探讨脾阳虚状态下模型大鼠体内自由基和体内氧化导致DNA损伤的程度,了解脾阳虚在中医脾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为中医脾阳虚证提供现代科学依据,为中医脾虚衰老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复合方法造模14天后,继而给大鼠以苦寒伤阳药灌胃10天复制脾阳虚大鼠模型,取大鼠后24h尿样测定8-OHdG的含量,取脑皮质和血清测定SOD、GSH-Px、T-AOC、MDA的含量.结果:脾阳虚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SOD活性,GSH-Px活性,T-AOC和MD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尿样中8-OHdG含量也有明显上调趋势(P<0.05).结论:脾阳虚模型大鼠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自由基攻击和氧化损伤,但脾阳虚状态处于脾病全程的何种阶段尚需结合前期脾气虚和脾阳虚实验数据,做进一步探究了解.

    作者:尚冰;丛培玮;许南阳;史冰洁;王蕊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面诊检测仪在慢性肾衰不同肾功能分期面诊信息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对慢性肾衰患者不同肾功能分期面色特征信息进行了客观化探讨,探讨慢性肾衰不同分期与面诊信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医面诊检测仪采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面色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理生化指标.结果:与肾功能代偿期相比,肾功能失代偿期、尿毒症期面色指数明显降低;与尿毒症期相比,正常组、肾功能代偿期面色指数明显升高.结论:慢性肾衰不同肾功能分期与面色参数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可通过无创的面色检测对慢性肾衰分期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郭文良;郑晓燕;李福凤;王忆勤;何建成;李果刚;庄燕鸿;钱鹏;赵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蕨麻正丁醇部位抑制缺氧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 3/9表达

    目的:研究蕨麻正丁醇部位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 3、Caspase 9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模型,HE染色观察细胞组织形态,PI-Hochesst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RT-PCR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3、Caspase9 mRNA及其产物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部位各剂量组Caspase3、Caspase 9 mRA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组Caspase3、Caspase 9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蕨麻正丁醇部位可能通过减弱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Caspase级联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李灵芝;韦薇;龚海英;李建宇;郭鹏;张永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国雄黄及其复方的毒副作用研究进展

    雄黄是常用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同时也是国务院在《医疗用药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特别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之一,因其含有砷,使著名/常用中成药(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质疑,影响了含雄黄中成药的国际声誉.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对雄黄及其复方的毒性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综述.

    作者:马斌;李彤;姜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初病在络”和“久病入络”中的“治未病”思想

    “治未病”理论是未来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医学发展的高境界.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疾病的发展是由浅表之络到经再入脏腑之络的过程,提示“初病在络”和“久病入络”中包含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强调在疾病的防治中应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发挥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尤其对以络病病机变化为主的多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卞镝;隋月皎;田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开拓中药研究开发的新空间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学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材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有必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加强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中药材新品种,对药用植物进行脱病毒,保存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开发新药和活性物质.利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开拓中药研究与开发的新空间,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作者:吕迪;李伟平;熊明星;潘平;蒋福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养阴降糖片联合银杏叶片对早期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的干预

    目的:观察养阴降糖片联合银杏叶片作为干预药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39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基础治疗+养阴降糖片+银杏叶片)104例,对照组(基础治疗)3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BG、PBG)、空腹胰岛素(FIN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MDA、GSH、SOD、FBG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INS、HOMA-I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DA、FBG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SOD、FINS、HOMA-I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养阴降糖片和银杏叶片可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而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作用.

    作者:王敬民;徐青;陈菊仙;杨伟;于占文;钟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补气化瘀通络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气化瘀通络方治疗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用补气化瘀通络方治疗,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健康组和两组SS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时间短,治疗的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SS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较健康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P<0.01).结论:补气化瘀通络方治疗SS安全有效,可以减轻病症,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且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孙剑虹;徐串联;严宇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当代医家论治多发性硬化经验探析

    多发性硬化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现代医学目前对多发性硬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多发性硬化方面的疗效已初见端倪,尤其是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使多发性硬化患者摆脱了肢体胀、麻、木、放电感、束带感、瘙痒感等感觉异常,同时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当代各医家大量的论治经验丰富了传统中医理论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病因辨证上,或从虚而论,或从毒而论,或从瘀而论.脏腑辨证上,肝、脾胃、肾等分而论之.就近年来中医当代医家论治多发性硬化经验做简要总结和探析.

    作者:吴彦青;张玉莲;高颖;康立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气质联用法分析香茶菜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香茶菜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香茶菜挥发油主要成分以烷烃、醇、酸、酯为主,香茶菜茎鉴定出8个化合物,香茶菜叶鉴定出24个化合物,香荼菜花序鉴定出17个化合物,香茶菜根鉴定出8个化合物,香茶菜根茎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香茶菜提供依据.

    作者:许可;朱冬青;王贤亲;林崇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味汤体外抗菌作用及体内解热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中药方剂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蒙药方剂茵达日-4味汤的体外抗菌、体内解热作用的药效学试验,观察中药方剂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蒙药方剂茵达日-4味汤对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干酵母菌动物发热模型的影响.探讨中蒙药对不同细菌感染的抑制作用及解热作用,为今后的药物研发及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1)采取琼脂稀释法,观察平皿中药物对茵落生长情况的影响.(2)比较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与阿司匹林对干酵母茵所致发热模型的影响,测量并记录体温变化.结果: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的抑菌效果优于茵达日-4味汤;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均能模型大鼠体温.尤以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的高剂量组和茵达日-4味汤的中剂量组效果为理想.结论: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对实验3种茵的生长均有不同的抑茵作用.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作者:屈原明;韩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补肾益智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目的:筛选出佳的补肾益智颗粒剂的处方及成型工艺.方法:以其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为筛选指标,筛选出其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其佳的成型工艺.结果:1份补肾益智颗粒的提取物,加入乳糖0.25份,糊精0.25份,50%的乙醇作为黏合剂为佳处方.结论:该处方的抗湿性、成型性均较好.

    作者:王玉壁;王玉秀;郭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状态Markov模型用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论治疗效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多状态Markov模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根据COPD的疗效评价现状,需在评价手段、评价指标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和发展的思路,阐述了以多状态Markov模型、圣乔治呼吸问卷作为评价手段、评价指标的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应用构想及应用步骤.结果: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辨证论治疗效评价不仅可观察干预措施的近、远期疗效及病人的综合健康状态,并可模拟疾病的动态变化.结论: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可望成为切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要求的新模式.

    作者:郑淑美;崔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足三里穴触觉刺激对初级听觉皮质的激活

    目的:观察触觉刺激足三里穴在初级听觉皮质引发的激活效应.方法:共15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以组块方式实施穴位刺激,并采用不同的穴位刺激期时长和重复次数.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分析初级听觉皮质及其亚分区内的激活信号.结果:对于不同的穴位刺激重复次数,都可观察到刺激肢体对侧的初级听觉皮质激活.激活信号主要分布在初级听觉皮质的TE1.1亚分区.结论:在足三里穴进行触觉刺激能够激活肢体对侧的初级感觉皮质.这一脑内触觉信息处理系统对听觉通路的影响,可能具有治疗潜力.

    作者:魏鹏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药用配伍剂量与方剂功效变化关系初探

    方剂中药物的配伍与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方剂的功效和作用.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收录的方剂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配伍角度分析多味药物在不同剂量配比下的使用情况,结合方剂主治病因病机,分析药用配伍剂量与方剂功效变化的可能关系.从配伍药物发挥功效角度发现,多味药物在发挥配比功效时常有一定的剂量范围,随证加减.从药物性质角度发现,同一方剂中,单味药物剂量受与其配伍药味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质影响.性质相同的药物,剂量与不同药味的主治功效有关;性质不同的药物,剂量受不同药味主治功效及其在制方中发挥的作用影响.同时,单味药物剂量亦关系到其功效的发挥,并与用药安全息息相关.

    作者:孟洪宇;谢晴宇;孟庆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补肾养血中药对排卵障碍大鼠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养血的育麟方中药对肾阳虚大鼠模型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其药效学作用.方法:大鼠im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6 mg/kg×9d,再25 mg/kg×5 d造成肾阳虚证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另设10只大鼠为正常组.分别灌胃ig15 d,每日称重.于动情期处死,取子宫、卵巢,称取子宫、卵巢重量、光镜下观察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子宫、卵巢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5,中药高、低剂量组卵巢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西药组P<0.05;子宫指数则与正常组、西药组无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厚度、大卵泡直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低剂量组、西药组则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发育卵泡数目、黄体数目除模型组外其余四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养血中药能显著升高大鼠子宫、卵巢指数、改善大鼠子宫、卵巢组织形态,作用优于克罗米芬.

    作者:张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身疾病发病学机制——“循环叠加机制”及中医治疗对策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众多学者致力研究的重大课题.根据中医情志学说,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提出心身疾病发病机制—“循环叠加机制”的观点,阐述“内生应激源”,是心身疾病发病、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病环节.强调心理干预改善不良认知评价,对于治疗心身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中医药治疗对策的思路和优越性.

    作者:项祖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